城市地下建设是外边看不见的“里子”工程,“里子”做好了,城市才真正有“面子”。
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长春考察城市交通施工现场时的一番表态,如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又被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桌面上。
7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在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落后的突出问题,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城市建造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电、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民生工程。
做好地下建设有什么意义?住建部部长陈政高表示,假设我国每年能建8000公里的管廊,就将带来约1万亿元的投资。如果加上拉动的钢材、水泥、机械设备等方面的间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对此,国泰君安认为,城市综合管网的投资机会有3条主线。
、投资回报率长期稳定
对于城市地下建设的资本运作模式,李克强总理向有关部门负责人询问:“要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有没有成熟经验证明这一模式的回报率?”
这位负责人回答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相当于建设一条地下“高速公路”,只要是铺设在城市地下的管线都要从管廊中通过。这是一个稳定的市场,因此回报率会是长期稳定的。
会议决定,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入廊管线单位应交纳适当的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确保项目合理稳定回报。会议还要求,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将管廊建设列入专项金融债支持范围,支持管廊建设运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票据等融资。通过城市集约高效安全发展提升民生福祉。
在地方上,已经有省份展开了先行试点。根据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2015年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评审结果,排名在前10位的城市进入2015年地下综合管廊试点范围,包括包头、沈阳、哈尔滨等。中央财政将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具体补助数额为直辖市每年5亿元,省会城市每年4亿元,其他城市每年3亿元。
此外,住建部、国开行、吉林省政府不久前举行全国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试点省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吉林省将在指导和支持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政府计划从今年到2020年,投资1000亿完成1000公里左右城市综合管廊建设任务。
、能有效促进“稳增长”
地下管廊建设这个万亿级别的“宝藏”开启后,能否充分拉动基础投资增长,抵御经济下行压力?
“如果我们每年能建8000公里的管廊,每公里1.2亿元,就是1万亿投资。这还没包括间接拉动的投资,如果加上拉动的钢材、水泥、机械设备等方面的投资,以及大量的人力投入,拉动经济的作用就更大了。”陈政高说。
国泰君安认为,可以从三条主线选择城市综合管网的投资机会,包括管道制造及上游机械行业、仪器仪表及测量行业以及信息传输与集成处理行业。
其中,城市综合管网建设最直接受益的公司为管道生产企业,包括供水、给排水、燃气管道等;在新的城市综合管网中,智能化将是大势所趋,由此管道仪器仪表以及检测、测量的需求将推动具备相关生产技术和能力的企业受益;此外具备综合信息处理能力并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将成为城市综合管网建设的重要受益方。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国地资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国土城建环境行业资讯、跟踪学习国土城建环境热点问题。为此,国地资讯不定期发布原创研究类文章,坚持分享,坚持提供优质服务。相关原创精选文章可通过国地资讯公众号菜单“微工具”查阅。
耕地保护
01 | 基于低碳经济的土地整治初探
02 | 透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看生态危机
03 | 多少耕地才能保证中国“舌尖上的安全”
04 | 占用了高标准基本农田,怎么办
多规合一
05 | 大数据视角下的“多规合一”
06 | 基于“三层四线”的“多规合一”管理平台建设
07 | 上海、重庆、广州等地“多规合一”的实践综述
08 | 域外借鉴——美国佬的“多规”如何“合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