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许多城市在汹涌的全球化浪潮中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老城区固有的风貌与特色在一点点损耗消失,新城区无论是建筑、公共空间还是产业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走向趋同,千城一面现象由此而生。

背景
望城滨江,地处长沙北翼、望城东南、湘江西岸、谷山脚下,占地32.86平方公里。这里生态环境优越,是长沙城区最后一片生态处女地,有21公里黄金水岸,洲岛、湖泊、湿地齐俱,坐拥“长沙最美湿地”大泽湖,水域(含湿地)面积4平方公里。在《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长沙市望城区滨水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导下,基地建设业已推进。
地理位置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
现状重要水域照片
原实施规划图
在新常态背景下,伴随着国家级湘江新区的成立,望城滨江作为新区规划确定的三大新城之一,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更高的建设要求,由此启动了《望城区滨江地带总体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我院提交的方案被确定为中标方案,经过后续多轮汇报沟通修改完善,规划通过了长沙市规委会审查并由长沙市政府批复实施。
投标方案汇总图
思路
当前长沙市内新城建设如火如荼,本次规划在详尽的现状分析、充分的规划衔接基础上,确定了“特色引导规划”的设计理念,将塑造特色作为基地发展的第一要义,打造长沙发展新高地、湘江沿岸新地标、望城区域新名片。依托基地核心资源,突出“水”特色营造,从定位目标到城市格局、生态海绵、空间魅力再到实施体系逐层推进、系统化设计。
长沙市新城、重点开发地区位置图
技术路线图
谋城
——以水谋城,融入区域,谋划定位目标
未来,望城滨江彰显滨江、滨河特色,积极融入区域转型。
分析认为:从湖南省层面,逐渐饱和的长株潭“南三角”转向战略交汇的长益岳“北三角”,望城滨江地缘优势凸显;长沙市层面,制造中心向服务中心转型,湘江成为城市服务功能主轴线;湘江新区层面,望城滨江将打造总部经济区,建设新兴服务业基地。望城区层面,望城滨江强调沿江发展以及内河景观塑造,发展服务功能,与周边区域错位发展。
区域关系分析图
——充分利用当前生态休闲产业发展机遇,结合基地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着力打造中部最美公园群、湘江生态体验、健康养生和休闲度假基地。
——结合“生态发展”、“创新发展”的转型导向,打造长沙地区生态发展的示范区和重要的创新型产业高地。
——与湘江新区河西CBD地区差异化发展,突出生态化发展、创新型产业的发展特色,建设生产服务功能完善、生活服务齐全的湘江新区北部区域的综合性副中心。
结合功能定位,利用产业发展推导模型,多维度筛选产业发展方向。规划近期构建由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金融服务和健康养生、旅游休闲、会议、 商贸流通组成的“4+4”产业体系,针对不同服务业特点,细分近期“4+4”产业发展业态类型,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远期形成大生态、大休闲、大健康和商务商业 、创新创业的“3+2”产业体系。
近期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引导图
近期生活性服务业产业引导图
远期 3+2产业体系示意图
最终描绘出“生态创谷,幸福水城”的发展蓝图。
城市设计总平面图
总体鸟瞰图
绘城
——以水绘城,组团共生,绘制城市格局
自然绿脉水网引导道路交通组织和功能组团布局,实现三生空间有机共融。
以湘江和规划的黄金河链接区内五湖水网(大泽湖、张家湖、史家湖、斑马湖、白沙湖)为脉,建设滨江公园群,串联以交通绿廊自然划分、特色鲜明的四大功能片区,容纳多个组团。交通与用地相协调,强调小街区、密路网,线型设计顺应水绿走向。由此,形成“双轴四片多组团”的总体结构,建设用地29.24平方公里。
规划结构生成图
用地规划图
呼应不同的水态,规划形成港、谷、岛、湾四类特色滨水空间。
港谷岛湾分区图
创新商务港,建设长沙北部都市RBD,结合弧形水湾,抱水成港,水系南延,形成“T”型金水商轴。生态智慧谷,保护大泽湖湿地,生态空间向湘江拓展,环水成谷,建设滨江湿地绿心,外围布局低密度总部办公组团。文旅乐游湾,拥水成湾,岛岸相映,联动开发,建设长沙滨江游乐新天地和南部片区中心。健康乐活岛,依托三湖,卧水成岛,建设滨水宜居社区,配套北部片区中心。
分区项目策划图
分区建筑分析图
另外,本规划策划花园住宅、水景住宅、游艇别墅、搜狐公寓、酒店式公寓等多元住宅产品,满足多层次人群需求。沿银杉路规划社区生活轴线,配套社区中心、商业服务、中小学、街头绿地等设施。
住宅产品策划图
织城
——以水织城,基底保护,织补生态海绵
强化生态修复和低影响技术运用,构建“大海绵+小海绵”的城市海绵体系。
大海绵系统的构建,首先,结合江湖河湿地形成多元水系,基地水面(含湿地)率11%,3.62平方公里,其次,打造丰富的绿色开敞空间,衔接区内外大型生态空间,基地绿地率22.4%,7.37平方公里,由此形成水绿体系,架构大海绵系统基底,并打造以水为主题的“中部最美滨江生态公园群”。另外,规划完善区域公共海绵设施,沿公园群布置湿地处理设施、大型调蓄设施、应急排涝通道,实现水质处理、水文调节、微观气候改善和蓄水滞洪等综合功能。
公园群策划图
小海绵系统的构建,首先根据基地自然地理特征,对不同用地优选适宜的海绵技术,推荐使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生物滞留设施、雨水湿地、蓄水池、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可用下沉式绿地、湿塘、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其次,以排水分区为基础,考虑水系、地形、片区现状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等因素,并结合开发强度和建设时序,划分六个海绵城市建设分区,确定各分区建设目标及指标;最后,强化用地开发的指标管控,并区分不同建设类型进行建设指引。
地块海绵城市建设指标控制图
展城
——以水展城,动静咸宜,展现空间魅力
从人的感受性与参与性等基本需求角度,在惯常的视觉空间设计基础上强化行为空间设计。
眺望体系规划示意图
街区容积率控制引导图
街区建筑高度引导图
风貌分区规划示意图
街坊活力空间规划图
游憩活力空间规划图
营城
——以水营城,有序推动,营建实施体系
规划结合水系整治推进组团建设,制定多元开发策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长效建设机制。
为了高效持续推动基地建设,实现生态、活力、魅力兼备的望城滨江,规划明确了城市运营策略和分期招商策略,并对建设时序进行了系统安排。首先推动区域内重要道路、绿地和水系的建设与联通,以灰色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和蓝色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改善基地建设条件,提升交通与景观品质。其次,经过交通条件、开发基础条件、公共服务设施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综合比较,客观分析望城区土地及房地产市场态势、市场表现分析,借力北部望城中心城区和南部湘江新区的功能外溢,集中力量优先在北部斑马湖片区和南部月亮岛片区启动建设。同时,按照城市设计功能指引在沿江地区结合滨江水系绿地预留发展重大项目、产业的潜力,优先启动地标建筑和公共空间,为具体地段功能开发提供充足动力,由此,以高品质产业与公共服务项目作为“触媒”塑造区域形象,有效带动周边住宅开发和产业集聚。
近期运营策略图
近期招商策略图
近期空间发展策略图
结语
我们相信,未来的望城滨江,将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成为居住者的乐园、创业者的热土、旅游者的胜地……
现实施规划图
局部鸟瞰图
谷山下
湘江边
大泽湖畔
风光旖旎群莺飞
看如今
生态创谷
幸福水城
蓝图正描绘
待明日
绿绸临江舞
彩锦缀其中
望城魅力焕春晖
该项目获国际招投标技术标第一名,2019年度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项目分管:吴新纪
项目负责:郑钢涛
项目组成员:孙欣、杜浩、赵昌辉、鲁鹏、章飙、陈昭、夏胜国、曹万春、冯 博、洪凯

扫码关注
更多精彩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滨水地区规划 | 特色导向下新城发展路径探索 ——长沙市望城区滨江地带总体城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