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鲜”头条 |湖南省土地管理新举措服务发展纪实

“鲜”头条 |湖南省土地管理新举措服务发展纪实

“鲜”头条 |湖南省土地管理新举措服务发展纪实

  26天完成洽谈、签约落地、试生产,10天完成产值近900万元。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创造的“道州速度”。

  这速度令湖南德勤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功也深感意外。在一次送货中,他结识了道县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因道县工业园区缺乏装备产业链,便邀请他来投资。没想到26天时间内,便完成了项目落地全过程。签约第二天,园区生产厂房、宿舍全部安排妥当。

  “道州大地报春雷,二十六天硕果累。政府服务力度强,招商引资奔小康。”被道县项目落地速度之快所打动的陈功在朋友圈写下了这首打油诗。

  这样的速度是如何创造的?湖南省土地供应、土地审批、土地盘活、土地监管的一系列新举措给出了回答……

可报尽报,指标统筹

前门开得大大的

  土地指标曾让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县委书记吴恢才操碎了心。

  “从前好不容易拉来的项目,因为没有土地指标,项目就黄了。现如今,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建设实际用地需求报批土地,我们再也不用为指标发愁了!”吴恢才说。

  令吴恢才如此高兴的是一项新出台的政策。今年,自然资源部改革了2020年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计划指标跟着项目走,切实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

  而早在今年年初,湖南省就根据全国自然资源管理新政方向,及时进行了部署,取消指标限制,实行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从源头激发了土地利用的活力。

  “原有土地指标分配是省里给地级市指标,地级市再分配到县(市、区)。去年,湖南省下达给县市的计划指标除去专项指标外,市县能灵活分配的土地指标少之又少。今年,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建设实际用地需求报批土地。国家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由省级统筹使用,只要符合有关规划,符合产业政策和建设用地定额标准等报批条件的项目,市县均可上报,不受计划指标限制。”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湖南厅根据项目类型以及各地承诺的供地时间先后,统筹配置用地指标,对合理用地需求应保尽保。新增指标由省级统筹,市县报批的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公共服务、民生工程等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直接从省库中统筹配置。

  “只要有好的项目,就从要素上保障。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土地指标分配跟着项目走,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好项目。要素跟着项目走,有效解决了土地指标对好项目落地的制约,实现了精准供地,能更好地保障经济发展。”湖南厅相关负责人说。

  在放活用地指标的措施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南全省供地数量不降反升。1~5月,湖南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4.41万亩,同比增长96.3 %;供应住宅用地2.88万亩,同比增长90.7%;供应商服用地1.12万亩,同比增长24.4 %;供应工矿仓储用地2.39万亩,同比增长50.3 %。

应审尽审,限期供地

过程搞得快快的

  3月5日,是正威国际集团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正威国际集团一次性领到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4张证。如今,项目区正在火热施工中。

  正威国际集团是世界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打算在湖南省郴州市投资70亿元,主要建设年产25万吨的低氧光亮铜杆、电气化铁路架空导线等。

  “面对复杂的疫情,我们一直以为办证会无限期地延续。但由于‘交地交证即开工’政策的实施,项目只用了10个工作日,就把4本证件都办结了,这留给我们大量时间,直接节省了500余万元。”正威国际集团湖南区域总裁邓建军说。

  从原来审批的100多天,到现在的10天,这当中的时间差,是如何找回的?这其中,湖南厅与郴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下足了功夫。

  据湖南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南省与郴州市两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应审尽审,对报批项目进行协同高效联动审批。湖南厅成立用地报批联审组,按照联审岗位职责分工和审查审核要点,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履行实质性、合法合规性审查职责,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同时,简化资料,压缩时限,升级系统,网上审批,大幅提高了办事效率,实现了由“卷等人”向“人等卷”转变。

  应审尽审提高了审批的速度,但供地的速度如何加快?湖南厅探索出了限期供地的措施,用承诺制加速提质。

  “各地必须对供地时间进行承诺。”据湖南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南全省对于新批土地实行同步承诺。今年4月1日开始,各地在新报批土地时必须在联审系统中出具土地供应承诺书,同步承诺供地时间,否则不予审批。批后监管系统将在承诺时间到期前1个月自动发出预警,到期未供地且未按要求整改的,撤销批文,腾退的用地指标收归省级指标库统一处置。

  对于存量土地则限时供地。对2015年以前的存量问题,按照“一刀切”的态度和分类施策的办法处置到位,对尚未启动拆迁的撤销批文;对已完成拆迁的,采取核销一批、划拨一批、储备一批的方式加快处理;对部分完成拆迁的,逐宗核实现状,实行“一地一策”,重点攻坚解决。对2016年~2019年的存量问题,市县必须全部补办供地承诺书和视频监控,纳入常态化管理范围。

  供地的政府做出了限期供地的承诺,另一边的用地企业也要做出承诺。据郴州局局长王卫东介绍,他们为每一块待出让的“标准地”都量身定做了一份“承诺书”,要求企业承诺投资项目符合地块所附标准。对因自身原因造成土地低效利用和闲置的,由市人民政府依法按程序收回土地,地上建构筑物依约处置;如违背承诺或虚假承诺,将被纳入土地市场诚信黑名单。

  “这些举措,畅通了产业项目及时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开启了工业项目从取得建设用地到开工建设的加速度。同时,从源头控制了闲置土地的产生,保证了项目用地的质量。”郴州局党组书记刘益红说。

全程监管,月清“三地”

后门关得紧紧的

  5月20日,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在资兴市东江湖畔安家了,占地4500亩的产业园吸引了湖南云巢、湖南电信、网宿科技、枫叶公司、浪潮集团等企业纷纷入园。

  如今的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星光熠熠,而鲜有人知的却是,这些高科技的“新鸟”入住的是之前的“旧巢”。

  据资兴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肖永忠介绍,这块地原来是一块低效土地。自大数据概念在我国兴起后,投资商看中了东江湖天然冷水作为大数据中心降温维持恒温恒湿的优势,决定在资兴投资兴建大数据产业园,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这块低效土地是如何激活资兴大数据这个新兴产业的?离不开湖南省的月清“三地”行动。

  今年起,湖南省聚焦每月新增的撤批土地、闲置土地、违法用地三类问题土地,逐宗研究处理,做到月处理、月处置、月清零。

  问题土地如何发现?湖南厅对土地进行全程管理,对土地批后管理各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发现和解决撤批土地、闲置土地。

  “所有批准用地都必须转入批后监管系统,都必须安装视频监控,定期开展卫星监测,实现对每一宗土地的全程监管。”湖南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发现问题如何管理?湖南厅采用了清单管理的方法,建立了撤批土地、闲置土地、违法用地处置三张清单,由原来直接交办问题,转变为交办具体的任务清单,由相关市县限期整改落实,将责任层层压实。

  问题土地如何处置?湖南厅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部门主要负责人土地管理情况月调度工作机制。市县自然资源部门主要负责人每月召开月调度会,形成月清“三地”工作会议纪要和有关意见建议,经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报厅办汇总。省厅主要负责人每月召开省级月调度会,研究审议拟销号清单、在办清单、本月任务清单,研究解决市县每月上报的突出问题。充分运用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对工作不力的市县自然资源部门,采取取消评先评优、区域限批建设用地、约谈市县局主要负责人、向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发通报函等方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同时,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以及公安、检察、法院、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动,依法推进公益诉讼,将三类土地处理到位。

  湖南做事的速度和质量,让陈功坚定了留在这里发展的信心。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他的企业有一定的影响,但他相信这只是暂时的:“有这样的政府效率和营商环境,我们对于未来充满信心。”

短评

前中后,哪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

  在自然资源领域特别是土地管理工作中,前门开得大大的、后门关得紧紧的,这个说法已有多时,并不新奇,但要真正发挥效果,却大有名堂。

  前门开得大大的,难不难?当然难。应报尽报、应审尽审,这意味着,我们的相关部门、相关环节要减自己的权、割自己的肉、革自己的命,一开始总有很多理念上的不情愿,甚至有很多利益上的纠葛。

  近年来,随着中央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各地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把前门开得大大的,已经逐步成为自然资源系统的共识。一旦思想上想通了,做起来便也不那么难。正因为如此,在开前门的创新创举上,各地层出不穷,湖南厅的这些新举措走在了前列,值得点赞。

  后门关得紧紧的,则是更难。监管要严,就要干得罪人的事儿。譬如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的清理,譬如违法用地的查处,这些事情要么得罪地方政府,要么得罪用地主体,哪怕就是违法占了二分地盖房的个人,也常常抄起家伙对抗自然资源部门的执法。关后门之难,就在于我们只持有一个门闩,但门外却有多种力量冲击。

  湖南厅牢牢抓住“限期”这个牛鼻子,开展月清“三地”,一月一调度,既避免新的闲置和违法,又有效消化了存量的闲置和违法。这种精细化的管理,真正有效关上了后门,值得学习和借鉴。

  当然,仅有前门开得大大的和后门关得紧紧的还不够。大量的项目从前门而来,如果不能快速审批、及时发证、抓紧开工,则又容易对后门形成冲击。怎么办?湖南的做法,就是通过加快联审改革,实行应审尽审,推动拿证即开工等措施,把中间过程搞得快快的。这样一来,土地管理的全过程中,做到了没有一个环节掉链子,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这个根本目的才能真正实现。

  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是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口号之下,需要各地在土地管理的全过程、全链条上,多做精细化文章,湖南这次走在了前面。

汤小俊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鲜”头条 |湖南省土地管理新举措服务发展纪实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83204960

i自然全媒体


首席记者:焦思颖

记者:李卓聪

通讯员:邱业惠

编辑:曹悦妮 郑慧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鲜”头条 |湖南省土地管理新举措服务发展纪实

“鲜”头条 |湖南省土地管理新举措服务发展纪实

“鲜”头条 |湖南省土地管理新举措服务发展纪实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鲜”头条 |湖南省土地管理新举措服务发展纪实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