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古村落:京东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古村落保护联盟):古村落:京东篇

古村落:京东篇

古村落:京东篇

古村落:京东篇

近畿福地北吉山

北吉山的“吉”,其实是源于丫髻山的“髻”,山依村而人聚,村因山而闻名。

据北京的考古发现,平谷区北吉山村一带,于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活动,至唐代建有房舍,明代形成村落称纸坊庄,清代村域内丫髻山庙会兴盛,村庄名改为“丫髻山”,村、山同名一直沿用至抗日战争时期。

古村落:京东篇

北吉山村地处丫髻山脚下,东有洳水绕村南流。抗日战争时期,村庄以村中石桥为界一分为二,石桥之南为前吉山,石桥之北为北吉山。现在的村名就此传用开来。

这丫髻山为燕山余脉。虽测海拔仅高361米,然其面向平原,拔地而起,山势回环,松柏茂密,远望山峰耸黛,颇显雄壮秀拔。清康熙五十四年,康熙皇帝为《丫髻山玉皇阁碑记》所撰碑文写到:“据京师百里有山曰丫髻,隶怀柔县。两峰高矗,望之如髻,故得是名。自元明以来,号为近畿福地。”

古村落:京东篇

相传,丫髻山自唐初便有道士结庐修炼。唐贞观六年(632),建殿堂于西顶,后改为碧霞元君祠。历经辽金,盛于元明,至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达到鼎盛,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丫髻山道观规模到清朝达到鼎盛,并成为皇家祭祀之地。康熙皇帝曾两次驾幸丫髻山,他六十大寿时,在丫髻山启建万寿道场。其后,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也多次驾临丫髻山赐匾、留题、存碑刻,后妃和王公大臣到此朝山也成为定例。所以至今民间流传一句俗语“卢沟桥的狮子,丫髻山的碑”说的是丫髻山的石碑和卢沟桥的狮子一样,数也数不清。

古村落:京东篇

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自唐以来被皇室极为推崇。北京相继出现了“五顶两山”等著名祭祀场所,而京东丫髻山作为中国北方少有的道教正一派著名道观以及正一派的分支——周祖灵宝派的祖庭,最终成为华北地区一处拥有规模庞大道观群的道教名山。

丫髻山繁盛的同时也带动了庙会的发展。丫髻山庙会号称京东最大庙会,也是华北四大庙会之一,明嘉靖时即有,距今已400多年历史。庙会既有宗教朝觐意义的“香会”,还有民间技艺表演性与自娱性、竞赛性相结合的“武会(花会)”,又有体现普通民众服务善举的“文会”,堪称集民间艺术、传统文化、民间信仰、商贾休闲等内容于一体。

古村落:京东篇

现如今的丫髻山庙会于1987年恢复,现每年多开始于农历四月初一,会期约二十天。想体验道教以及民俗文化的您可千万不要错过。

公交乘坐852路,在官庄路口站下车,步行至官庄道口站,再乘坐郊82路,在前吉山站下车,步行至北吉山村。

自驾京密路——京沈路——昌金路——密三路——寅北路——北吉山

古村落:京东篇

水韵木香高碑店

往来船只穿梭于运河之中,两岸商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这是千年之前的高碑店。

率先实行联产承包,发展多种经营,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这是改革开放后的高碑店。

古村落:京东篇

原有的2300亩耕地,变得只剩下80亩工业用地。高压线、污水管线、铁路、河流穿村而过。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高碑店。

而如今的高碑店,古家具一条街古色古香,整个村子修旧如旧,行走街道间古风扑面,仿若穿越了千年,来往商贾又重现繁华盛景。

高碑店村的地理位置,可算是得天独厚,说是村,却比“城里”离天安门都近,是真正的“天子脚下”。从城里出来,刚出四环,便悠然见一片水面,把高碑店村整个隔绝于高楼大厦之外,行走其间,倍觉悠然自得,仿佛偷得浮生半日闲,把现代都市的纷繁与仓促短暂的屏蔽在一方碧水之外,只留下闲庭信步的惬意与遐思。

古村落:京东篇

高碑店村有今天的风韵,还得说缘起于一条明清古典家具街。这条家具街全长1800米,一水儿的仿古建筑,从名号到招牌,都透露着古意,什么鲁班馆、存真堂,一路看过去,满堂的古旧家具既古朴内敛又典雅高贵,加上古玩、字画、瓷器、石雕,就成了京城文人雅士乃至寻常百姓休闲购物的好去处。置身高碑店,就仿佛游走于明清民俗文化的长河当中。那些雕花的窗棂、古朴的牌匾、门前的石狮子、光滑的上马石,以及随处可见的供案、香几、太师椅等等,处处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这家具上的每一个榫卯、每一处弯转,都有故事、都有讲究。一块块有灵性的木头,在能工巧匠手下,镌刻上历史,雕刻上传承,一缕缕木香悠悠然袭来,让人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同样让人欲罢不能的,还有高碑店跨越千年的历史。高碑店素有“一闸两庙跨三朝”之说。一闸是平津闸,两庙是龙王庙和娘娘庙,三朝自然指的是元明清三代几百年的历史了。通惠河上的平津闸是当年五座闸口中唯一尚有遗迹可寻的一座。现如今,以平津闸遗址为核心,在今天高碑店的村北,通惠河岸边修建了高碑店漕运码头遗址公园,看着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条石,可以想见平津闸当年的模样。公园里亦有船闸设计者郭守敬的花岗岩塑像,“历史为铭,沧桑为鉴”,原来古村、先贤,渊源如水。

古村落:京东篇

遥想当年元代定都北京之后,为了解决大运河通往大都城的漕运,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 年)主持疏通大都城至通州的通惠河,将大运河北端终点延伸到了大都城内的积水潭。通惠河西起东便门,流入通州北运河,全程21公里。河道地势西高东低,落差20米,本来难以行船。为此,“实心任事、巧思绝人”的郭守敬于河上分设船闸,提升航道水位,使漕船得以逆水行进,直抵大都。其时元世祖忽必烈甚喜,赐名“通惠河”。那时候,一条通惠河上“ 舳舻蔽水,百舸争流”,蔚为壮观。

旧时在水边讨生活的人们,最敬畏的恐怕就是龙王了。逢年二月二龙抬头,高碑店便有龙王庙漕运庙会。届时方圆几十里的士农工商纷纷盛装赶赴“老闸窝”码头的龙王庙,焚香祭祀、花会敬神,祈求风调雨顺,香火盛极一时。龙王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毁,近年重建,成为村中一景。明代永乐年以后,由于来水量减少,通惠河城内部分失去漕运功能,运粮漕船从此停靠通州的张家湾码头、高碑店的平津闸码头及东便门的大通桥码头,由此改换陆路或改装小船,送至朝阳门内的官仓。至清朝末年,铁路延伸加上水环境退化,漕运退出了历史舞台,通惠河两岸从此沉寂多时。

古村落:京东篇

通惠河,因缘而生、因通而惠。在今天的通惠河两岸,500多个商家遇水而生,紫檀博物馆、晋商博物馆、暖炉博物馆、科举博物馆、连环画传奇馆等众多的博物馆相继落户,高碑店已经成了集古典家具、华夏文化、民俗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型社区,成了远近闻名的“全国绿色小康村”。

京城水系旅游终点站通惠码头就在村边,若乘船,可以北达颐和园、东到通州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2009年,作为北京市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高碑店新村的建设如火如荼的全面展开。这里的新民居一律采用明清建筑风格,主体二层、局部三层,古色古香。走进农家,一般楼上住人、楼下作为商铺自营或者出租,是家也是买卖,生活兼顾生产,商住两用。

古村落:京东篇

恰逢又到年关春节,来高碑店水韵木香中赏玩一些古旧的家具,拜访一些散淡的人物,入农家品年味,享民俗,看庙会锣鼓喧天,赏高跷出神入化,出入商家店铺、上下酒肆茶楼,走过碧水、小桥、古闸和寺庙,就记起前朝人物,说“青帘画舫,酒肆歌台,令人疑在秦淮河上”。

美食被人誉为“豆腐筋”的高碑店豆腐丝,以其浓郁的香味,乳黄的色泽,匀称的条股而成为独具一格的地方名吃。

公交乘坐八通线, 在高碑店站下车(F西南口出),步行至高碑店村即可。

自驾通惠河北路高速公路——通惠通惠河北路高速公路——通惠河北路——东四环中路辅路——广渠路到终点

古村落:京东篇

抗战传奇焦庄户

《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这三部电影可谓是我们这代人小时候爱国主义教育的三驾马车。第一次从电影院看到它们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里面最为让我印象深刻、看得津津有味的《地道战》原来原型竟然就在北京。带着一种崇拜的激动和欣喜,夹杂着“原来战争曾离我的家乡如此之近”的惆怅,我来到了电影《地道战》的故事发生地——顺义龙湾屯镇焦庄户村。

古村落:京东篇

这小小的山村,因为六十年代,一部中国抗日战争电影而闻名于世。也依托电影的塑造与宣传,才让世人知道了这个充分体现中国人民淳朴智慧的抗战形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想见当年战争的残酷与绝境。现在村内设立的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不仅是市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目前全国抗战地道遗址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古村落:京东篇

焦庄户村属于顺义区龙湾屯镇,距离北京城区六十公里。这里地处燕山南麓、华北平原北端,是冀东通往平西、平北的必经之路,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经常出动日伪军到焦庄户村抓壮丁、抢粮食,无恶不做,激起了村民反抗。抗战时期,焦庄户村隶属于冀东抗日根据地领导。1938年秋,共产党组织进驻焦庄户,带领村民展开武装斗争。1943年春天,焦庄户百姓开始挖掘地洞同敌人周旋。他们在战争实践中逐步完善地道,从最初的单口地洞开始,最后把简单的隐蔽单口洞连接起来,在地道内设计和安装了单人掩体、会议室、水缸存放处、陷阱、翻板、碾盘射击孔、地道射击孔、猪圈射击孔等生活和战斗设施。到1945年,形成了村村相连、户户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以及南到龙湾屯、唐洞,北到大北坞的长达23华里的地下长城。利用地道,焦庄户人民同敌人斗智斗勇。从1943年到1948年,共投入战斗150余次,击毙击伤敌人130多人,俘虏100多人,击毁敌军车一辆 ,缴获枪100多支、子弹3500多发及电台一部。通过地道战,焦庄户人民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有效地保护了自己,为冀东人民的抗日战争树立了典范。由于地道战斗争形式新颖、战绩卓著,1947年10月,顺义区人民政府授予焦庄户“人民第一堡垒”锦旗,并把它插在18米高的民兵指挥瞭望楼上。为了纪念前辈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光辉历史,1964年秋,当地建起“焦庄户民兵斗争史陈列室”。

古村落:京东篇

1979年,陈列室被北京市政府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改名为“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纪念馆内留有650多米的地道遗址,其中包括地道内的休息室和指挥所,单人掩体、陷阱、碾盘和庙台暗堡等战争设施,及水缸、炕洞、驴槽等较隐蔽的出入口和瞭望楼等。翔实的资料、珍贵的文物及真实的地道战遗址,再现了焦庄户村民在党的领导下同敌人英勇斗争的历史画卷。在抗日战争时期,焦庄户也曾是区公所、十四军分区司令部和卫生处第二卫生所的所在地。为展示当年的历史风貌,从2003年开始,村里对相关抗战民居进行重新修复,截至目前已修复抗战民居23处,修复面积达15000平方米。展馆参观区是2005年8月14日正式落成对外开放的,占地近9000平方米,采用中国北方农村传统的四合院设计风格,以青色为主色调。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冀东抗战燃烽火、人民战争建奇功和今日顺义更美好。展陈内容以照片、图片和实物为主,馆内还修建了以抗战历史人物为造型的浮雕群,以及大型立体三维沙盘。

古村落:京东篇

近年来,由于焦庄户环境改善,加之纪念馆参观与当地农业休闲与民俗旅游互相融合,活动内容不断充实,适应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因此游客人数逐年增加。焦庄户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有焦韩两姓人家由山西洪洞县迁此为佃户,其中焦姓户众人多,因姓而得村名。焦庄户老村的街道随着自然村落的形成而确定,形态、样貌自然、随机,街道随民居的聚居而延伸,宽窄变化较大。村落组成的基本元素是传统村落的聚居宅院建筑、河流水塘、街道场院,以及村边的农田山地等。院落形式以三合院为主,细部装饰独特,建有门楼、影壁、围墙、蝎子尾屋脊、门窗装修、烟囱等等,自然、亲切、活泼,富有乡村情趣。一步步走在焦庄户老村依势而建、宽窄不一的街道上,感受一种时光温存的气息。无论如何,从容与安宁才是此间主人从古至今的心意。

公交从东直门乘坐标有焦庄户的公交车(每小时一趟)。

自驾东直门——枯柳树环岛——牛栏山环岛向右转(直行20公里,见路标左转直行)——木林道口右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京密路)


古村落:京东篇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