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习 近 平 法 治 思 想 指 引 下
——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全局思维
许鹏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十一个坚持”之一,为我们从全局上、整体上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科学指引。“共同推进、一体建设”体现了将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思考谋划的全局思维。吉林省自然资源厅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深化简政放权
把该管的管好管到位,把该放的放足放到位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突破口,吉林厅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健全管理体制、创新监管方式,把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放足放到位。
吉林厅持续精简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充分发挥市县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自主权,提高了用地用矿及基础测绘审批效率。目前,该厅已下放审批事项14项,取消2项。为做好风险防控,省厅制定完善监管办法,强化批后监管,严格评估考核,及时组织培训,确保下放事项有序承接。
按照依法行政工作要求,吉林厅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权责清单标准化,加强审批和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各类审批事项及时录入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库,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整合政务大厅自然资源服务窗口,建立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综合受理服务模式。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接件模式,提高综合受理效率,为群众办事提供咨询、报件、查询、预约等便捷政务服务,近90个审批服务事项全面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为了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吉林厅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抽调多名业务骨干加入改革专班,确保所承担的改革任务如期推进。根据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吉林省厅牵头梳理审批流程,形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第一、二阶段审批框架流程图;牵头梳理事项清单,积极协调省发改、住建、人防、水利、环保、安全等15个厅局,形成完整的事项清单;精简办事要件,取消不应由企业和个人提供、应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办事要件,涉及自然资源系统的用地、规划审批事项,减少审批要件达30%以上;牵头制定13项配套政策,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事项进行区域评估。
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转变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此,吉林厅紧紧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一出发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优化营商环境。
吉林省厅创立厅局长联系“直通车”会议制度,不让基层“长跑”“白跑”“折返跑”。省、市、县三级厅局长和相关处(科)室负责人每周召开一次视频会议,面对面部署工作、解决问题,提高行政效率。目前,“直通车”制度依然高效运行,省直多个部门也相继建立了“直通车”制度,共解决市县项目建设、违法用地、政策咨询、资金申请、机构改革、队伍建设等问题57件。这一制度为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办事和服务效率,解决基层最棘手的实际问题,提供了一个快捷、高效、直观的联系通道。
吉林厅将“多规合一”改革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按照“建体系、编规划、强协同”的总体思路,基本形成“一本规划管到位、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现代化省域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在此基础上,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全力做好用地审批服务,再造审批流程,实行“多案并审、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将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合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用地批准等合并。实行用地审批标准化模板组卷报件,需省政府批准的项目用地报件数量由9件减至3件,审批时限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以内。
为了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吉林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办法,积极为企业降成本、促增收,解决融资难、办事难问题。一方面,向省政府提供了有关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取得经营性旅游休闲设施及附属服务设施用地的土地使用权,降低企业土地取得成本。另一方面,继续实行地价优惠政策,对符合产业政策和优先发展产业项目且用地节约集约的工业项目和民营企业投资以农林牧渔产品初加工为主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对应的《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70%执行。
此外,吉林厅还强化不动产登记服务措施,助力民营企业融资发展。对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又临时存在资金困难的民营企业,主动配合金融机构、贷款企业,将前一笔贷款已经设立的抵押权注销登记和新一笔贷款需要办理的抵押权设立登记一并受理、同步审核、分别登簿,实现不动产抵押权注销登记与抵押权设立登记无缝对接,使企业能够顺利开展续贷业务,解决企业“过桥”问题,降低融资成本。
强化民生保障
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变政府职能,就要明确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要,以厚民生为本。吉林厅围绕工作职能职责,聚焦保障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不动产登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坚持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为民谋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无籍房”问题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的难题,吉林厅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牵头制定工作方案,全力推进“无籍房”问题解决。全省各地政府依据《吉林省解决“无籍房”问题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属地责任,深入开展摸底排查,建立项目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探索“因地施策”“一栋一策”“一事一议”等创新做法。截至目前,已解决“无籍房”问题92.48万户,占总任务的99.63%,全省8市35县已经全部完成 “无籍房”问题解决。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吉林厅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深入谋划辽河流域、查干湖流域、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谋划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已有15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列入国家试点。目前,吉林厅正在加快建立多部门、多层次、跨区域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机制,在统筹各领域规划、项目、资金的同时,探索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生态修复投资机制,一体化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此外,吉林厅正在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处理好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关系,高标准编制长春都市圈、长白山2个重点专项规划,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完善生态保护红线数据库成果。其中,重点强化黑土地保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大力推进黑土区土地综合整治,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
(作者单位:吉林省自然资源厅)
推荐阅读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i自然全媒体
作者:许鹏
编辑:李宝利
审核:兰圣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坚持“共同推进” 聚力“一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