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中国徽墨之乡、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目前,全县拥有非遗代表性项目130项,其中入选国家级2项、省级22项、市级59项、数量居全市首位、全省前列。

今天
就跟着小编
一起去探寻绩溪留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让同学们在学习体验中
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徽墨
绩溪徽墨制作技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代制墨分造窑、发火、取煤、和剂、成型、入灰、出灰、试磨八道工序。纯手工制作的古法油烟墨,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舔笔不胶、经久不褪、馨香浓郁及防腐防蛀等特点。而这样一锭墨的整个制作过程至少需要经过一冬一夏才算完成,如此制作出的徽墨具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特点。
《古法制墨》章晓璇 摄影
小编推荐地点: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你也来描上一笔吧!


徽州三雕
徽州三雕,是具有徽派风格的石雕、木雕、砖雕三种的简称。徽州古建素有“无宅不雕花”的美誉,凡有建筑处,都可看到匠师的三雕艺术。
砖雕——由质地坚细的青灰砖,经过精致的雕镂而形成。广泛用于的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屋瓴等处,使建筑物显得典雅、庄重。
木雕——主要用于旧时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虫鱼,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
石雕——质地坚硬,防雨防潮,主要运用于建筑外部空间及建筑承重部分,主要是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书法。


小编推荐地点:绩溪博物馆。


京剧是中国艺术国粹,号称中国第一戏。而诞生于徽州的徽剧,则是“中国第一戏之母”。
徽剧,中国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徽剧原名“徽调”、“二黄调”,渊源于明代,1949年后定名徽剧。




徽剧的音乐唱腔优美、完整。主要分青阳腔、四平腔、徽昆、吹腔、拨子、二黄、西皮、花腔小调共九类。徽剧的表演艺术丰富多彩,技艺精湛。
小编推荐地点:绩溪县伏岭镇伏镇村,导航可到,让你尽情的唱上一曲!


绩溪大石门草龙起始于500多年前,草龙全长约17米,用稻草加工扎成。草龙舞最适合夜晚进行,其龙全身插满焚香并点燃,红点闪闪发光,随龙翩翩起舞,气势逼真诱人,雄姿磅礴。
小编推荐地点:绩溪县扬溪镇石门村,导航可到。


挞粿采用上等精面粉,五花猪肉、香椿芽、鲜竹笋、槐树花、马齿苋、萝卜丝、梅干菜、韭菜、豆黄、芝麻等优质食材。经过揉面、醒面、搓团、摘环、擀皮、包馅、收口、擀饼、烘烤等十余道工序制成。外形呈圆形,馅料丰富、厚薄均匀、表皮金黄、入口鲜香、软硬适中、香甜辣脆,独具地方特色。
小编推荐店名:绩溪味道、西街小吃,邀你来品尝!


金山时雨创名于清道光年间,原名“金山茗雾”,贡品,上庄上金山产。茶园分布于海拔600至900米的山坡,经传统技艺炒制的金山时雨茶,属绿茶珍品,条索紧细,形似发髻,微带白毫,汁醇厚,味芳香,爽口,回味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金黄。清邑人章廷炯《金山茗雾》诗,渭“异草育地灵,香雾蒙崖野。”
小编推荐地点:绩溪县上庄镇余川村,导航可到。一杯清茶,邀三五好友一起畅谈人生。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编辑:张敏
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
图片版权归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绩溪全域旅游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绩溪全域旅游):非遗之旅——走进绩溪过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