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秀镇美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以三江侗族少数民族村寨为例

柳州是广西的工业重地,然而作为多民族融合的山水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自然传统村落同样具有鲜明的特色,是柳州的宝贵财富。

目前,柳州市共有7个村落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这些村落中,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均在70%以上,苗锦、坡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以活态方式传承。三江侗族自治县涉及其中4个村落,且是全国仅有的五个侗族自治县之一。但近年来,当地原有的生态环境、生活空间以及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文化的保护面临危机。 

图: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程阳八寨” 

1立法保护,标准设立

2015年9月,《三江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条例》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明确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概念以及认定标准,确立了民族规划保护制度,对特色建筑风貌制定专门保护制度,还明确了民族村寨特色建筑与特色文化的开发利用及利益分配机制和环境、生态保护制度等。

条例明确对列入三江侗族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名录的村寨予以重点保护,在资金上给予扶持。认定标准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应当不低于30%、总户数不低于30户、特色民居不低于村寨民居50%,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具有特色生态自然景观和民族特色产业的;主体建筑群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布局协调,风格典型的;民族传统习俗保存完整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或者工艺留存完好,至今仍在应用,独具特色的;保存有与民族传统文化或者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相关的文物古迹的。

2规划先行,公众参与

至2015年9月,柳州市7个全国传统村落的专项规划编制也均已完成。目前正进行试点建设,按规划逐步推进和落实。

保护发展规划以继承传统文化和保护真实遗存为导向,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密切结合,合理安排村落的历史建筑、风貌特色、民族特点的保护和利用。保护规划充分强调了村寨及村民的主体地位,在编制规划时,将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相关部门、专家以及村寨村民的意见。


图:三江县独峒乡高定村保护发展规划平面图(来源:柳州市规划局)



图:三江县独峒乡高定村

3传统风貌,民族特色

三江县拥有“山、水、桥、楼、寨、亭”等多元素组合的村寨,自然山水秀丽,人文景观精美,民族风情浓郁。大部分侗寨依然保持着古老传统的村寨建筑风格,以吊脚楼、鼓楼、风雨桥为代表的建筑,积淀了侗族村寨丰富多彩古老而神秘的文化。

按照保护发展规划,保护规划区内的吊脚楼、鼓楼、寨门、戏台、风雨桥、踩歌堂、竞技场等建筑物及场所,加以保护、修缮,保持完好。在保护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维修建筑物、构筑物,应符合保护规划规定的建设控制要求和节约资源、防御灾害的要求,保持村寨原有风貌、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对村寨内格局不协调、不一致的建筑物,则要求按照保护规划逐步进行改造或者迁出,自治县政府应当依法给予相应补偿。


图:三江县林溪乡高友村保护规划平面图(来源:柳州市规划局)

吊脚木楼通风防潮、冬暖夏凉,是一种极富侗族特色的住宅建筑,为保护侗族传统村落,2015年10月,三江县林溪乡高友村村民依据规划立屋竖柱,搭建新吊脚楼,用自己的方式延续民族特色风貌。


图:三江县林溪乡高友村村民协力搭建新吊脚楼(来源:腾讯网)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因建筑风格以木质结构为主,防火压力很大,保护规划明确了因消防安全需要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改造的,尽可能在不破坏村寨原貌的基础上,合理开设防火通道,配备消防设施。 

图:三江县林溪乡平岩村保护规划平面图(来源:柳州市规划局)


图:三江县林溪乡平岩村的“岩寨”

图:三江县林溪乡平岩村的“平寨” 

4产业带动,利益共享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对民族特色村寨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规范,鼓励和支持村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在有效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前提下,依法开发、利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区内的自然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特色生态产业、休闲旅游产业和民族文化产业。

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区内进行旅游开发,遵循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依法保护村寨及村民的合法权益。 

5小结

1. 确立符合地方特点的保护村选点原则

传统少数民族村寨具有自身特殊性,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和民族文化特色是保护村选点的重要原则,更以立法确保了准入标准及保护控制要求。在其他农村地区进行保护村选点亦应充分结合地方特点,从聚落规模、自然与建筑风貌、传统文化、历史古迹等多种因素出发,有侧重的确立符合地方特点的选点原则。

2. 保持自然与乡土原貌,适度进行开发

对于民族传统村落,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充分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对特色风貌制定专门的保护制度,详细规定保护内容、规划区范围、保护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等。

3. 整体系统性保护,维护原生生活生态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作为较为完整的生活、生产、生态、文化系统,以整体景观、整体生态系统、民族文化(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为一体进行保护。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充分尊重地方民族文化风俗,维护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制度。

 

本文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三所(详细规划研究中心)姚文静供稿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