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近日,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正式公布了 “2019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深圳规划院在此次评选中共有10个项目获奖,其中《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综合规划》《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纲要》获一等奖;《深南大道景观设计暨空间规划概念设计国际竞赛——深南大道功能完善项目》《沣西新城丝路科创谷 理想公社规划设计与实施》《南澳墟镇改造规划研究——以保护与发展共赢为价值导向的复合式更新探索》获二等奖。
本周,我们将分享“2019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系列”之《深南大道景观设计暨空间规划概念设计国际竞赛——深南大道功能完善项目》。
一、规划背景
1.深南大道是见证改革开放步伐,浓缩时代精华,与深圳共成长的大道
1979年深圳市成立后,为了不让飞扬的尘埃把港商“呛回去”,市政府决定对深圳通往广州的107国道进行改造,在蔡屋围到上步工业区2.1公里的碎石路面上铺上沥青,深南大道由此诞生。40年间深南大道与深圳共同成长,成为了一条百米宽,25.6公里的大道,几乎见证了深圳所有的关键历史时刻,也昭示着深圳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深南大道老照片
深南大道,不仅是改革开放的大道、城市发展的大道,同时也是人民生活的大道。40年间在深圳的鱼田荒草里,以长庄稼的速度生长出一座座不可替代的地标建筑,从见证“深圳经济特区窗口”的罗湖国贸大厦拔地而起,到福田华强北“亚洲电子第一街”的人潮涌动,到“中国硅谷”南山科技园的崛起,以及珠三角“曼哈顿”前海合作区的扩容。40年间深南大道成为这个城市的重要景观,这条印满梦想足迹的“深圳第一路”像一位历史的讲述者,记录着深圳从改革开放到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篇章。
深南大道大事记
深南大道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一次次奋进催生出一座创新城市和一个开放中国,成为了一条改革、创新、发展、人民、观光、绿色的大道。
二 、规划构思
1.从人的视角再认识深南大道,谋求人民美好生活福祉正成为新时代发展的根本遵循
在过去一个世纪里,道路设计主要以机动车为主导,标准化的技术主义道路设计范式占据着主导地位,目前为止,无论是在道路的规划设计还是建设管理中,“面向车”的思想还没有根本转变。大道建设之初遵循“汽车至上”的理念而忽略了“人本关怀”,导致现状有宽阔茂密的绿化带但难以进入,红线宽度超百米,但慢行空间拥挤体验差。
项目组调研拍摄的问题照片
但是,深南大道也根植在每一个深圳人的心中,一代又一代拼搏奋斗的深圳人,几乎每一天都往返于深南大道上,每一个朝夕穿梭的身影都在追逐着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2.总体定位:大道公园、深圳生活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之际,深南大道再出发,不仅应尊重车行交通同时也回归人本关怀,我们提出总体定位:大道公园、深圳生活,希望将消极封闭的防护绿带改造成开放的大道公园,并引领深圳人新的生活方式和体验。
25.6公里的深南长卷徐徐展开,不是全盘更新的再造,而是针对局部问题的介入式改造,希望以“微改造,再提升”为原则和手段,最大化道路沿线绿地的公共价值,让人们充分感受大道的绿色、活力和未来。
从当年的碎石路面到今天的绿色长廊,深南大道演绎了这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深南大道也经历着从速度大道——景观大道——活力大道——大道公园的变化与发展。深南大道,“改革开放博物馆”式的大道,还在加速延伸,启迪着未来。
规划构思
大道转变为大道公园,我们提出了核心实施抓手“深蓝小径”。希望在尊重车行功能的前提下,从问题出发,以对社会和居民最小的扰动,通过微改造,带来街道品质的大提升。深蓝小径是一条“集成化”的小径:它东西贯通、复合多样功能,可结合人文艺术、智慧设施、透水铺装建设。“深蓝色”代表蓝天大海、创新开放的深圳特质。
深蓝小径模式图1
结合大道断面特征设计了“深蓝小径”的四种模式,合理组织机动车、自行车、人行流线,强化小径的实施性,构筑完整慢行系统。
深蓝小径模式图2
三、主要内容
策略一:再连接,缝合山海城市生活
大道横穿八条山海通廊,但过宽的尺度割裂了生态斑块的联系,设计通过增设生态廊桥、补植连续林带、修复水岸生境等措施优化八处生态节点,完善山海生态系统,让大道联系山海,缝合自然。
策略二:优形象,完整林荫缤纷花景
大道已形成以小叶榄仁、榕树、扁桃三种基调树为主的绿化本底,设计百分之百保留现状健康树木,在缺少林荫处延续各段特点进行补植,既强化车行视角的绿色舒朗形象,又形成宜人尺度的完整林荫。
对现状老化、病害乔木抽疏后适当补植开花乔木和多年生花卉,形成15处花景节点,结合天桥、立交桥美化形成32处空中花廊。
打造32处空中花廊和15处花景节点
策略三:更人本,完善设施舒适慢行
大道局部地段存在遮阴避雨设施不足、座椅不足、路口设施过多、标识牌缺失、绿地空间消极、过街难等问题。因此本次设计从问题出发,通过疏通慢行、增加设施等形成十大慢行功能完善计划,让大道真正回归人本,人民生活更品质。
十大慢行功能完善计划
四、实施成效
1.项目获得国际奖项,展示高品质街区营造的深圳实践
规划方案获得2019年度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北加州分会颁发的分析和规划类荣誉奖。该项奖不同于建成类的景观工程奖项,非常注重项目理念的先进性与引领性,以及设计具体策略的示范性与可实施性。深南大道项目作为一个中国本土项目获得国际行业的认可,在国际上展示并输出了城市街区慢行品质与街道活力提升的深圳实践。
2.总体方案及设计导则成为大道品质提升的广泛共识,指引多个项目顺利建设实施
我们一直对深南大道沿线正在开展的项目给与深入跟随式的导控,目前沿线多处绿化带已完成公园化改造,部分街道家具已更新替换,给人们带来了公园城市生活。
3.明确示范段,突破管理红线,协调多部门共同治理的创新实践
对人民大厦至香梅路之间的区域进行景观详细设计,长度约680米,面积约2.2万平方米。在设计过程中,对接涉及街道各项设施与空间的17个管理部门,搭建工作平台,实现多部门共同治理的创新实践。该项目形成的工作模式与衔接经验也广泛应用于深圳市其他道路环境整体改造工程中。
示范段方案
增加连续的自行车道,林荫小径深入绿地,并结合海绵设施打造精致雨水花园,让慢行更安全舒适。
示范段改造效果图1
结合公交站及后方绿地设置座椅、无障碍坡道、交互信息牌等设施,让等候更舒适从容。
在交叉口设置导视牌、自行车停放处、垃圾箱等设施,并明确过街路权,让慢行更安全便捷。
设计单位: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SWA Group
深圳媚道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
设计团队:
黄卫东、何 昉、于光宇、黄隆建、邵 伟、赵增霖、殷学文、吴兆杰、游 雅、谢晓蓉、杨 光、张晓飞、薛嘉诚、黄思涵、刘健鹏
主要负责部门:
深规院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所
编辑、排版 / 陈程
插画 / 王彦妍
图片 / 作者提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UPDIS共同城市):2019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系列:深南大道景观设计暨空间规划概念设计国际竞赛——深南大道功能完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