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英谈古寨区位
英谈古寨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路罗镇,东距邢台市区70km,西距太行山32km,是以路姓为主的血缘型村落。古寨以山为屏,以水为阻,有着完善的防御系统。英谈古寨是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 英谈古寨平面示意
英谈古寨地处太行山东麓深山腹地,是国内保存较完整的石砌寨堡,是研究冀商经济的重要案例。太行山是山西和河北两省之间的天然屏障,英谈古寨是晋冀两地商贸往来的重要关隘:冀商经此地进入山西,晋商经英谈古寨进入河北,将长芦盐运往山西及西北各地。晋冀商人的往来贸易促进了河北和山西的经济繁荣,也成就了英谈路氏家族的繁荣和顺德府(现邢台市)“南关文化”的兴盛。
英谈古寨是寨堡防御型聚落,面朝东南,四周由寨墙环抱,寨墙长1000m,高3m,在古寨各个方向均设有拱券式寨门,其中东寨门是古寨的主入口,红石铺就的主街(从东寨门通往西寨门)形成了古寨的主轴线,山溪“英谈川”与主街平行。主街曲折而上,其支路延伸到各家院落。古寨从街道到宅院,从墙壁到屋顶,均由太行山所产赤色石材铺设和砌筑而成。村内现有3条街、8条巷和36座石桥以及以路氏家宅为主的建筑群,建筑依山就势,于台地上顺应水势蜿蜒而下。
▲ 东寨门
古寨内部交通畅达,寨内主街通达各寨门,战时人员可以快速到达各寨门;连接主街的支路蜿蜒曲折,复杂的支路系统对于进犯者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起到了双重防御的效果。古寨的空间布局有“一门进十门出”的说法:每座院落都有至少两个出入口,平日各家自成一户,遇特殊情况时,院与院之间的多处暗门可以将所有院落串联成一体,便于村民的迅速转移。
▲ 英谈古寨寨门
▲ 后英谈村街巷空间
英谈古寨的主要建筑群由路氏三兄弟于清嘉庆年间建成,形成了路氏家族的“三支四堂”四个堂口,即:德和堂、汝霖堂、贵和堂和中和堂。聚落布局以这四个堂口为主导,形成了四个组团,建筑依山就势,疏密有致,总计有院落24座。
▲ 英谈古寨鸟瞰
路氏民居建筑一层为窑洞式结构,做仓储之用;二层为居住空间;各层相对独立,每层有单独的出入口,室外由坡道相连,形成竖向的合院空间。路氏民居的建筑材料为具有较好保温隔热功效的当地红砂岩,其中,条石用于砌筑建筑立面,板材用于铺设地面和屋顶。
▲ 英谈古寨台地空间
(1)贵和堂建筑群
贵和堂建筑群是路家四堂中形制最高的房屋,由路氏三兄弟中的老三路法尧建造。贵和堂建筑面积2668m2,有10座院落,建在后英谈村的中心位置,“外看三层楼,进院没有楼,来回之字路,回望还是楼”是当地人对贵和堂建筑群的描述。
▲ 贵和堂建筑群
▲ 贵和堂建筑立面
▲ 贵和堂建筑门楼
(2)中和堂建筑群
中和堂建筑群由路氏三兄弟中的老大路法贤所建,由其子承立堂口,位于英谈川以南,共有5座院落,其中1座建在桥上,称为“桥院”。建筑多以四合院的营造方式建造,院落为二进深:第一进为正厅,石质拱券过道,左右两侧各为4间厢房;第二进为正房院落,正房5间,东西厢房各3间。5座院落彼此相连,建筑面积共计2200m2。
德和堂建筑群位于后英谈村北部,由路氏三兄弟中的老大路法贤建造,共有2处院落,建筑面积共计410m2,现保存较为完整。路氏这一支系主要经营长芦盐发家,因此英谈寨也是长芦盐道的重要节点之一。德和堂依山就势建在山坡上,出入口位于不同标高,从外部街道上看,是三层楼房,进入每层院落后,是一层平房入户效果。在德和堂北楼有一眼泉水,在泉眼上修建了拱形石壁,既保留了泉眼,又增加了空间层次。
▲ 德和堂
汝霖堂建筑群由路氏三兄弟中的老二路法圣建造,位于后英谈村北部,有7座院落,建筑面积共计1300m2。汝霖堂在不同楼层均有出入口,通过台阶过道形成高差。正房与两侧厢房均为五开间、两层结构,纵向有狭长的台阶过道联系垂直空间,横向由跨院两两相连,建筑大多以两层为主,形成纵横交叉的民居聚落,有着完善的防御系统。
▲ 汝霖堂建筑
由于英谈村地处深山,位置隐蔽,易守难攻,汝霖堂在1940年前后一段时期曾是八路军129师总部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冀鲁豫根据地领导建立的冀南银行及其印钞厂也曾设于此处。
(1)后土文化
英谈古寨盛行“后土文化”,奉女娲为神,尊其为大地之母。英谈古寨的寨东土地庙、社楼和路家墓地体现了后土文化在当地的传承。英谈人为祈盼大地丰收而告祭后土,为子孙兴旺而拜于社楼。英谈古寨现存的“后土碑”为上述路氏三兄弟之父路万富所立,村中每家每户都常设有天地神的神龛,体现了英谈人的后土崇拜。
▲ 英谈古寨土地神的神龛
英谈古寨是太行山径的重要关隘,晋商通过此地进入河北,冀商通过此地进入山西,是贩运长芦盐的重要通道。晋冀之间的商贸往来促进了两地的繁荣,也成就了英谈路家“地有双千顷,商号遍三省”的繁盛,以及顺德府“南关文化”的兴盛。
路家通过骡马古道把太行山区及其他地区的物产,如核桃、柿子、棉花等运到山西和口外销售,同时以山西太谷为基地,将山西的盐、布匹与农具等运进河北并销往山东、河南。路家生意兴隆,规模很大,在河北、山西、河南、山东与天津一带商号很多,以“出门不吃别人的饭,在外不住别家的店”而著称。
英谈古寨街巷格局和建筑材料独具特色,应建立相关措施予以保护。应保留台地式街巷格局,保持原有街巷尺度和整体风貌,不改变街道宽度,禁止对红石板路面的破坏;应对街巷两边建筑立面进行维护,尽量保存当地的红石板建材以及传统的石砌建造技艺,在建设新建筑时应与老建筑保持协调,以维护传统街巷特色风貌。
▲ 后英谈村街巷空间

——————————————
了解更多《城市规划》杂志信息,搜索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关注我们,精彩无限~! 点下“在看”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河北省邢台市路罗镇英谈古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