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何坊村: 惠洽民心能几人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抚州古村那些事儿):何坊村: 惠洽民心能几人

 


我于何坊村,一直心怀愧疚。


2008年冬季的一次无意的闯入,居然喜欢上了这个山清水秀的村庄,喜欢上了那些沿池塘排列的古门坊与古民居,她们虽不精致、甚至很破败,但却传递了那远古而来、发聋振聩的声音——“惠洽民心!”


何坊村:   惠洽民心能几人

何坊村“惠洽民心”门坊。


何坊村:   惠洽民心能几人


我后来又去了两次,却始终没有留下只字片言。因为宗谱的断裂,我一直没读懂这个村的历史。

那明代构建的“文光”牌坊是哪位州府所立?  

那“惠洽民心”匾额是哪位进士的呐喊?

还有那小溪边的观音桥她的生辰诞祀?


何坊村:   惠洽民心能几人

还有这座不知建于何年何月的“文光”牌坊,只能说明村子里的人文气息的旺炽。

 

何坊村:   惠洽民心能几人

何坊村:   惠洽民心能几人

何坊村:   惠洽民心能几人

何坊村:   惠洽民心能几人


还有这座无字牌的门坊,也应该是明代构建。


何坊村:   惠洽民心能几人

何坊村:   惠洽民心能几人

何坊村:   惠洽民心能几人


村南是一口很大的池塘,沿池塘有数座牌坊及民居。村东则有“双塘”圆形门坊。


何坊村:   惠洽民心能几人

感谢村民,我还是从残缺的宗谱里读到了一些基本信息:何坊为饶姓后裔村,从明永乐年间文林郎浙江龙游县知县赵浚为其写的谱序中,可以看到这么一段文字记载:“饶本尧后,后世避秦,益食为饶,南迁鄱阳”尊元亮公为一世祖,至宋景佑年间,有饶司旦,由进士累官至尚书,兼殿前太尉,奉命北征殒身沙漠,赐葬金溪栎塘,生五子,守墓,故号其墓为五家墓,饶镇为双塘始迁之祖。


民国二十九年重新谱序有此纪录:饶氏始迁何坊祖为思益公,至今700余年,民国谱称何坊官迹科名之盛,礼教诗蜚声,风俗淳朴,人民勤奋。

何坊村:   惠洽民心能几人

何坊村:   惠洽民心能几人


民国二十九年重新谱序有此纪录:饶氏始迁何坊祖为思益公,至今700余年,民国谱又赞何坊官迹科名之盛,礼教诗蜚声,风俗淳朴,人民勤奋。


何坊村:   惠洽民心能几人

何坊村:   惠洽民心能几人


这是村东的一座清代乾隆年间的节孝牌坊,旌表饶士旦之妻吴氏。牌坊有明确的纪元。多有在朝官员的姓名职务。首位人物为乾隆元年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徐本。徐本,字立人,浙江钱塘人,尚书徐潮子。康熙五十七年进士。



何坊村:   惠洽民心能几人

何坊村:   惠洽民心能几人


非常喜欢村口的这座双孔石板桥,他造型古朴,以十块长条石铺就桥面,看上去十分坚固,至今完好无损。据介绍,桥的另一头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庙堂,为此,这座桥又叫观音桥。


何坊村:   惠洽民心能几人

过桥不远,我又看见了这么造型的三棵树,两棵老树虚心劲节,盘根接错,像似在呵护着中间小树,小树郁郁葱葱,挺拔向上。


何坊村:   惠洽民心能几人


三次游历何坊,虽不曾看见特别精致的风光,但何坊还是令我流连忘返,最是“惠洽民心”一门坊,是我遍踏抚州,惟得此一处。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胸怀,于此略见一斑。小诗一首为记:


断壁残垣尽疮痍,篙草蓬头黄土新。

修身齐家平天下,惠洽民心能几人

 

何坊村:   惠洽民心能几人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