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鲜”头条丨我们的家园,扎西德勒

“鲜”头条丨我们的家园,扎西德勒

“鲜”头条丨我们的家园,扎西德勒

编者按: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加快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确保到 2020年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2018年 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管理办法》等文件后,西藏厅结合实际,于当年 4月制定出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管理办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规划技术指南》,确保政策落地生效,助力雪域高原脱贫攻坚。



挪穷窝,90%群众搬迁当年脱贫摘帽
西藏自治区作为“三区三州”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018年~2019年,自然资源部共下达西藏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任务1.96万亩,财政部下拨资金41.28亿元,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和重点保障产生节余指标深度贫困地区的安置补偿、拆旧复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修复、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建设以及购买易地扶贫搬迁服务等。同时,西藏整合部分节余指标调剂资金用于实施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和昌都“三岩”片区搬迁。
极高海拔地区和昌都“三岩”片区生态搬迁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重要论述和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将生活在海拔4700米以上、环境极其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人均寿命较全区平均低10岁)的分散居住牧民和生活在藏东高山峡谷、资源要素匮乏的“三岩”片区群众(绝大部分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安置到海拔4000米左右,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相对较好的区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人口适度规模集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的重大实践。“农牧民群众从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搬出,可极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极度脆弱区的影响,是加强生态保护、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措施。到2025年,全区规划搬迁人口3.17万户13.03万人。”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王刚说。
截至目前,极高海拔地区和昌都“三岩”片区已搬迁群众2117户11989人,搬迁后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收入明显增加。“大部分群众搬迁到安置点后,能在较短时间融入新环境,健康水平得到较大改善,90%以上群众于搬迁当年实现了脱贫‘摘帽’。”王刚介绍,这项惠民工程有利于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拔穷根、富产业、奔小康,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困难人口实施移民搬迁。据统计,全区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边境小康村建设等工程累计搬迁人口超过10万人。
面对搬迁安置任务重、配套设施不完善、资金紧缺、转移就业困难、产业扶持力度有限等问题,西藏厅通过有序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工作,拓展了脱贫攻坚资金来源,有效解决了部分脱贫攻坚项目资金缺口。同时,将增减挂钩与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将拆旧复垦对象主要定位于农村废弃工矿用地和闲置的农村宅基地,着力优化乡村布局,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庄面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守生态,保护雪域高原一草一木

西藏境内江河纵横、湖泊密布,被誉为“亚洲水塔”,是我国及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也是珍惜野生动物的天然栖息地和高原基因库。同时,西藏更是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地区,自然修复能力差,极易遭到破坏。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时,西藏厅严格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在项目实施时,严格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按照宜耕则耕、易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进行复垦复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充分结合自治区生态特点,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全区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复垦的1.95万亩中,规划复垦为耕地的面积为6510.94亩、复垦为林地的面积为2844.5亩、复垦为草地的面积为10128.42亩,分别占总面积的33%、15%和52%。

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调整城乡用地布局,变以往粗放利用土地为以更加节约集约的方式利用土地。同时,西藏厅引导农村建设用地有规划地拆建,促进土地在空间上的调整和互换,逐步解决农村居民点“多、散、乱”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部分地区耕地细碎分散、集体建设用地粗放浪费等问题,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土地利用效益显著提升。

王刚介绍,在实施增减挂钩政策的过程中,群众能切实感受到政策红利,得到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节余指标调剂资金为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西藏厅将按照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各挂钩项目区的拆旧复垦等工作。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鲜”头条丨我们的家园,扎西德勒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83204960

i自然全媒体


记者:胡志华
编辑:陈琛 李卓聪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鲜”头条丨我们的家园,扎西德勒

“鲜”头条丨我们的家园,扎西德勒

“鲜”头条丨我们的家园,扎西德勒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鲜”头条丨我们的家园,扎西德勒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