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农业黄金16年•陈永贵

【第1118期】


农业黄金16年•陈永贵

图片选自网络


人们可以用不同的世界观去解读历史,但历史就是历史,留下的记忆是人们无法抹去的。


正如如何评价农业学大寨的那一段历史一样,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客观上讲,中国1949年至今,农业最辉煌的16年就是“农业学大寨”到村书记陈永贵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时代。仅凭这一点足以说明毛泽东先生的伟大,以农为先,食为政首,城乡统筹,固农安邦,数千年风流唯在毛公。



01

陈永贵时代

农业黄金16年•陈永贵


农业黄金16年•陈永贵

图片选自网络


一个小小的村书记走进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岗位,在精英治农的今天可谓天方夜谭。但这就是真实的历史。经历58年的大跃进、浮夸风与三年自然灾害苦难的时代,毛泽东清晰的看到农业的问题,无粮不稳,无农不富,无猪不丰,更能感受到知识分子治农误国。


他以自己的自信与果断做出了千年之决,把一个小小的村书记推向中国最高的岗位。当时山西有句顺口溜“昔阳一大怪,文盲能把宰相官帽戴”。今天很多人不知道那个时代的故事,陈永贵是村书记,也是县委书记,后任省委书记,再步入副总理。那个时代初中生、高中生、中专生就是知识分子了。能识一些字就是有文化的人,陈永贵属于有文化的人了,毛泽东在启用陈永贵时还特意问了他的文化程度,这就是那个时代的背景。


毛主席认为全国人民吃饭比学历与理论重要。陈永贵懂农业,对农民有感情,不会吹牛,不会欺上瞒下,更不会犯常识性的错误。陈永贵从1975年到1980年,未领国家一分钱工资,也是最贫穷的总理。从63年“农业学大寨”至90年代初,是百年中国发展最夯实的岁月,是农民最有尊严的时代,也是今天记忆最深的时代。




02

大寨精神

农业黄金16年•陈永贵
农业黄金16年•陈永贵

图片选自网络


1963年发布一项指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其中,“大寨精神”整整影响中国十几年,在计划经济时代创造了特有的精神,今天中国乡村100强,90%是集体经济,是大寨精神的传承,这个精神解读出来便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时俱进,不忘初心”。


大寨是干出来的,上世纪50年代,大寨人在恶劣的七沟八梁荒石上(虎头山)活生生抠出几百亩梯田,1963年7天7夜连续的大雨引发了洪灾,国家刚刚渡过三年自然灾害,大寨人毅然放弃所有国家援助,白天修坡,晚上修窝。这与全国各县市争当贫困县为荣,不知伟大了几千倍,人穷志不短才是真正的富裕。每看到“以贫困县为荣”的现象,我不知为何总能想到“大寨精神”,我不愿想,可是挡不住……


1975年,陈永贵走马上任,开启了历史上的先河,也创造了一个尊重中国农民精神的时代。毛泽东听说大寨故事后说:“看来不可轻视‘大老粗’”。毛泽东主张打破知识分子的一统天下,他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虽然经过二三十年改造,世界观基本上还是资产阶级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掺沙子”。倪志福,吴桂贤,孙健等都步入国家领导人要职。按中国历史上的说法,陈永贵是二品大员,三品在朝,五品官吏,七品县令,还是村里无品村官,古今中外唯陈永贵一人。



03

什么是中国精神?

农业黄金16年•陈永贵
农业黄金16年•陈永贵


我眼中的陈永贵不仅是一个“精神”代表,还是一个时代的方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时代的价值在于一个时代,吃第七块饼时不要否定第一块饼,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我们不要用昨日市场经济去讨论今天计划经济,不要用今天的信息时代去评价珠算时代,这就很无聊啦。


农民爱土地,有诚信,讲道义,今天让国人最养眼的“觉悟”依然是农民当家作主的典型。河北周家庄,陕西袁家村,河南南街村,江苏永联村、华西村,湖北堰河村,浙江滕头村等。这些村之所以“养眼”,是因为他们继承了“大寨精神”,他们坚守耕者有其田,合作互助,对接现代农业,走共同致富之路。正如毛泽东指出:“个体农民,增产有限,必须发展互助合作。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难道可以说既不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又不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吗?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主义,这是定了的,如果又不搞社会主义,那就要两头落空。”“不靠社会主义,想从小农经济上做文章,靠在个体经济基础上行小惠,而希望大增产粮食,解决粮食问题,解决国计民生的大计,那真是难矣哉!”60年过去了,毛公英明。我认为这才是农民想要的乡村振兴,而不是一场城市人的狂欢。


农业黄金16年•陈永贵


什么是真正的文明?乡村无论有多少财富,都不会出现村干部走上“福布斯排行榜”。今天,乡村在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尤其是与城市发展相比依然也留下太多的遗憾与无奈。乡村富豪出现越多,农民贫穷越多。国家项目投入乡村越多,村庄的人越来越少。所谓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大规模土地流转等,主体只要不是村委会,不属于农民的,资本一定会与农民发生竞争,村庄空心化在所难免。


今天的三农问题引发的小学被拆并,乡村空心化,年轻人背井离乡,学农的大学生不回乡村……全国人民只要一坐上饭桌就怀疑饭菜有毒。城市人满为患,农村空巢无人。


此时我意识到“大寨精神”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所在,精英治农,空谈误国在盛行。那个时代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八字宪法”,即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个方面,从这八个方面入手促进农业发展。把农业现代化与科学落到实处。


2018年,党的十九大给予正确的回答: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懂农业成了乡村振兴重中之重。



04

农业黄金16年并非空穴来风

农业黄金16年•陈永贵
农业黄金16年•陈永贵


从60年代初,“农业大寨”已成为中国农民心中最熟悉、最有力的口号。开山填河,围湖造田,大兴水利,知识青年下乡,村卫生院、村小学,农业现代化等,创造了近百年以来农业最有精神与实干的历史。


陈永贵时任大寨公社书记与昔阳县委书记坚持三不准,这三不准如能坚持下来,中国就不会有三农问题。


1、不准干部在劳动时间办公。

2、不准在劳动时间开会。

3、不准在劳动时间,找人谈话,干部必须跟群众一样劳动才能挣工分。


农业黄金16年•陈永贵

图片选自网络


凡是县乡两级能坚持这三条,乡村一定安居乐业,牛逼不是吹的,陈永贵真的把一个以讨饭为生的大寨变成了中国人心中的共产主义,引发毛泽东高度认同,也成为农民心中的英雄。


应该说,从1975年到1980年陈永贵任职副总理这段时间,农业在各方面的发展都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连现代化的今天也是望尘莫及的。


陈永贵是精英眼中的文盲,是农民心中的文化人,是干部眼中的一场“误会”,是全国农民心中的英雄,是一个时代的传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财富。


农业黄金16年•陈永贵

图片选自网络


陈永贵时代之后,我们有目共睹。对于今天乡村振兴来说,教育、伦理、技术、文化、规划设计、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等,很难说都是有益的,很多方面更是脱离农民,远离乡村,违背常识的,是城市人与企业家的一场自娱自乐。如果不能重新反思,真的有点愧对华夏文明,愧对列祖列宗。


还权于村两委,让农民建设农村。无知无畏正成为今天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专业与特色”。



农业黄金16年•陈永贵

北京绿十字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绿十字):农业黄金16年•陈永贵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