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古村蒲塘如她村口蒲池水边的那座“旌义牌坊”的匾额写的一样——“名荐天朝”,沐浴浩荡“皇恩”,名至实归地入选“国字号”传统村落。
蒲塘第一次“名荐天朝”,那是在500多年前的大明洪熙元年,因了村里的一位大善人徐积善,捐了40多万斤的大米为国家赈灾。那位仅坐了不到一年江山的洪熙皇帝朱高炽龙颜大悦,一道圣旨传下:为徐善人立一座牌坊,千秋永世纪念。
“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光阴荏苒,岁月如梭。500多年后,天朝在呼唤,记住我中华民族那悠久而缠绵的乡愁吧!天朝要从国库里直拨300万银子,保护修缮蒲塘古民居建筑……当然,天朝这次是普降甘霖,如蒲塘一样获得恩泽的古村,仅金溪县就有15个。
蒲塘位于金溪县琉璃乡,全村基本为徐姓,为徐孺子后裔村,自唐开基,有1000多年的历史。蒲塘是我最早走访的金溪古村之一,2002年3月13日的抚州日报,清晰地记载了我15年前去踏访的足印。
蒲塘西城门的碑刻,我首次关注报道蒲塘村的主题:生态环境。这块500年前的碑刻,记录下蒲塘严厉的族规,她令蒲塘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花木璀璨。
千年罗汉松、千年古樟,后龙山一片郁郁葱葱,引得鸟语花香,白鹭翩翩。
“名荐天朝”坊,别称“旌义坊”。牌坊坐落在村落东侧蒲池西岸,坐西朝东,高6.10米。“名荐天朝”坊是明仁宗朱高炽为表彰该村秀才徐积善捐粮赈灾义举而建的牌坊。牌坊始建于明朝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是金溪县现存年代最早的牌坊。
我后来在该县横源张家采访时,见到了“名荐天朝”书法作者张应雷的故居“州司马”第,那是无以伦比的精美。张应雷隆庆五年进士,时任湖州推官。张是蒲塘的女婿,书法名气很大,地位也有,由他来写名荐天朝牌匾,名正言顺。
但是,问题来了,张应雷与徐积善隔了几个朝代,他中进士时,距离洪熙元年已经有146年了,这中间隔了最少6、7代人。
这就说,名荐天朝牌坊的始建时间是一个大问号了。不过,这个问题留给专家考证吧?
蒲塘还保存有60多栋明清古建筑,大夫第、登科门、西成门、科甲世第、进士第、外翰第等,这都是当年在朝做官的徐氏祖先家业。据族谱记载,该村明清两代共出了进士4位。
村中这栋有着精美门坊的“大夫第”,为从商的徐亮山、晓山兄弟捐得奉直大夫官衔后所建。
蒲塘村民风淳朴,待人友善。十余年来,我多次造访,拍摄下许多的蒲塘村里的一些劳动生活记录片,这里撷取数帧,以记忆那些流逝的瞬间。
这张图片摄于2006年的夏天,几个顽皮的孩子爬到了这个歪脖子树上,10多年过去了,想来这些孩子们都已经成为青年俊彦了。但后来几次去,都没有找到水塘边上的这棵歪脖子树。
在这个庭院里,我见到了这条比人还长的丝瓜,这位正在吃饭的老太太一定是一位种田好手。看到我拿相机对着她,没有拒绝,十分慈祥地笑了。
蒲塘古村的美妙风光吸引了许多游人参观,西城门旁的这棵古樟树下,留下了无数美眉的倩影。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抚州古村那些事儿):蒲塘村:名荐天朝沐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