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城河是城的重要屏障,
也是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都市中依然流淌着它们的身影,
这承载的是一座城市的记忆与发展,
更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记忆,
记录下城市人挥之不去的乡愁。

【濠】= 护城河
【看图解字】:“水”=“河水”,“豪”=背部长有刺毛的野猪。“水”与“豪”联合起来表示“底部安放有竹刺的护城河”。
1
什么是护城河
护城河的定义
护城河即围绕城墙的河
是所有人工、半人工和天然形成的
有军事防护作用的水体
可防止敌人或动物入侵
同时兼顾城市景观
古代的城防体系有城墙就必有护城河
“城”与“濠”作为一对伴生物
掘地成濠、出土筑城
体现了古人就地实现土方平衡的智慧

△护城河示意图(绘制:禾白少二)
2
中国的护城河
中国的护城河多以天然为主、人工挖掘为辅
它们不是一潭死水
有上源亦有流向
河上建有许多闸、坝
以调节水量控制流速
藤花落古城护城河
藤花落古城,
是史前龙山文化遗址,
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
古城由内外两道城垣组成,
外城平面呈圆角长方形,
城外有护城河,河宽7.5-8米。
这种城池结合的建城方法随着历史的发展得以延续,
是早期城池的示范蓝本。

△藤花落古城城址平面示意图(来源:《中国文物报》)

△藤花落古城遗址(来源:连云港市博物馆)
淮阳护城河
淮阳是中国最早的都城
人皇伏羲在此定都
这是一座有着科学规划与排水系统完善的古城
伏羲的画卦台就在淮阳的护城湖龙湖中

△淮阳护城河(来源:天地图)
聊城护城河
城中有湖 湖中有城
东昌湖又名胭脂湖
素有中国北方威尼斯之称
是全国三支市内名湖之一
因修筑城墙以及护城堤挖土而成
后经历代开阔如今面积已达6.3平方公里

△聊城卫星图(来源:天地图)
3
北京护城河的历史
●
北京最早的建都史
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被称为“蓟”的燕国国都

△1151年护城河位置示意图(绘制:斑马)
●
1151-1153年仿照北宋汴京之规制建金中都
修建了护城河
这是北京史上可以考证最早的护城河记载
1264-1271年废弃金中都故城
在东北方向的金代行宫大宁宫一带营建新的都城

△1281年护城河位置示意图(绘制:斑马)
●
1281年修建元大都护城河
1288年拆除中都城墙并填埋护城河

△1288年护城河位置示意图(绘制:斑马)
●
明军攻占元大都后
出于防守考虑
在保留东西城墙的基础上进行改动
1371年将北城墙南移2.5公里
1420年将南城墙南移1公里
自此内城格局基本形成

△1371年护城河位置示意图(绘制:斑马)

△1420年护城河位置示意图(绘制:斑马)
明永乐年间在紫禁城外开凿了皇宫(紫禁城)护城河
俗称筒子河
只围绕紫禁城东、北、西三面
是北京仅存最完整的护城河

△皇宫护城河位置示意图(来源:网络)
随着商业中心的南移和人口大幅增长
为巩固边防
1553年加修外城
“凸”字形城市格局初现
●
清代沿袭明代格局
除疏浚外河流走向都承明制

△1553年护城河位置示意图(绘制:斑马)
清乾隆年间开凿了南护城河
皇城内有位于城墙内的水系回路
为皇城护城河

△皇城护城河位置示意图(来源:网络)
4
建国后的北京护城河
《北京城市水系总体规划》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均提出保护北京古城规划
突出了护城河美化环境和游览的作用
明确提出以前三门护城河为主要河道
暗沟与填埋
基于军事与城市交通的需要
北京计划利用城墙及护城河修建地铁工程
1965年
地铁一期工程在原城墙位置修建
出于未来地铁防水安全的考虑
前三门护城河被改为暗沟埋入地下
仅剩余崇文门以东近2公里的河道

△前三门护城河历史影像图(来源:北京印迹网站)
1971年
环内城的地铁二期工程开工
西护城河复兴门以北长4.25公里河道也改为暗沟

△西护城河历史影像图(来源:北京印迹网站)
1975年
前三门崇文门段护城河因截流问题被改为暗沟

△前三门护城河历史影像图(来源:北京印迹网站)
1984年
随着二环路施工的完成以及其上游太平湖被填
东护城河也被彻底地埋入地下

△东护城河历史影像图(来源:北京印迹网站)
1985年
南护城河西便门段被改为暗沟

△南护城河历史影像图(来源:北京印迹网站)
河道的规划与保护
如今只剩紫禁城及南北两段护城河
总长度不过原来的一半
北京古都所遗留下来的护城河河道
均以城市公园或是滨河绿带的形式被恢复与保护
前三门护城河作为北京内城和外城的分界线
有着重要地位

△北京河道、湖泊现状与规划图
(来源: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皇城保护规划)
护城河与北京“凸”字型城市轮廓有着不解之缘
让我们一起见证它的恢复之旅
1.《明清北京护城河恢复与保护研究》李博洋
2.《北京前三门护城河历史地段恢复概念设计研究》任世东
3.《北京的护城河》王铭珍
内容来源:北京测绘
策划小分队:科协频道、北京测绘学会及京味儿Map研习社
策划:斑马、铱铱、路易斯.L
信息收集:斑马、翼然、齐二狗、李明扬
地图编制:斑马、禾白少二
内容校对:铱铱、wendy、路易斯.L、禾白少二、大嗷嗷、猎豹、cai_cai、阿明、诸葛不亮
相关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蔡奇“四不两直”到前门大栅栏地区检查疫情防控,要求打造历史文化和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的地标商圈
百年首钢与北京城市发展(上篇) ——京西钢铁巨人的传奇历程
太庙核心区6000余平方米非文物类建筑物启动拆除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护城河”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