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山西新绛 一个渐行渐远的千年古村落

      


山西新绛县城北约20公里的吕梁山脉姑射山下东南麓,有一个千年古村落—光村。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这里文物古迹遍地,文化底蕴深厚。据当地人传说,北齐时的一个夜晚,光村上空突然出现了五彩缤纷、耀眼夺目的光芒,一时光明如昼。上报朝廷后,龙颜大悦,赐名光村。      



     

      光村豪宅大院众多,民居建筑风格多样,代表着明清时期晋南传统民居古朴典雅,精雕细琢的特色。古光村有蔺、薛、赵、王四大姓,每家都有大院。最著名的赵家十八院规模,超过了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图为现存完好的薛家大院。



  光村古民居的砖雕、石雕、木雕手法多样,有浮雕、高浮雕、镂空、镶嵌等,鬼斧神工,令人叫绝。代表性的图案有“一路连科”、“五福捧寿”、“冠带流传”、“梅兰竹菊”、“琴棋书画”等。”。图为蔺家正堂大门木雕。薛家大院门楼,砖雕十分精美。图为薛家大院门楼。



精致的门楼砖雕“五福捧寿”。 



图为蔺家大院正房大门木雕,玲珑剔透。



精细的窗户木雕,木雕古朴典雅。



始建于北齐天统年间(565——569)的千年古刹福胜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大殿宋代悬塑“善财童子拜观音”。雕塑手法精湛,构图气势恢宏,形象精美绝伦,砖木雕刻十分精美,实为稀世珍宝。门楼外侧雕刻着斗书“慧日常舒”四字,门楣内侧雕刻有“梵宫屏翰”四字。



穿过廊亭北过门即大雄殿院。宝殿五间见方,飞檐斗拱自是盛唐风采。大殿南面供奉如来佛祖,像高一丈六。十六罗汉、四大天王分列左右,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整幅图案碧海苍天、祥云福霭、童子天真、菩萨祥和尽显雕塑手法之精湛,更为绝无仅有的稀世珍品。令人痛心的是大殿里的两个罗汉的头竟被文物大盗卖到了海外。




连接院与院之间的小巷。



光村村民崇德尚文,勤劳智慧。历来保持着耕读传家的理念。十多处书院,私塾无不见证着光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印证着光村人一脉相承的文化修养。图为清赵家书院。




门楣字匾尽蕴宅主之学识,图案花纹尽赋主人之修养,个中神韵,品之无尽。 



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现在光村许多精美的建筑,损毁严重,已无法完整地看到了,或是房屋已拆,只有残垣破壁,或是一片废墟,建筑部件遍地,或是新老建筑混杂。看后无不让人痛惜






赵家十八院始建于乾隆初年,院院有门,可互相通行。全院砖木结构,四面插廊,檐下花板雕柱,刻工极为精细。下设花雕门扇,雕花石鼓。十八座院同时动工、一起建成、耗时18年,是晋南建筑与江南风格的完美结合。然而令人痛惜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已全部拆除。



十八座院落拆除后剩余的一个残缺的门楼。门楣上雕有“孚威吉”三字。



十八座院落一百多米的长廊全部木料,变成了光村今天的舞台。






光村许多房屋因风雨侵蚀,年久失修,已破烂不堪。




位于村西北角的光村玉皇庙,始建于清康熙11年(公元1670年),庙内有大殿、戏台等建筑。大殿以琉璃瓦为顶,琉璃兽作脊,光彩夺目,十分壮观。历尽千年风雨沧桑,现在是外墙还较完整,里面已是破旧不堪。



独特的吊脚门楼,历经了千年风雨。



村中原有阁楼十四座,现存两座。高四五层,青砖砌成,内设楼梯,上有垛口。这座阁楼,现在成了鸽子窝。



锈迹斑斑的门环,承载了多少历史的记忆。



另一处残缺不全的门楼。



断垣残壁额随处可见。



坚信,在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保护下,光村这颗璀璨的古建明珠,一定会放出更灿烂光芒。


      光村不仅有古民居,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绛州澄泥砚。它工艺历史悠久,孕于秦汉,兴于唐宋,明代达至炉火纯青,它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甘肃洮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在“三石一陶”中独秀一枝。


      从1986年开始蔺涛大师与父亲蔺永茂潜心研究,反复实验,历尽千辛万苦,终获成功,使埋没300余年的中华民族之瑰宝重放异彩。


      蔺涛,高级工艺美术师、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省人大代表、运城市政协常委、新绛县政协常委、新绛县民盟副主委、新绛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委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山西省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副理事长、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山西省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协会副理事长。


      下面是他的绛州澄泥砚部分作品欣赏:



舜吟南风砚


乾隆御赏风字砚


麟吐玉书砚


江山如此多娇砚


兰亭砚



节节高升砚


鲤鱼跳龙门砚


寒江独钓砚


一品清廉砚


兰草砚


蛟龙出海砚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