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微信公众号“中国自然资源报”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
电话:010-68047618
中国自然资源报微信平台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作者魏文良 系原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党委书记,副主任。曾11次作为船长或考察队临时党委书记、领队远征南极,是我国极地事业和极地航海事业的开拓者之一。2008年被授予中国航海终身贡献奖。)
1985年2月28日,我国在西南极半岛地区的乔治王岛上建立了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标志着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阶段任务完成,实现了中国到南极考察研究的开端。考虑到南极事业的发展和布局,国家决定在东南极的拉斯曼丘陵地区的南极大陆上,建立第二个科考站。
1988年11月20日,我作为船长驾驶“极地号”考察船,载着近4000吨的建站物资,以及116名科考和建站人员,从青岛出发开始第五次南极科考。当时我还是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把五星红旗插上南极大陆,填补中国自郑和600多年航海史冰区航行的空白。
原国家海洋局极地办主任郭琨给魏文良的留言。
“极地号”是一艘不具备破冰能力的万吨级考察运输船,只能在60%的海冰区域内航行,而南极沿岸海冰厚度一般在1.2米,上面有20厘米的雪。当我驾驶“极地号”船进入南纬63度就开始进入冰区,越往南航行,海冰密度越大,航行越困难。到南纬65度时海冰密度达到70%以上,由于船首长期与海冰相撞,左侧被海冰撞了个大洞,宽60厘米高1.1米,海水进入船舱。不过此舱是压载水舱,不会进入其他船舱,但毕竟对船舶安全构成了威胁。面对险情、面对困难,我们采取各种措施,如控制速度,加强观察,选择航向等确保航行安全。此时我们距南极大陆建站点只有200海里,就是这半天的路程,我们却航行了20天。“极地号”带着伤痕、带着疲劳始终向南,即使一天只航行了几十米,我们也锲而不舍地向前。终于看到了南极这片白色的大陆,大家无比高兴,在甲板上挥动着旗帜,高喊着“南极我们来了”。
虽然看到了南极大陆,可还有20多海里的陆沿冰挡住我们。就这20海里的陆沿冰,我们用了半个多月时间才到达距岸边400米的区域。这时已是1月14日,在南极工作时间还剩一个多月。当大家准备卸运建站物资时,大概是下午5点多钟,我船右前方的南极冰盖发生了特大冰崩。塌落下来的冰山形成的冲击波,将几十吨重的冰块推到岸上几十米远,冰山冰丘挤压“极地号”到处响。冰崩刹那间,我冲上指挥台,下达的第一个口令是“全体共产党员,各级干部迅速进入岗位,开始抗击冰崩”。在这生死存亡时刻,全体党员和干部都表现出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船在人在,人在船在”是大家共同的声音。冰崩使船的左侧水线区域长16米、高2米严重凹陷变形,冰崩塌落下来的冰山将船死死地挤压得动不了。为了减少损失,临时党委决定将部分人员转移到陆上打帐篷住,但大家都坚持不下船,二副在航海日志上写下了“冰崩在眼前,冰山困我船,问君何去处,坚守极地船”的壮语。
“极地号”被冰崩困住了7天,这期间我没有上床休息过。在潮汐和风浪的作用下,7天后两座冰山之间形成一个宽50米的通道。我们抓住这个机会,突围了出去。当“极地号”刚冲出豁口,两座冰山又合上了。突围出去后,我们重新选择登陆地点,一边卸运物资一边建站,每天工作都在16个小时以上。有时运输小艇被冰困住达30多小时,大家都无怨无悔,全体同志就一个心愿,在南极大陆上空升起五星红旗,兑现我们离开祖国时的承诺。
1989年2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拉斯曼丘陵落成。图为中山站全景。
中山站落成典礼。
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建造了3000多平方米的中国南极中山站,赢得了外国友人的高度评价。澳大利亚南极站长说:“你们中国了不起,能够做到当年建站当年越冬,这是我们不可想象的。”俄罗斯的朋友说:“你们这个民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一旦武装起来将天下无敌。”在物资相对困难时期,我们就是靠着一种精神,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我们南极考察队,之所以能在一次次生死攸关的困难中化险为夷,能够在一次次艰苦卓绝的困境中鼓起勇气缔造奇迹,就是因为我们有“南极精神”。30多年来,时代在变,但“南极精神”始终不变。
自然资源报刊征订进行中!
《中国自然资源报》 (含智能手机原版阅读)请直接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2。
订阅《自然资源通讯》《中国土地》《中国不动产》杂志请直接汇款到报社,并将订阅回执连同汇款凭证复印件传真或发至邮箱 。
传真:010-68047681
邮箱:bkfx68047628163.com
银行汇款
收款单位:中国自然资源报社
账号:11041001040001553
开户银行:农行北京小营支行
邮局汇款
收款单位:中国自然资源报社
邮编:10086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号
不明事宜请与报刊经营部联系
联系电话:010-68047627 010-68047643 010-68019465
快来订阅吧
欢迎自然资源系统负责新闻宣传的朋友加入

申请时请备注“单位+姓名”,核实后入群
欢迎自然资源企业的读者朋友加入

申请时请备注“单位+姓名”,核实后入群
i自然新媒体团队
编辑:李宝利
审核:程秀娟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在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自然资源报):回忆1988年,我们这样挺进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