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导 读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部署,加快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制度,2019年7月18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操作导向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工作。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从各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中选出一批工作扎实、创新突出、特色明显的报告予以刊载,供各地交流参考。



城市体检评估是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工作之一。徐州古称彭城,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全市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45万人。徐州是传统老工业基地城市,也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作为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之后考察的首选之地,近几年,徐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建设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努力,城乡面貌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等荣誉,初步走出一条有徐州特色的绿色宜居转型之路。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本专篇重点介绍徐州市作为老工业城市的绿色宜居转型重点,聚焦生态环境建设及城市宜居性提升的体检评估。


一、评估工作机制与方法


按照《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技术指南(试行)》要求,徐州市通过建立市县联动工作小组,制定“县区填报、市级汇总、全域评估”的工作机制,坚持“一优三高”的评估理念,构建了三方面六维度的普适性指标和特色性指标体系,重点通过横向与其他城市及相关标准对比、纵向与规划目标及发展趋势对比的评估方法,聚焦徐州市规划建设成效和面临的问题挑战,并展开问题成因分析,为徐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支撑与指引。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评估技术路线示意图

 

二、实施成效



通过近5年的数据评估分析结果来看,徐州市生态安全格局管控有力,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社会民生设施持续得到完善,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1.严格生态管控,构建安全生态空间格局


徐州市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突出“二河穿流、水系丰沛,三山鼎立、余脉入城”的生态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形成了“大湖北踞、两水绕城、三山鼎立”的生态空间格局。同时,耕地质量与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目前,徐州市森林覆盖率已居全省第一,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再造、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徐州市生态安全格局


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和江苏省唯一的煤炭基地,徐州在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背负了沉重的生态包袱,废弃露采矿山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徐州市不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每年新增的国土修复面积屡创新高,逐步弥补历史生态欠账,九里湖湿地、潘安湖湿地等等,徐州把一个个采煤塌陷地“包袱”都变成了城市宝贵的生态与旅游资源。在“江苏环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中,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生态修复位列榜首,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再造工程的典范。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森林覆盖率与高标准农田占比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近三年新增国土修复面积趋势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近几年徐州完成的生态修复重点项目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九里湖湿地公园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潘安湖湿地公园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珠山公园


2.聚焦民生服务,城市公服设施水平提升


近几年来,全市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不断完善,设施品质逐步得到改善,持续提升了公共设施的服务能力。教育设施空间分布更加均衡,成为苏北率先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国家督导评估。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基本实现,目前全市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225个,实现12类45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覆盖。基本构建了覆盖全域的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全市人均拥有文化设施面积达到0.28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市级的大型体育设施布局也日趋完善。目前,徐州人口老龄化率已提升至18.6%,高于全国老龄化水平。随着城市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徐州近五年来不断加强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养老设施服务水平逐年提升。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市域各级各类教育设施空间分布热力图(2018)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市域现状体育健身设施空间分布热力图(2018)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市域各级各类医疗设施空间分布热力图(2018)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市域各级各类文化设施空间分布热力图(2018)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科教文化设施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医疗服务设施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体育休闲设施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养老服务设施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生活服务设施
市域及中心城区各类公共设施空间分布热力图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近几年中心城区新增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分布图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徐州音乐厅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奥体中心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江苏师范大学培栋实验学校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徐州第一人民医院


3.城市品质提升,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交通出行更加便捷。近几年,徐州市已经建成地铁1号线,正在建设的地铁线路还有2号线、3号线。地铁线路的相继开通,极大的改善了城区交通出行拥堵的问题,方便了居民出行。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2014–2018年徐州市人均住房面积逐渐增大,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从33.4㎡增长至34.2㎡,总计增长2.4%。徐州市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工作,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头号工程,优先改造连片规模大、居住环境差、使用年限久、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安全隐患大的棚户区,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徐州市已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超过1亿平方米,52.6万户居民受益。


城市绿道建设日趋完善。城区人均绿道长度近五年由0.35米提升至0.66米,年均增幅达17%,先后选取故黄河、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等城市主要特色通道节点区域,建成了一批可供正常通行又能实现休闲健身的城市综合绿色通道。


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逐步提升。评估结果显示,徐州中心城区公共设施整体覆盖率偏低,社区卫生医疗、中小学、体育设施(不含小区健身场地)、足球场地等公共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尚未实现居住用地的全覆盖,但近几年随着各类设施的不断建设完善,城区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徐州轨道交通建设快速网络化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棚户区改造前后对比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故黄河休闲风光带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中心城区各类设施1千米半径覆盖居住用地情况图


4.推进城乡一体, 打造特色乡村发展单元


徐州市试点创建一批新型中心镇(镇级小城市)、特色小镇、新型社区,示范带动全市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走出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此次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结果显示,徐州市新型城镇化路径成效明显,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逐年回落,行政村等级公路通达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等基本达到100%,乡村设施的建设水平与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此外,徐州市注重引导具备特色资源的乡村特色化发展。截止目前,在江苏省三个批次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进程中,徐州市共有14个村庄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名录,入选村庄个数在省内占比稳步提升。其中,徐州市马庄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民俗文化村”等30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称号,更成为了习总书记十九大后调研首站的目的地之一,充分体现了对徐州市乡村振兴发展极大的肯定。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近几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变化趋势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习总书记调研马庄村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徐州倪园村(首批特色田园乡村)


5.彰显山水特色,城市风貌环境大幅提升


作为国家园林生态城市,徐州市近几年来相继推进建设了五山公园、珠山宕口公园、襄王路公园等诸多城市级公园绿地。目前中心城区共有大小城市公园83个,人均公园绿地指标由2014年的6.54㎡/人提升到2018年的8.06㎡/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初步构建形成了功能完善、分布相对均衡的城市公园绿地体系。


众多的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结合自然山水建设城市公园,不仅提升了城市品质,也彰显了徐州“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城市风貌特色。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徐州市中心城区山水格局规划图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泰山西坡公园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襄王路公园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珠山宕口公园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五山公园

中心城区现状公园分布情况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城市风貌特色


三、问题与对策



徐州市国土空间开发现状整体良好,但仍存在部分突出问题,本次评估也针对城市所凸显的具体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支撑。


一是注重生态空间分区保护、分类治理。徐州市严守生态红线,严格保护了宝贵的生态资源,但仍需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安全底线,有效保护市域耕地面积、湿地面积、河湖水面率不降低;进一步细化加强对生态资源核心区、外围缓冲区的分类划定和管控,并制定分类管控措施。


二是注重公服设施体系完善、布局均衡。徐州市公服设施服务水平逐步提升,但是仍旧存在体育健身场馆、养老服务设施等相对不足、新建片区设施配套相对滞后的问题,未来规划应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居民实际使用需求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居民认为需要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公众调查数据)


三是注重城乡融合步伐一致、目标一致。徐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呈现显著,但乡村发展明显滞后城市的问题,未来规划应把工农、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等各方面同步发展。


四是注重居住环境稳步提升、争优创先。徐州市多项宜居性指标逐年改善,但是与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差距,未来规划应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营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全面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中心城区城市特色风貌格局图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构建多层级的绿地开敞空间体系


四、工作展望



下一步,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启动,徐州将结合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求,逐步将评估指标体系纳入信息系统动态开展监测评估预警,每年定期开展评估工作,加强规划动态维护;进一步完善数据获取的多方协同机制,构建常态化的指标管控体系及管控措施;建立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建立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健全规划实施动态监测、评估、预警、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保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落地落实。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本文由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稿,特此感谢!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江南福地,美丽常熟”空间开发保护评估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篇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湖州“两山”理念落实评估专篇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青岛市宜居单元评价专篇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在看点这里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徐州篇——老工业城市绿色宜居转型评估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