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大推进三大攻坚战力度,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妥善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勇挑最重担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11月2日至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和市长应勇陪同下,深入上海杨浦滨江,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城市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等进行调研,同基层干部群众亲切交流。
2日下午,习近平沿滨江栈桥步行察看黄浦江两岸风貌,了解人文历史和城乡变迁,并乘车沿途察看渔人码头、杨树浦港旧址等地标景观。习近平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杨浦滨江,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上海杨浦滨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创造了工业史上众多“之最”,也留下大量珍贵的历史遗存。
图片来自新华网上海
杨浦滨江位于黄浦江岸线东端,被称为上海滨水“东大门”,其15.5公里的滨江岸线是黄浦江沿岸五个区中最长的。杨浦滨江岸线主要分为南、中、北三段,南段从秦皇岛路到定海路,中段从定海路至翔殷路,北段从翔殷路至闸北电厂。百年前,这15.5公里沿岸,工厂码头林立,堪称“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长廊”。
图片来自新华网上海
杨浦滨江见证了上海工业的百年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1869年,公共租界当局在原黄浦江江堤上修筑杨树浦路,拉开了杨浦百年工业文明的序幕。随后的岁月里,杨树浦工业区在发展历程中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众多之最。至1937年,区域内已有57家外商工厂,民族工业已发展到301家,成为中国近代重要的工业基地。据统计,中国近代工业上海约占其中的70%,而杨浦约占上海企业比重的1/3。杨浦有中国最早的机械造纸厂,拥有最多船坞的修船厂、最早的外商纱厂、最早的工业自来水厂、远东最大毛条生产厂、中国最早综合性塑料加工厂、中国最早的纺纱厂、中国最大老工业区更新,仅杨浦滨江南段,规划保护/保留的历史建筑总计24处,共66幢,总建筑面积达26.2万平方米,除此之外还保存了一批极具特色的工业遗存。例如,中国最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厂房(怡和纱厂废纺车间锯齿屋顶,1911年)、中国最早的钢结构多层厂房(江边电站1号锅炉间,1913年)、近代最高的钢结构厂房。这些遗存都是中国近代工业史上非常重要的工业遗产。黄浦江沿岸的杨浦老工业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 电站辅机专业设计制造厂、远东最大制皂厂、远东最大火力发电厂等。目前,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厂——杨树浦水厂仍在运行中。
近年来,杨浦滨江以“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为驱动力,以历史感、智慧型、生态性和生活化为设计理念,加速打造世界级滨水岸线,实现“铁锈带”的复兴奇迹。
图片来自同济大学新闻网
(来源:新华社、上海发布、同济大学新闻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工业文化遗产):习近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妥善处理城市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