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灜,清华大学特别研究员、博导、BCL创始人

诸位下午好,很高兴受城市中心的邀请和大家做这样的分享。
做研究工作也要做设计,研究工作是认识现状,设计是认识未来。去看医生光知道你有什么病不够,还要给你治病,所以这两个我们都做。并不只是认识城市,因为认识对专业并不够,所以在认识之外希望能够有一些改变。说到研究和创造,这个关系很有意思。比如我们把苹果认识得非常透彻,那怎么样才能创造出一个橘子,很多人会说没什么用,把苹果认识透彻,橘子是什么形状没法创造出来。所以光有认识不足以支持创造,有了圆没有办法创造出方形。

研究与设计的关系:光有认识不足以支持创造
认识现状对于创造未来也有帮助,比如这里有一个蓝色的椭圆,发现它不符合正常的规律,那创造的时候可以规避这样怪异的存在。也可以做方案的评估,认识现状有助于创造未来,可以评估出创造的未来是不是符合现状的规律。

研究与设计的关系:客观认知支持更好地创造
我们有时候没有数据怎么办?要做一个新区的建设,那我们可以做数据增强设计,一种是存量的,一种是增量的。增量怎么办?要开发土地支持规划,做方案。没有数据怎么办?这是我要说的,存量也做过一些探索,我们去年参加了城市设计挑战赛,探索了在已有的城市用地怎么做数据驱动的智慧规划。
这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做的上海内环的工作,把认识的现状基因放在了未来的创造,有蔓延系统的分析、有方案的总图、有鸟瞰图等,还有在线的平台。内环上海的法租界没有地标,是不是可以有一个地标?我们希望地标随着人的心情、状态的不同颜色都不一样,比如我今天很开心,这个地标是红色,不开心这个地标就是蓝色,未来建筑的状态受社会空间的状态而影响,这就是我们未来的城市。

智慧城市的开放界面解决方案
我们有一些网站,今天我要说的是增量的地方怎么来做,很多地方现状什么都没有,或者很落后,我们有一个思路,我相信设计这个展馆的人,或者设计师在做展馆的时候也参考了很多城市,中国的一线城市,规模、形状、组团,它的立面等等。
实际上规划师也擅长有这种案例的方式,比如大伦敦的方式怎么做,所以我们的思路是,既然规划的地方没有数据我们可不可以分析人家的城市,看一下优秀的国际上已有的最新的实践的案例,它的优秀的基因用数据来分析它们,比如TOD怎么做的,人口密度,功能混合到底怎么混合。很多传统的都是从二手的来看,而现在的时代要下载纽约的数据比下载北京的容易,伦敦、纽约的数据开放的程度甚至比在北京市内部拿到的数据都详细,也就是分析别人的城市往往更容易。
我们找到三个可以参照的案例城市,然后从里面再找优秀的基因,看看人家的城市好在什么地方,物质空间等规律,再来做城市路网的规划,功能布局,基础设施的配置等等。
第一个是日本的东京旁边的横滨,另外是阿姆斯特丹旁边的梅勒,最后一个是巴黎旁边的恩拉瓦莱。分析他们的城市、路网、空间组织、建筑形态及城市功能的分布,路网密度到底是多少,功能混合的程度到底是如何下降的,最终的目的是识别每一个城市优秀的基因再用于我们的创造。比如有一个计算,针对三个案例城市都有相关的判断,也从他们城市的具体现实再抽象出优秀的基因,不同的城市的核心、路网的密度,周边的图都是抽象的,而不是真正的,它反映出不同城市各个维度的基因和优秀的状态。
后面的特征总结,分析三个城市他们的母城和市中心,然后构建出一套基因库。三个城市可以构建三组基因库,建立完了基因库之后就来创造。我们的方案有日本的基因,有法国的基因等,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实现。

案例城市基因库建立
这就是我们的方案,这个方案不是真正的方案,是假的,是我们把三个城市基因一块放在里面,首先考虑TOD的开发,第一步是横滨,第二步把法国的基因纳入在里面,最后又把横滨的功能混合的基因放在里面,最后出了这个方案。
这个方案类似于四不像,因为这个方案只是展示方法论,是可以把不同的基因输入到场地来创造城市,智能的规划。只有把原生的城市的数据拿过来,分析别人的城市才可以发现它本质的内容,做案例借鉴的工作,就是认为别人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是你的未来,这就是做案例借鉴的工作。我认为这种案例的借鉴无处不在,在我们整个设计的行业,设计的椅子、设计房子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论做。
最后想说的是,这套方法论适合大尺度的设计,越大越适合,因为越大超越了人的认识,今天只是案例借鉴,虽然是别的城市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未来,未来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应该更超脱一些。
十年前开会不可能是现在的状态,我昨天看了朋友圈发的东西,现在追星的模式和原有的不一样了,如果十年前你们粉一个影星歌星那是单向的,他的一些东西传导到你这,但是现在这个时代追星是什么样?粉丝买了世界上上千块的屏幕,在影星生日的时候全球直播,祝他生日快乐,所以做智慧的规划一定要考虑未来的城市,因为我们要创造未来。这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

文章由会议速记整理编辑,未经演讲者校核,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