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侯坊村:荒度平成继禹功


北宋乡贤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只有宋神宗为其最大的支持者,但也几次发生动摇,直到去世。而以司马光为首的对势力极其庞大,历史名人很多,就连其两个同胞弟弟王安礼、王安国也在其列。


侯坊村:荒度平成继禹功

 

忽然就感觉王安石变法有些孤单,像他自己写的那首诗歌:“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改革也似乎没见到一鲜活的成功例子……


侯坊村:荒度平成继禹功

侯坊村:荒度平成继禹功

 

那天,我们在宜黄新丰乡走古村的时候,意外就发现了一个支持王安石变法的人,而且是实际操作者,也是取得了丰硕成果的人。


侯坊村:荒度平成继禹功

 

这个人便是王安石抚州宜黄的铁杆老乡: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侯叔献。


侯坊村:荒度平成继禹功

 

宜黄新丰乡侯坊村追远候氏宗祠,村民说是宋代就有了。要说宜黄侯氏历史源远,侯氏唐朝便迁居宜黄新丰石马,唐中和年间(881——885),由新丰石马迁此侯坊村。

 

侯坊村:荒度平成继禹功


王安石变法的一项内容,就是制订了发展农业的各种新法,其中《农田水利约束》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田水利法。《农田水利约束》的颁布和实施,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形成了“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务兴复”的喜人景象。许多地方在新法的鼓励下,自动组织起来,大兴农田水利,形成了一次水利建设高潮。


侯坊村:荒度平成继禹功


侯叔献便是这一改革最有力的支持者和实践者。侯叔献(公元10231076年)字景仁;抚州市宜黄县新丰乡侯坊人。著名宋朝大臣、水利专家。


侯坊村:荒度平成继禹功 


侯叔献从小胸怀大志,刻苦读书,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中进士。始任雍丘县尉,改桐庐县令。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奸吏、豪强敛缩。后调制置三司条例司任秘书丞,参与议法。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神宗即位,志在富国,决定以农为本,制订出“农田利害条约”。侯叔献进言:汴河两岸原有沃土千里,因每年大汛期间汴河暴涨,冲击河堤,使官、私之地二万多顷变成盐碱地,而今用来牧马,也不过万顷,其余都白白荒芜不用。只要依汴河两岸地势开渠筑陂坝,增设溢洪道,将黄河上游的樊山水引入汴河,冲刷盐碱地,使其变为良田。神宗令为开封府界常平,执行此事。后因都水监对此持异议,改调淮南提举、两浙常平使。


侯坊村:荒度平成继禹功


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正值王安石推行新法之时,侯叔献擢升都水监,提举沿汴淤田。他长年奔走各地,察看山川地势,吸收群众治水经验,辟大湖、立新堤、开支流,引樊水和汴水淤田治理盐碱地,经过数年努力,将汴河两岸荒芜之地变成40万顷良田。


侯坊村:荒度平成继禹功

 

熙宁六年,迁河北水陆转运判官兼都水监。他主持引京、索二水,开挖河道,设置河闸,调节用水,既利灌溉,又利水运。


侯坊村:荒度平成继禹功 

后又亲自督率民工疏浚了白沟、刀马、自盟三条河流,修复废塞的朝宗闸,开河二千余里,大面积改善了当地农田灌溉条件。熙宁八年,主持引汴入蔡工程,使航运畅通。


侯坊村:荒度平成继禹功

 

侯叔献一生心血都倾注于水利事业。其治水主张,竟遭到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保守派的诋毁,说他治水破坏风水龙脉,会招来天神降灾。他不为所动,坚持治水,以水利司钱召募民工修筑圩堤;鼓励农民开垦淤田,减免农税,使垦荒者获益很大;利用水道,沟通内外河道运输,以至后来高丽国入贡也经由水道。


侯坊村:荒度平成继禹功

 

宋神宗嘉奖他:“古人所谓勤于邦,尽力乎沟洫,于卿无愧。”


侯坊村:荒度平成继禹功


他长年奔波于水利事业,终因积劳成疾,于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病逝于扬州光山寺治水任上。宋神宗停止视朝一日,以示哀思。(上图:新丰侯坊村风光。)


侯坊村:荒度平成继禹功


王安石特作《叔献公挽诗》一首以示悼念

江河复靓舜重瞳,荒度平成继禹功。

爱国忘家钦圣命,劳身焦思代天工。

光山寺远星辰暗,薤露歌残血泪红。

臣子如公直不愧,两全忠孝古人风。


侯坊村:荒度平成继禹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抚州古村那些事儿):侯坊村:荒度平成继禹功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