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国际资讯 | [香港]“一地多用”原则缓解泊车压力/公共开敞空间的使用特征(2018.11)

国际资讯 | [香港]“一地多用”原则缓解泊车压力/公共开敞空间的使用特征(2018.11)


港政府拟用“一地多用”原则缓解公众泊车压力


10月10日,《行政长官2018年施政报告》全文正式发布,增加公众泊车位供应成为“交通运输”部分的发展重点之一。香港的车辆数量在过去十年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为3%,远高于泊车位年均0.9%的增长速度,泊车位短缺成为困扰城市内车辆出行的一大问题(图1)。


国际资讯 | [香港]“一地多用”原则缓解泊车压力/公共开敞空间的使用特征(2018.11)

图1  汽车数量上升使得泊位短缺愈发成为常态

图片来源: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1011/20519576


针对更多泊车位的社会诉求,最新颁布的施政报告拟按照“一地多用”的原则,在未来五年内新增至少1500个公共泊车位。“一地多用”是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高政府土地(在香港称之为“政府、机构或社区”用地)的容积率,对原本低矮的建筑物进行再开发(包括增高原有建筑物或重建)。这一方面可以在不开发新用地的情况下满足政府部门的新增办公空间需求,提高原有政府用地开发的集约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缩减各政府部门的预留办公用地,将其用作更为迫切的城市发展类项目或社区设施。例如,政府已经应用“一地多用”概念在新蒲岗四美街公共休憩用地地库的更新(重新布局和整合休憩用地及体育设施,节约空间用于设置停车场),以及在将军澳第67区政府联用办公大楼的规划中加设公众泊车位(图2)。


国际资讯 | [香港]“一地多用”原则缓解泊车压力/公共开敞空间的使用特征(2018.11)

图2  将军澳第67区拟建政府大楼地块位置

图片来源:http://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detail/1524117–港聞-將軍澳建政府大樓+入境處總部喬遷


据悉,在已公布的香港学生辅导会荷兰宿舍(图3)、职业训练局的展亮技能发展中心及社会福利署辖下的展能活动中心的重新规划方案中,都采用了“一地多用”的理念,增加的大楼建筑面积除了政府机构的办公空间外,也将被用来新建地区康健中心和公共交通场站等公用设施。

 

国际资讯 | [香港]“一地多用”原则缓解泊车压力/公共开敞空间的使用特征(2018.11)

图3   观塘港铁站旁正在施工中的香港学生辅导会荷兰宿舍


图3及资讯来源:https://hk.news.yahoo.com/政府設施將-增高-多部門共用-地-221118484.html

https://www.policyaddress.gov.hk/2018/chi/policy.html


 国际资讯 | [香港]“一地多用”原则缓解泊车压力/公共开敞空间的使用特征(2018.11)


公众更关注公共开敞空间的质量而非数量


香港思汇政策研究所(Civic Exchange)近日发表研究报告称,住在公园和公共开敞空间附近的居民更经常使用这些设施,而内心的主观焦虑程度也往往更低。具体来说,公共开敞空间可以从减轻压力和改善情绪两方面促进居民的心理健康。这一研究结果是基于今年1—2月期间对来自18个区的3600名成年人的社会调查研究得出的。


此外,该研究还揭示了居民使用公共开敞空间的诸多特征和偏好。在开敞空间的使用频率(图4)方面,该调查发现距离上的“邻近性”(proximity)比开敞空间的“可获得性”(availability,即特定范围内的开敞空间数量)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在居民对公共开敞空间的满意度方面,开敞空间的邻近性、人均开敞空间面积大小与居民满意度之间都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居住在高密度的城市核心区的居民一般离开敞空间的距离更近,但调查显示其满意度却是最低;同时,拥有更大人均公共开敞空间的区域,其居民满意度也不会更高(图5)。对此,较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公共开敞空间的“质量”(如滨水区、步行长廊和更多的绿化景观等)是居民更为看重的要素。

 

国际资讯 | [香港]“一地多用”原则缓解泊车压力/公共开敞空间的使用特征(2018.11)

图4  纳入研究的八类公共开敞空间的总体使用频率

图片来源:https://civic-exchange.org/report/open-space-opinion-survey-full-report/


国际资讯 | [香港]“一地多用”原则缓解泊车压力/公共开敞空间的使用特征(2018.11)

图5  居民满意度与人均开敞空间的比较

图片来源:https://www.scmp.com/news/hong-kong/society/article/2170071/access-open-space-improves-mental-health-hong-kong-lags-far 


政策建议方面,该报告认为,在香港这样一个超高密度的建成环境中,高质量、包容性的公共开敞空间对于居民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特别建议政府应更加富有创造性地改进公共开敞空间,而不是只满足于符合“硬性”的规划要求,特别是要注重平衡不同区域和不同年龄段的发展重点和独特需求。


资讯来源:https://www.scmp.com/news/hong-kong/society/article/2170071/access-open-space-improves-mental-health-hong-kong-lags-far 


以上资讯由本刊香港站 陈守强 供稿


近期资讯

国际资讯 | [意]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更新/第21届欧洲景观公约大会(2018.11)

国际资讯 | 老年友好型城市愿景/高温天气凸显社会不平等(2018.11)

国际资讯 | [美洲]芝加哥都市区远景规划引争议/墨西哥城市居民反对“智慧城市”(2018.11)

国际资讯 | [美]费城新版战略交通规划/圣迭戈提出缆车交通方案(2018.10)

国际资讯 | [英]更新《规划实施导则》/“无协议退欧”可能殃及未来英国环境标准 (2018.10)


编辑:张祎娴

排版:徐嘟嘟


国际资讯 | [香港]“一地多用”原则缓解泊车压力/公共开敞空间的使用特征(2018.11)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国际资讯 | [香港]“一地多用”原则缓解泊车压力/公共开敞空间的使用特征(2018.11)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