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月湖历史文化街区(四)–大书院巷、偃月街

  月湖历史文化街区(四)–大书院巷、偃月街

          大书院巷,位于宁波市月湖西面,东接偃月街,因月湖书院而得名,月湖书院原为义田书院,始建于清顺治十年(1653)左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太守李煦重建大门、中门、讲堂、敞楼、书舍,正式取名为月湖书院。在大、小书院巷以及附近的三圣巷内古建筑有:翁文灏故居(省文保单位)、大书院巷9号周宅(市文保点)、小巷4号周宅(市文保点)、清真寺(省文保单位)、三圣殿(市文保点)、赵氏宗祠、袁宅、林宅、谢宅等二十多处文保点、历史建筑和其他大量的清代和民国建筑,遗憾的绝大多数古建筑已被拆除。

月湖西区二期2号地块(大书院巷区域)内的现存古建筑。

月湖西区二期2号地块(大书院巷区域)内的现存古建筑。

大书院巷

          翁文灏故居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大书院巷11号,民国建筑,2005年被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翁文灏故居主体建筑坐西朝东,正门朝北,门两旁刻有花草图案,石额枋上刻有卷草花纹,两柱为砖刻花瓶图案,具有西洋建筑风格。

          翁文灏(1889-1971)1948年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1949辞职去香港、法国。1951年回国后,任民革中央委员常委,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创始人之一。

    清真寺,2011年,被公布为浙江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初建于宋咸平年间(998-1003),几经毁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重建于今址。寺坐西朝东,布局呈长方形,以中轴线和对称布局为主,注重平面组合,由头门、望月楼等组成。

   自宋代以来随着宁波(明州)港口的对外开放,很多阿拉伯人、波斯人到宁波从事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一部分人在宁波定居,同时把他们信仰的伊斯兰教传入宁波,故清真寺也是宁波港口城市的历史见证。

牛堂弄小井,位于大书院巷28号旁  

大书院巷28号民居(清)

红色交通站

大书院巷28号民居(清)

大书院巷28号民居(清)

            三圣殿,1999年9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点。该建筑坐北朝南,正殿单檐硬山式,马头墙。据史志记载,该殿原祀炎帝、关帝等神,清乾隆年间重建。

          偃月街:因偃月堤而得名,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郡守钱公辅在今银台第前筑湖堤,堤曲如半月形,故名,偃月街南接柳汀街,北至中山西路,东侧为月湖,偃月街上的醋务桥、崇教寺遗址、“储才学堂”、“月湖书院”等这些古迹都已消失,现存还有:偃月街徐宅(市文保点)、江家祠堂(市文保点)、廖家墙门(市文保点)、张育房偃、周宅(偃月街109号)、“超然阁”(市文保点)等古建筑。

偃月街偃月街

          江家祠堂位于宁波海曙区偃月街69号,1999年9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点。该建筑现存台门、大厅。台门山墙为观音兜,明间抬梁式,次间为穿斗式,五架梁,三架梁为月亮状,上有倒挂花篮和随梁枋。前廊月梁呈象鼻形,雀替为卷草纹,厅观音兜山墙,台门与大厅间有天井。台门前有银杏树二棵,为江家先人所栽。

正在修缮的江家祠堂正在修缮的江家祠堂

偃月街73号民居

偃月街73号民居

          偃月街徐宅(宁波市级文物保护点),为清代所建,楼房坐北朝南,有前廊,廊月梁素面,柱上端有斗拱。屋面小青瓦硬山式,粱架为穿斗式。大门朝东,临偃月街,地面满铺青石板。据调查,徐宅的主人为清著名学者徐时栋的后裔,《徐时栋文集》就在此宅刻行。偃月街徐宅

偃月街徐宅

          超然阁原(宁波市级文物保护点),位于月湖柳汀,在柳汀街拓宽时迁建到月湖西岸的马衙街与偃月街交汇处,该阁为三重檐歇山顶建筑,是“柳汀”义学内的主体建筑,内有石碑二方,登阁可眺望月湖全景,系清道光十一年(1831)建筑。

偃月街11号民居

          廖家墙门(宁波市级文物保护点),该宅为建于清早期的传统三合院民宅,头门被毁,二门呈外八字形保存完整,面向月湖,饰有假斗拱及其他砖木雕图案,主体建筑坐西朝东。 

    廖家墙门, 2013年12月12日,因火灾被毁,现为原址重建,上面一张为2012年所拍的老宅。

廖家墙门

廖家墙门旁的桃花,拍于2013年3月。


====================================================

 喜欢宁波古城古镇古村落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