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5日,第十六届城市健康国际会议(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rban Health, ICUH)在厦门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化:为健康和福祉改造城市”。此次会议聚集了50多个国家300余名城市健康领域的专家与会交流,共同促进跨学科和跨部门城市健康知识的产生、交流和应用。
厦门市副市长孟芊、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下称WHO)总干事Tedros A. Ghebreyesus博士、WHO驻华代表Gauden Galea博士、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Maimunah Mohd Sharif和美国国际城市健康学会主席Jo Ivey Boufford等分别在开幕式致辞。在本届城市健康国际会议上,各国专家学者围绕“以人为本的城市化:推动城市转型,提高人类健康与福祉”这一主题,在城市综合治理、气候变化、经济就业、新兴疾病等方面展开探讨。

为响应会议主题,WHO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百度大数据部三方合作,共同发布以“基于百度大数据的禁烟政策评估”为主题的研究报告,共同推动“健康城市”的发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龙瀛团队在会议上就研究报告进行了汇报。三方参与人员WHO方面包括驻华代表Gauden Galea博士、传播和对外关系高级顾问Paige Snider女士、无烟草行动技术官员孙佳妮女士、健康城市项目官员姜晓朋先生;百度大数据部方面,包括资深研发工程师、高级产品经理及资深产品运营师等6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龙瀛团队方面包括龙瀛、研究助理张昭希、实习生马珏和博士后张雨洋。
研究报告是基于百度的群体搜素行为数据和时空大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城市烟民的时空分布、人群特征及其变化趋势,通过空间统计分析研究中国城市对烟草的关注水平,并结合各城市控烟政策评估中国控烟效果。
随着世界对人居健康环境关注度的提升,“健康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热议话题之一。而城市生活中,日益严重的个人健康问题严重威胁着现代人的生命健康,如由于心理压力和抑郁造成的对烟草的依赖等问题威胁着现代人的生命健康。城市禁烟政策与控烟导向则是中国健康城市发展的必要选择,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城市化发展与健康城市理念之间的矛盾使得人们对健康城市的呼吁不断加强,从城市研究到个体生命体征的探索,在医学、计算机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已经展开多样化的跨学科研究。
2018年,WHO聚焦“城市吸烟问题”,联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百度大数据部,对城市吸烟人群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各城市控烟政策,研究中国城市居民对烟草的关注水平以及控烟效果。
截至目前,现有的烟草研究主要集中于烟草销售、烟草市场等较为宏观的视角,多采用传统的普查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研究,评估吸烟水平。在中国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数据也呈现出海量增长,城市大数据分析可以为研究提供更宏观与客观的视角。因此,本研究希望利用新数据、新方法和新技术对中国烟草控制与吸烟人群情况进行研究,旨在评估中国城市的吸烟水平,分析吸烟人群的行为,讨论控烟政策的有效性,以及讨论影响吸烟水平的城市要素。
本研究数据由百度大数据部提供,原始数据包括覆盖全国2869个区县单位的6类烟草相关关键词的群体搜索行为数据与时空大数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龙瀛团队和百度大数据部共同完成数据分析,龙瀛团队负责报告撰写。从上述海量数据提取“烟草”、“市场”、“禁烟”、“戒烟”四类群体搜索行为,进行量化分级处理、分析和建模来获取数据的语义信息,洞察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知识,揭示错综复杂的关联及其随着时间的演变规律。最后,通过空间数据统计分析与可视化,得出全国城市烟草关注度、烟民群体的特征与时空分布及其变化,对比实施不同等级禁烟政策城市的烟草关注度以评估中国城市禁烟政策的实施效果。
报告内容得到WHO相关领导的认可,论坛嘉宾积极提问,关注时空大数据与城市规划理论在城市健康领域的应用。
本研究结合时空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城市规划研究方法,能够更为全面、深入感知城市人事时地物关联关系变化与趋势,揭示数据随时空变化的规律,是对建立以大数据驱动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的一次深入的尝试与探索。
除了本次与WHO和百度合作项目外,龙瀛团队近两年来还正在承担惠康基金会(Wellcome Trust)资助的六国国际合作项目,与建筑学院杨旭东和毛其智教授、环境学院刘欢教授、安贞医院刘静教授共同合作,尝试从城市空间分析、城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方法运用的角度探索健康城市的形成路径(请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城市实验室BCL):健康城市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携手百度大数据助力世界卫生组织(WHO)关注“城市吸烟问题”,推动“健康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