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滑动查看完整图片
7月28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举行期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组联合主办,福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承办的主题边会“‘世界遗产引领作用’的回响—从福州到喀山”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成功举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专委会承担了本次边会的策划,并参与了边会的组织工作。
边会旨在推广“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通过中国福建-福州和俄罗斯喀山的世界遗产项目的保护管理实践,回应世界遗产理念、方法与经验的传播和取得的积极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广泛地发挥世界遗产项目的引领作用。本次边会也希望发挥世界遗产大会的桥梁作用,促进新冠疫情之中遗产大会主办国、承办城市之间的交流互鉴,并展现缔约国对《世界遗产公约》的鼎力支持,传递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心。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田学军,福建省副省长郑建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罗斯勒、副主任乔蒂·霍萨格拉哈,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ICCROM/IUCN“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负责人赵尤金,喀山市议会国际关系处处长鲁斯兰·加利阿赫梅托夫,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秘书长秦昌威、副秘书长崔莹,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遗产司)副司长张磊,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李文哲,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吴贤德,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福建省林业局副局长王宜美,福州市副市长李春,以及150余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出席了本次边会。
主题致辞:世界遗产管理能力建设意义重大
田学军主席在致辞中首先向此次主题边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世界遗产能力建设”是提升世界遗产保护水平的支柱,亦是应对气候变化、新冠疫情等重大挑战的关键。本届大会高度重视能力建设议题,审议了“世界遗产能力建设战略”实施情况和相关二类中心的工作进展。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赞赏该战略取得的进展,认可“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中期评估报告成果。同时第四届“世界遗产管理者论坛”的召开为世界遗产中心和遗产地管理者们建立了密切伙伴关系。他认为,领导力是带有示范性、感召性、联动性的力量,而“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将在能力建设方面作出更大贡献。福州和喀山作为世界遗产大会承办地,将共同为世界遗产事业做出贡献。
夏泽翰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在气候变化、新冠疫情等一系列影响持续的时期,世界遗产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出,更加需要全球世界遗产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新常态”的挑战。这次大会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让全球看到中国对世界巨大的贡献。他指出,伙伴关系在当今世界具有重要意义。这次边会不仅促进了福州和喀山的经验交流和对话,更重要的是提供和世界遗产中心交流的机会,鼓励搭建桥梁推广经验。
郑建闽副省长表示,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中俄的密切合作能为今日国际社会注入正能量。本次边会的举办为福建省丰富的世界遗产提供了面向国际平台展示的窗口,也为福建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经验提供了良机。“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是拓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契机。他呼吁进一步深化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共同支持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全力推广先进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主题发言:世界遗产管理实践的多样性
主题发言环节,来自“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福建省、福州市和喀山市的四位嘉宾先后作主题发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面向所有人的能力建设
赵尤金女士首先表示,第四届“世界遗产地管理者论坛”在前所未有的挑战下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果。经过五年的培育,“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已成为世界遗产框架下能力建设的重要引擎。《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的分析数据表明,管理和体制因素成为全球遗产地保护最大的威胁,必须通过充分准备应对全球挑战。遗产不能与社会、人、自然、环境割裂而孤立看待,它们是相互影响、彼此依赖的。“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注重以人为中心,强调遗产与人、环境、社会的关系。遗产保护并不仅依赖于单一学科,而是需要所有相关学科的协作。该项目所搭建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工具为遗产地管理者提供了更务实、有效的知识,为遗产地管理者赋能,协助其自发地寻求问题解决方法。遗产保护和发展并不冲突,应建立开放互信的工作环境,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能力建设中,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福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实践
傅柒生局长在发言中表示,福建省自然和文化资源丰富,成就了中国世界遗产大省的形象。福建的世界遗产让人们对这片土地在全球自然与文化多样性中的价值,对福建与世界从古至今的紧密联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有助于福建秉承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面对未来长远的发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武夷山、福建土楼、中国丹霞、鼓浪屿和泉州这些世界遗产是福建义不容辞的责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福建在多个方面为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希望通过这些实践拓展国家间的交流合作。
在对遗产的认知方面,拓展了对遗产价值的认知,逐步形成将人文与自然遗产相结合,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相融合的整体保护观念;
在保护基本理念方面,坚持“价值优先”的保护理念,践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遗产保护有机结合;
在管理系统建设方面,形成了从国家到省再到具体遗产地的治理-管理框架和运行机制,建立了包括立法、规划、定期巡查等在内的完善的保护管理体系;
在提升在地管理方面,鼓励各遗产地根据自身价值特色、环境特点、社会条件,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多样化探索,形成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福州世界遗产潜力项目培育和城乡可持续发展
李春副市长在她的主旨发言中指出,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 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即体现出建成环境与自然基底之间的和谐与互动。福州建立了涵盖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建筑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老街巷、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的全市域、全体系、全要素的名城保护体系,同时拥有诸多世界遗产潜力项目,包括三坊七巷、海上丝绸之路、万里茶道和永泰庄寨、福建船政文化史迹。通过三坊七巷、永泰庄寨、船政文化史迹等遗产潜力项目保护管理实践,李春副市长展现了一系列融入城市历史景观、活态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国际理念的本地探索。她表示,本次福州举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是对福州世界遗产申报工作的激励,也是福州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重要契机。《福州宣言》的发布,使全世界在面对诸多挑战的特殊时期,凝聚了遗产保护的新共识。福州愿借此良机,推动世界遗产管理能力建设的国际合作;进一步突出人-自然-文化不可分割的联系,保证对社区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建立国际领先的遗产地网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喀山城市遗产保护管理的实践
加利阿赫梅托夫先生首先对边会的邀请表示感谢,并表示从福建和福州的遗产保护工作中学到了极具特色的中国经验。他在发言中介绍了喀山的深厚历史积淀和保护管理实践工作。喀山自古以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是中西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文化交融的极好例证。喀山拥有超过15个民族,教堂、清真寺等建筑的共存体现了这个城市对不同民族价值观的包容和尊重。喀山在历史建筑修缮和遗产保护管理实践中,同样高度重视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与合作。整个城市尊重以遗产保护为核心的发展,并积极呼吁民众的参与。
嘉宾对谈:世界遗产管理与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对谈环节,线上线下发言嘉宾围绕“世界遗产管理者论坛”的价值和意义、“世界遗产大会”的承办经验,以及世界遗产地能力建设的工具和推广途径、方式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考虑到篇幅问题,嘉宾对谈部分内容及精彩的喀山宣传片详见“文化遗产管理研究”微信公众号本日的第二条推送。
相关链接:
世界遗产地管理者论坛DAY2 | 世界遗产的管理体系与治理&价值与价值特征要素
关注文化遗产管理研究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及时获取:
专委会信息,遗产保护管理理念、知识、案例,保护管理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行业最新资讯。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源文化遗产):从福州到喀山:世界遗产大会主办城市以“世界遗产引领作用”主题边会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