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〡安师大新传学院赴皖南专业实践团队
项目〡“民宿热”背后都市人群的现代乡愁调研
指导〡马星宇
采访〡张甜怡 马星宇
摄影〡丁慧、潘海涛
视频〡孙文、潘海涛
詹八仙:我想做木梨硔最好的客栈
从山脚到木犁硔村还要走好长一段山路。山路很陡很窄,没有护栏,没有石阶,最多是将手臂粗细的木棍嵌进台阶的泥土里,起防滑和支撑作用,从而形成了蜿蜒的山路。
当地人说,这原先不是路,就是水冲出来的沟。周围是连绵的青山,景色格外好,中途还有个用稻草做顶棚的歇脚地。旁边是从山上引到缸里的山泉水,夏天正好用来消暑解渴。
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位于海拔近千米的苦竹尖山腰,爬上近200米的山路,便到了徽州古镇中海拔最高的村落——木犁硔村。
整个村子建在群山怀中的一条山脊之上,村头有一株400高龄的苦槠树,在古树引领下,首尾逶迤,错落有致。
云海奇观是木犁硔吸引游客最美的景色,很多人来这里摄影、写生。
起初只是在村民家借宿,后来人越来越多,于是在木犁硔开民宿就成了一股热潮。木犁硔村50多户人家里,有19户开起了民宿。
詹八仙是木犁硔开民宿的先行者。她圆脸小眼睛,有点胖,梳着及腰的麻花辫,笑起来眼睛会眯成一条线,让人感觉很亲切。
2013年她和丈夫詹春九一起把自家房子的二楼重新装修改成4间房,开了家民宿叫八仙客栈。客栈很简单,楼下是厨房和厅堂,楼上就是客房,房间不大,但是很干净。
客栈门前的晒台上摆着桌椅,正对着连绵的青山。有时詹八仙会采些野花搁在桌上的玻璃瓶里,给简单的生活点缀些诗意。
因为时常有摄影师来,詹八仙也跟着学了点摄影技巧,时常拍云海、晚霞,发在朋友圈里。
詹八仙淳朴热情,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詹春九的饭菜做得十分地道可口,如果房客行李多,詹春九会拿着扁担到山脚下帮房客挑行李。
客人都很喜欢这对夫妻,所以他们的回头客很多。
家里的墙上挂了很多旗帜,大都是一些驴友俱乐部,墙上还贴着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八仙阿姨, 谢谢你的招待。有机会还会来的,希望那时候已经有对象了。”
当问到詹八仙未来的打算时,她说:“我想做木犁硔最好的民宿。”说这话时,詹八仙笑得有点腼腆。
现在,詹八仙正在按照她的想法建造第二家民宿,她的想法很简单,至少每个房间都要有独卫、有电视机、有WiFi。
尽管囿于文化水平,詹八仙对于民宿的经营没有多么独到深入的认识,但是她有一股想做好民宿的“劲头”。
上一代的人重男轻女,所以詹八仙只上了三年学就被留在家干农活,她一个人要养猪、种田、放牛,农活繁重,但是实在不能养家糊口。
因为没文化,后来詹八仙出去打工,也只能做些体力活,很辛苦,却赚不了几个钱。刚去杭州做绣花的时候一天才赚三十多,她想孩子,就打电话,长途电话贵,有时一个电话一天的工资就没了。詹春九也出去跟她一起打工,两个人虽然住在一起,但是上班时间不同,经常是一个月说不上几句话。
詹八仙说起这段在外打工的经历,皱着眉头,脸色有点沉重,念叨着“我们的日子太辛苦了,你们是体会不了的。”
“我在杭州的时候,根本见不到大山,我很想家,想家里的云海、山水。”詹八仙在杭州呆了七年,没见过大山,有一次自己难得放假想出去找找,终于找到了山,爬上去却是坟场,吓得马上转身就跑。
从前推开窗就是连绵的青山,清晨早起干农活就置身于云海,黄昏的时候晚霞便如约而至。对于从小就生长在这里的詹八仙来说,这些的山水花草就跟空气一样稀松平常,直到去了大城市后,才明白木犁硔的美丽是无与伦比的。
苦竹(化名)是土生土长的木犁硔人,是刚从铜陵学院毕业的应届生,父母经营着一家名叫雨子的客栈。
苦竹说:“我暂时不会留下来。因为我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如果我将来在城市面临快节奏生活和巨大的工作压力,我肯定是有回家乡的打算。毕竟与其在城市打拼,不如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但是我不能很肯定地说我一定会回来,因为谁也不知道木犁硔将来会如何发展。”
和煦干净的清风,错落有致的屋舍,淳朴热情的村民,大山深处的安静给人难得的轻松与欢愉。
黄昏的时候,詹八仙坐在门前的晒台上和丈夫商量怎么做好他们的第二家民宿,远处连绵的青山在金色的晚霞中显得朦胧。
您的点赞和赞赏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
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们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