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城市更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南京围绕城市更新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出台相关政策40余项,从以前“拆改留”到现在“留改拆”,多个历史风貌区规划设计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反向操作,从旧城改造“就地平衡”到新城反哺老城,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更新理念,凸显政府、专家、居民各方共谋共建的治理变革。
韩立明在致辞中说,南京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近年来,南京立足特大城市发展规律,重塑城市空间、激发城市生机活力,努力探索富有温度的城市更新之路。



韩立明指出
☑ 城市更新的温度,首先应该体现在群众的满意度。
☑ 城市更新的温度,要始终着眼于创新的活跃度。
☑ 城市更新的温度,必须彰显出文脉的融合度。

韩立明说
城市更新是一篇大文章,需要集思广益、凝聚智慧,也需要群众热心参与。南京将充分吸收借鉴论坛成果,在制度设计、路径创新、项目推进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释放惠民生、扩消费、促投资、兴产业的综合效应,让南京始终拥有可以聆听的故事、可以感知的温度、可以安放的生活、可以展望的未来。


论坛上,年近百岁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视频致辞:“希望家乡南京、秦淮做好城市更新与城市复兴工作,造福人民。”
王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新城建”试点城市,南京提出了“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城市发展愿景,针对城市更新出台相关政策40余项,构建了从环境综合整治到老旧小区改造,再到历史地段修缮的政策框架,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城市应是有厚度、有温度、有活力、有内涵的,城市的温度、活力对一般人来说比美更重要。所以,我们需要以人民为中心,需要有温度、厚度、深度、精度的城市规划建设,在城市更新工作中特别关注老百姓需要享受生活的丰富性和环境多样性。”
段进
中国科学院院士

目前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城市更新的整体风貌问题,如何处理整个的更新和原有风貌、原有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更新就要完全出新,这种想法我们觉得不太合适,不能够把生活的痕迹全部清理干净;城市更新不光是建筑的问题,还涉及到生态问题。“所以城市更新不单要注重人文情怀,还要让人愿意待在这里。整个的城市更新都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让老百姓参与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论坛活动的第二部分,市规划资源局叶斌局长主持了专家讨论。小编将采撷精彩发言并于后续推出,敬请关注!
延伸阅读
秦淮区石榴新村城市更新项目


石榴新村为南京首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房屋大多是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非成套住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人口增加又陆续翻建了一批。石榴新村城市更新安全消险项目依循“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政府帮扶、居民自愿”的原则,新建住宅供居民原地回迁,同时优化户型、配建地下车库,一揽子解决群众安全居住、品质居住的一系列问题。
秦淮区门东小西湖城市更新项目


作为南京居住类地段城市更新转型示范项目,秦淮区门东小西湖微更新项目按独立院落(幢),采取“公房腾退、私房自我更新、自愿收购或租赁腾迁、厂企房搬迁”方式,进行历史地段人口规模的有效疏减。依托多方协商平台,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基本原则,采取“一房一策”进行设计,实施“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激发片区活力,已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鼓楼区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复兴


颐和路片区是南京拥有近现代公馆最多的历史文化街区,总占地35万㎡,片区内建筑陈旧、设施老化、交通拥挤,部分为危旧房、违建房。南京综合运用“留改拆加”手段进行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保留与整体风貌协调的历史建筑,改造价值一般、质量较差的建筑,增加公共空间和配套设施,植入产业创新活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民国历史窗口、古都文创中心和国际交往客厅。
玄武区卫巷


10幢住宅中5幢为危房、1栋为胡焕庸故居,其余多层房屋结构尚可、外观陈旧。该项目远期规划为绿地,近期改善需求强烈。通过“留改拆”结合保留原有肌理修缮风貌,民国风格名人故居移位翻建,其余拆除重建就近安置,利用阁楼设计增加采光和使用面积。
玄武区百子亭


百子亭片区的保护与利用始于2013年。2018年12月市政府批复《百子亭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确定了“南京民国时期重要近现代风貌展示区,南京重要的文化艺术创意区,具有南京特色、功能复合的时尚休闲街区”的发展定位。通过城市更新,傅抱石故居、徐悲鸿故居等老建筑获得了新生。

审核:陶乐
审稿:杨丁丁
发布人:潘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城市更新——有温度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