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微信公众号“中国自然资源报”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
电话:010-68047618
中国自然资源报微信平台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11月24日上午7:30,2019龙之梦—太湖图影国际马拉松赛在浙江省长兴县龙之梦钻石酒店开枪鸣跑,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万多选手参加了比赛。早在2015年前,这里还是一处关闭多年的废弃矿山。龙之梦董事长童锦泉在实地勘查时看中了石灰石岩壁下废矿坑形成的一潭清水,最终投入260亿元进行废弃矿山治理改造,打造了集住宿、旅游、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这是长兴县近10多年来,从矿业大县遗留的沉重“生态包袱”中走出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新路子的一个缩影。

利用陈湾废弃矿山建成的龙之梦旅游项目。陈鲜忠 摄
长兴县是浙江省的矿业大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300多家,占用土地面积1.6万亩。近年来,该县以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建设为契机,通过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利用,将“生态包袱”变成资源“宝库”,有力推动了矿地资源向林业资源、耕地资源、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转化,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价值提升。截至目前,长兴县已开发利用废弃矿山1.15万亩,其中用于工业用地面积4785亩;通过治理模式创新引入社会治理资金约300亿元;打造了龙之梦、金钉子等一批有重大区域影响力的项目,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显著。
统筹规划
合力推进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利用
面对大量的废弃矿山,长兴县清醒坚定地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综合治理工作。该县结合矿山关闭进度,以5年为周期滚动编制《废弃矿山治理规划》《废弃工矿地复垦专项规划》等,在全面摸清矿山权属、位置、面积等要素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年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指标。该县出台《长兴县矿山生态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方案》,通过政府投资、矿山备用金转用等多种渠道,总投资4.9亿元,完成了高速、高铁、国省道等10条主要交通干线沿线的废弃矿山治理项目69个,复绿面积1178.97万平方米。
为了迅速推进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废弃矿山治理,县政府成立了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明确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复绿项目的实施主体,乡镇(街道、园区)为矿地利用项目的实施主体,发展改革、生态环保等部门各司其职,对重点项目立项、生态环境、审计监督、资金概算等进行审核把关。同时,该县通过“月考、季考、年考”的方式,将废弃矿山治理年度任务纳入县委、县政府对部门、乡镇(街道、园区)的综合考核,形成了多方合力推进废弃矿山治理和土地再利用的局面。
治理废弃矿山,资金怎么保障?长兴县先后制定了《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扶持政策,加强工矿地复垦资金奖励,调动镇、村两级工作积极性。如:旱地补助8万元/亩、水田补助9.7万元/亩,现已累计补助7903万元。同时,按照“收取标准不低于治理成本”的原则,不断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缴制度。通过多次调高矿山治理备用金标准,该县已累计提取治理资金3亿余元,其中,已投入1.1亿余元用于废弃矿山治理。
分类治理
因矿施策确保矿地高效再利用
长兴县根据废弃矿山的面积、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所在区域的产业发展定位等因素,因地制宜、因矿施策进行分类治理。该县对具备复垦条件、适宜发展第一产业的废弃矿山,整治复垦为耕地;对开发时间长、区域大的废弃矿山,平整成建设用地,拓展第二产业集聚发展的用地空间;挖掘废弃矿山自身的科普、文化价值,依托重点项目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长兴县按照“符合规划、先易后难、急用先行”的原则,采用平整土地、培肥地力和生态防护等技术措施,对位置孤僻、区块较小的废弃矿地开展复垦工作。在已复垦的和平镇虹东矿废弃矿山项目区,和平镇自然资源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项目区新增耕地558亩,目前单季晚稻已收割,今冬计划种麦子。”该县将复垦后的土地重新发包到户,或将承包经营权流转,确保复垦后的土地有效利用支持农业产业绿色发展。
按照“集中连片、交通便利”的原则,结合建设用地利用现状,长兴县对部分废弃矿区进行统一规划和统一平整,引导用地空间和指标向矿区集聚。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就是这一类综合治理利用模式的典型。这个开采了70多年的石灰石老矿区,曾经聚集了30多家矿山,安全隐患突出,但交通位置优越。长兴县委托上海交通大学对该矿区进行规划设计。“经多次论证,我们充分利用区域内已形成的自然地形,借势造景,建设成‘山水相依、绿带相连、产园相融’的生态园林产业园。”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副主任沈建忠介绍。该项目以2800亩废弃矿地撬动周边4845亩存量建设用地、4033亩农用地和229亩未利用土地的盘活开发,初步形成了全省一流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雏形,吉利汽车的配套项目吉利大数据中心目前已落户产业园。长兴县共建成以废弃矿地为主体形成的各类工业平台6个,开发矿地4758亩,可建成平台面积7.67平方公里。
62岁的陈大爷,每天早晨都要长兴县齐山植物园晨跑,植物园绿荫遮蔽,鸟语花香。这个植物园也是废弃矿山治理后建成的。长兴县投资1000万元,利用矿山开采治理后留下的起伏的地势,因势构造了浓荫、瀑布、水池,打造出“城市之肺”,成为市民锻炼休闲的好去处。除了打造城市公园绿地,长兴县充分挖掘废弃矿山地学价值、美学特征和科普潜质,结合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开发,打造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对区域经济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其中,3个关闭矿山建成的长兴“金钉子”国家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成为全球研究地球环境变化的最重要科研基地之一。
顺势转型
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绿色新发展
长兴县在废弃矿山治理中,注重与全县产业调整、转型和提升相结合,顺势将沉重的“生态包袱”变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示范点。
长兴县结合退二进二、退二进三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嫁接该倒县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信息经济三大战略性产业,形成了一批新产业基地。李家巷黄石山矿区结合石粉行业整治,成为全国第一个“粉体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煤山黏土矿792亩上建成的绿色产业制造工业园、小浦郎山矿建成的新能源工业园已有效发挥平台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同时,长兴县将废弃矿山治理工作融入乡村振兴。采用削坡清坡、加固绿化、修筑排水沟等技术,消除废弃矿山地质灾害隐患,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集体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利用废弃矿山建设的龙之梦项目,开发了“农耕乐”和“农夫市场”两个项目,在满足年均3000万游客的酒店蔬菜供应外,更为当地葡萄、茶叶、特种水产等特色农产品打开了销售窗口。大量游客带来的溢出效应,还对该县正在蓬勃发展的“一乡一品”农事活动、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作者:汪月萍 徐怡婷
编辑:陈君怡
审核:赵建东
自然资源报刊征订进行中!
《中国自然资源报》 (含智能手机原版阅读)请直接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2。
订阅《自然资源通讯》《中国土地》《中国不动产》杂志请直接汇款到报社,并将订阅回执连同汇款凭证复印件传真或发至邮箱 。
传真:010-68047681
邮箱:bkfx68047628@163.com
不明事宜请与报刊经营部联系
联系电话:010-68047627 010-68047643 010-68019465
快来订阅吧
欢迎自然资源系统负责新闻宣传的朋友加入

申请时请备注“单位+姓名”,核实后入群
欢迎自然资源企业的读者朋友加入

申请时请备注“单位+姓名”,核实后入群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在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自然资源报):“包袱”变“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