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期间,广东国地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参与协办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更新与改造”国际论坛,国内外规划文保人士畅谈城市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及广州的保护性开发实践。
广州,拥有2200多年历史,是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和近代历史文物、历史建筑、历史街区遍布老城区。面对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城市问题,从“三旧”改造的提出到城市更新局的成立,广州一直在探索促进城市持续发展的可行之路。
12月5日至8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城地组织、世界大都市协会、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2016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其中12月7日下午,在南方都市报、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会承办,广州市城市更新局、广东国地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协办的 “历史文化名城的更新与改造”国际论坛上,国内外规划文保人士铿锵论道。
嘉宾思考:做大规模没出路 城市未来靠更新
面对人口扩展和市民居住环境改善需求的两大压力,城市的管理者该如何应对?是继续扩大地理面积做大增量,还是更新街区提升功能做好存量?与会的8位嘉宾无疑都选择了后者:城市必须有边界。靠做大规模没有出路,必须依靠城市更新优化功能。
世界大都市协会高级顾问苏尼尔·杜贝先生(SunilDubey)在他的演讲中提出,目前全球每月新增的人口相当于一个新加坡、丹麦的人口。如果没有新的土地增加,这些新增人口将无处安置,因此旧城更新安置新人口非常重要。他由此提出思考,城市要在这个基础上修建什么,才能传承文化、获得创造力?“城市要能吸引聪明且有创造力的人群才有未来,而这需要形成一个有吸引力、有文化氛围的环境”。
广州实践:保护性的开发而非开发性的保护
来自广州市的两位嘉宾———城市更新局副局长张丽、荔湾区城市更新局局长吴智华,则介绍广州在城市更新方面的实践。
张丽提出,广州是全国第一个单独创立城市更新局的城市,“为什么广州要成立这个局?就是为了适应从城市扩展到城市更新转变,盘活低效土地,这些是更新局的任务和使命。”她还介绍说,广州已经出台了广州市城市更新总体规划(2015-2020),2016年推动了58个更新改造项目,共24.5平方公里,计划到2020年实施完成城市更新42-50平方公里。
“保护不是原封不动,应该有创新,保护不是让居民活在博物馆里”,广州市荔湾区城市更新局局长吴智华则在他的演讲里旗帜鲜明提出这一观点。他介绍,全市历史文化街区六成在荔湾区,荔湾区一直在对这些资源进行保护和更新,并奉行“保护性的开发、而非开发性的保护”原则,采取了以民为先的旧城微改造等措施。
吴智华还提到,荔湾探索了几种城市更新改造模式,一是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的老旧社区微改造,先自治后改造的模式,搭建小区公共议事平台,居民的认同感和获得感较好。另外就是以文化引领商旅发展,用文化推进荔湾区全面发展的模式。
专家建议:引入多方力量参与城市更新
在圆桌讨论环节,六位国内外规划和文保嘉宾就三大议题进行了讨论。这六位大咖中既有政府官员和规划建筑专家,也有开发商和民间文保人士,几乎涵盖了历史文化保护的各个涉及角色,他们之间的思想碰撞也为广州历史文化保护之路带来新的启迪和思考。
英国布里斯托尔市前市长、原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主席乔治·弗格森先生表示,他去过广州沙面,那里的建筑虽然有殖民地色彩,但让人感觉很有风情和温暖,“如果城市不能让历史留下并且散发光芒,就陷入经济陷阱,因为没有文化,就没有经济。”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肖毅强则提醒政府不要为了引入新的产业而下药太猛,希望通过合理的程序、规范的流程来操作,城市非常复杂,不能光靠政府和开发商,应该大家都来参与,学界专家有时会挑刺,但需要有人挑刺才会让事情做得更好。
肖毅强的观点也得到现场另外两名嘉宾的赞同。广州民间文保组织省城风物的代表叶嘉良提醒,城市肯定需要更新,但是否每个社区更新都需要功能提升值得探讨,希望改造不会造成城市空心化,也建议政府在微改造标准规范的制定过程中,邀请学界和民间多参与。而广东三维发展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洺则强调,改造不仅是建筑面积增加、土地升值,而应该让政府和开发商达成协作平台,让更多普通人就利润分配、观点表达加入讨论“旧城其实不是衰落,是沉睡,我们要做的就是唤醒。”
嘉宾共识 城市更新过程应由政府主导
在整个圆桌讨论中,六位嘉宾也形成了一些共识,认为在历史文化名城的更新与改造中,需要保护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也需要根据其功能赋予其新用途,在保护中进行更新。此外,嘉宾们还一致同意在更新过程中应该遵循“政府主导、市场参与、专家咨询、公众和社会监督”的实施机制,城市独有的历史和文化才是城市物质空间的灵魂和根本,未来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和建筑的更新也需要尊重这一规律,通过城市更新,让广州成为能够吸引有创造力和创意的人才入驻,成为一个既有历史也有未来的城市。
原文来源:南方都市报《城市靠做大规模没有出路》
作者:魏凯 张艳芬 李健
国地资讯编辑整理
国地资讯聚焦国内外国土、城建、环境行业,致力于宣传热点政策,分享新鲜资讯,展示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