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匠城【规划新知】栏目,旨在为大家发掘整理行业新知识,带大家一起增加知识储备,每日汇总,共同学习。欢迎大家加入国匠规划学社讨论,文末查看规划学社服务内容与加入方式。(如果你需要提升空间分析能力,欢迎加入国匠学堂——空间规划师元技能系列课程——GIS综合应用篇,欢迎加入文末QQ群讨论,往期直播内容:国土空间规划中的GIS应用已加入课程更新)。本次分享全部内容如下:
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
工作目标:到2020年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三条控制线划定和落地,协调解决矛盾冲突,纳入全国统一、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一张底图,实现部门信息共享,实行严格管控。到2035年,通过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严守三条控制线,引导形成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
按照生态功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优先将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防护等功能的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以及生态极敏感脆弱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海岸侵蚀等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其他经评估目前虽然不能确定但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对自然保护地进行调整优化,评估调整后的自然保护地应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发生调整的,生态保护红线相应调整。
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主要包括:零星的原住民在不扩大现有建设用地和耕地规模前提下,修缮生产生活设施,保留生活必需的少量种植、放牧、捕捞、养殖;因国家重大能源资源安全需要开展的战略性能源资源勘查,公益性自然资源调查和地质勘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包括水文水资源监测及涉水违法事件的查处等,灾害防治和应急抢险活动;经依法批准进行的非破坏性科学研究观测、标本采集;经依法批准的考古调查发掘和文物保护活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适度参观旅游和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必须且无法避让、符合县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的线性基础设施建设、防洪和供水设施建设与运行维护;重要生态修复工程。
按照保质保量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依据耕地现状分布,根据耕地质量、粮食作物种植情况、土壤污染状况,在严守耕地红线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将达到质量要求的耕地依法划入。已经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中存在划定不实、违法占用、严重污染等问题的要全面梳理整改,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
按照集约适度、绿色发展要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城镇开发边界是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以城镇功能为主的区域边界,涉及城市、建制镇以及各类开发区等。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以城镇开发建设现状为基础,综合考虑资源承载能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乡统筹、城镇发展阶段和发展潜力,框定总量,限定容量,防止城镇无序蔓延。科学预留一定比例的留白区,为未来发展留有开发空间。城镇建设和发展不得违法违规侵占河道、湖面、滩地。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印发
郊野单元的概念与管控要求梳理
(1)郊野单元定义与分类
郊野单元是指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一般拥有较为丰富的各类资源,并承担特定功能的空间单元。在镇乡域国土空间郊野单元中,可分为村庄单元、郊野(特别意图)单元。村庄单元重点针对村庄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进行全面管控。郊野(特别意图)单元重点针对具有特殊意义及特定意图进行精准管控,可分为生态保护、农业生产、文化保护、休闲游憩等类型。
(2)相关管控要求
分层管控:按照单元、主导功能分区、地块3个层次进行要素控制。
空间控制线落实:包括基本控制线和其他控制线。
主导功能分区管控:落实空间管控边界,承接和传导镇乡域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三级用途分区。
专项控制重点内容: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规划、景观风貌规划、休闲游憩规划、村居调控规划、基础设施规划。
分级分层管控方式设定:运用规则管控、名录管控、规模管控、结构管控、边界管控、形态管控等不同方式实现刚弹结合、逐级深化的管控目标。

分级分层管控内容一览表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余建忠,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郊野单元控规编制及管控重点探讨
大地景观再造的内涵
大地景观是实现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主要路径。在功能层面,通过大地景观对全域全要素生态系统的有续织补;在空间层面,是对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建设空间的有机融合;在治理层面,是对居民景观权的保障和对公共利益的有效分配。
同时,大地景观再造工程也是对全域自然景观系统进行精细化治理。从全生命周期、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角度,综合考虑“资源再生、生态保育、景观保持”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通过“生态”“形态”“业态”“文态”“功能”“感知”等多维度进行空间整合、景观重塑和系统治理。

大地景观再造的动力、路径及目的
通过人居环境科学论、生态学理论、社会治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指导大地景观再造。

大地景观再造的理论支撑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张佳,国土综合整治视野下大地景观再造探索与实践——以成都为例
往期规划新知推荐
欢迎加入国匠规划学社
和1900+名规划师一起
共同学习,每日进步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国匠规划学社
国匠规划学社往期专题如下
城市更新 | 乡村振兴 | 田园综合体
城市双修 | 社区规划 | 创意产业园区
TOD导向下的城市设计 | 绿道规划
街道空间品质 | 国土空间规划
海绵城市 | 古城更新 | 色彩规划
生态规划 | 总体城市设计 | 公园城市
历史城区城市更新 | 规划实施评估 | 高铁与城市发展
三区三线划定 | 生态规划理论 | 双评价
公共服务设施 | 滨水空间设计 | 城市设计新理念
生活圈规划 | 创新型园区 | 村庄规划
国匠规划学社是国匠城基于知识星球平台创建的规划行业知识社群,包含每日分享、果小匠微信智能助手、城市设计案例地图、国匠规划学社专属社群四项服务,满足每一位学社会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业热点知识、方案借鉴、资讯查询、案例查找等需求。经过积累和迭代升级,目前国匠规划学社发布了1400+篇知识内容,已有1900+名规划小伙伴加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规划新知(11.01):带你每日了解规划新知识 | 国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