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宣威市域乡村建设规划(2016-2030年)

项目背景


宣威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大西南地区与内地联系的主要节点,云南省第二人口大市、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中国火腿文化之乡”。全市总面积6075 平方公里,辖8 街道、12 镇、8 乡,318 个村(居)委会。2015 年,户籍人口约153 万,常住人口约135 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46.6%。农村人口72 万, 行政村平均人口2270人。


根据住建部2015 年出台的《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地应以建设决策先行为重要前提,于2020 年前全部完成《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以统筹各部门涉农政策与建设项目。


作为云南省选定的首批试点,本项目积极探讨建设决策先行的规划编制方法,着力对接城市总体规划的村镇体系和有关要求,以及从中央到地方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要求,聚焦乡村发展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政策抓手和实施机制,并积极探讨规划编制技术和实施机制创新。


主要特征及问题


宣威农村发展建设主要归纳为以下4大特征:


生态环境佳, 森林覆盖率约47% ;境内高程相差大,平坝地区耕地规模较大;中心城区规模较大,“两山夹一谷”;物产丰富,农作物种类多。


农村发展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受制于自然地形条件;全面提升农村基础建设的压力依然显著;规划下乡与有效实施面临较大挑战。



规划目标与重点任务


规划提出建设“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示范区、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滇东北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总体目标,以及“优化布局、完善设施、提升产业、突出风貌”4 项重点任务。


宣威市域乡村建设规划(2016-2030年)


宣威市域乡村建设规划(2016-2030年)

宣威乡村发展指标体系


重点工作一:完善市域多规合一底版,遵循城市总体规划战略要求,优化发展建设用地指标配置


根据政策性、工程性及城乡统筹性要求,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落实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实现全市空间分区管制。对接国土规划,创新农村生态管控和建设管控两大边界及相应管控要求,实现市域层面两规合一。


结合村庄分类,优化确定2020 年前建设用地指标的四级配置,引导建设发展向城区、镇区及乡驻地、重点村、特色村、集中安置点倾斜,实现市域范围内乡村发展的差异化导引。


重点工作二:构建乡村生活圈,统筹各项设施配置


针对山区村落分散、交通不便、难以接受城镇公共服务等问题,规划提出构建“乡村生活圈”。通过定量分析,以农村公交15 分钟可达为依据,合理划定乡村生活圈。依托乡村公路建设,优化中心村选址,明确将部分乡镇级公共服务“ 下沉”和部分村级公共服务配置“上收”。通过将有限的发展资源近期适度聚焦中心村,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主城区- 重点镇- 一般镇(乡)”的基础上,选定32 个行政村作为中心村。重点镇和一般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规划落实公共服务及设施配置;中心村配置总建筑面积不少于400 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根据服务人口确定小学和幼儿园规模;其他基层村配置总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逐步撤消现状村小或教学点。


重点工作三:培育引导特色产业发展,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依托重要交通干线,结合各乡镇产业基础及资源禀赋,划分五大经济片区,分类指导多元化产业经济发展。依据政策重点和旅游资源特色,提出发展以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美食体验、康体养生为主的特色旅游业,依托乡镇驻地和重点景区推进特色小镇发展,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串接67 个特色旅游村。


重点工作四:保护提升乡村风貌,有序引导村庄整治


规划结合自然景观要素与历史人文特征,划分6 大乡村风貌分区,从自然生态、社会人文和聚落特色三个方面制定风貌控制指引。对全市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和有文保单位的村,提出风貌保护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村庄发展条件与既有政策发展目标,将318 个行政村分为城乡统筹型、扩建整治型、保留整治型,并提出建筑整治、环境整治、设施建设、文化保护等4 大方面的导引策略。


宣威市域乡村建设规划(2016-2030年)

宣威市村庄分类整治引导规划图


宣威市域乡村建设规划(2016-2030年)

宣威市乡村空间管制规划图


创新点1:规划编制机制创新——聚焦建设决策先行,建构共同数据平台


根据建设决策先行要求,系统梳理不同部门的涉农政策,以及已经实施和计划实施的涉农项目。在技术方法上运用GIS 建构数据平台,在组织机制上由市领导牵头组建由主要涉农部门共同参与的编制领导小组,统筹技术标准,重点对接实施落实。在此基础上,对接城市总体规划、十三五规划的战略性发展思路与目标,优化归纳为经济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建设管理等5 大方面,将农村地区发展的战略性要求,与各涉农部门的政策及项目实施工作紧密结合。


创新点2:创新规划实施机制——积极发挥乡镇政府作用,在全市统筹基础上,重点依托乡镇建构重点项目库并编制“一镇一册”


为提升规划成果易读性和操作性,在全市统筹和统一GIS 数据平台基础上,在乡镇层面上编制一镇一册,明确各村整治重点和对应部门政策,同时构建重点项目库,方便各乡镇和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实施。


宣威市域乡村建设规划(2016-2030年)

乡村生活圈构建前后公共服务覆盖率比较


编制人员

栾峰、何丹、邹海燕、张引、高鹏、杨犇、薛皓颖、廖航、赵天舒、任超群、韩小爽、陈小兵

项目地点

云南

编制时间

2015-2016 年

设计团队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获奖信息

云南省 2016 年县 ( 市 ) 域乡村建设规划省级试点项目

宣威市域乡村建设规划(2016-2030年)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宣威市域乡村建设规划(2016-2030年)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