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所有产业涅槃重生的过程,历经磨难也许会复活,侥幸苟活基本就是必死

所有产业涅槃重生的过程,历经磨难也许会复活,侥幸苟活基本就是必死


小编:今日为大家推荐来自微信公众号wepon智慧城市与城市智慧”的文章“今年还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 “今年还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作者王鹏,由规划行业转为智慧城市行业,目前在腾讯负责智慧城市相关工作,全文如下:


昨天转载冬奥限产的新闻时感慨了一句,每年都是后面十年中最好的一年。今天匠大就这个话题发了一篇“今年是不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我又评论了一句,“没有足够的增速,感觉上就会是衰退了。事实上,下面十年,碳中和、疫情约束下的全面产业转型和数字化迁移,本来就是所有产业涅槃重生的过程。历经磨难的也许会复活,侥幸苟活的基本就是必死。”


这些感受本来是针对整个社会经济或者说所有行业的。这短短几年里,自己从规划院到开发商,再到IT,终于进入互联网,可以说是追赶时代,也可以说是一路逃离。经历了几个行业局部崩塌的过程,今年也体验了互联网监管的疾风暴雨。碳中和、疫情,可以说一个是半主动、一个是被动的转型驱动力,让所有行业转向可持续和数字原生的未来。各种灰犀牛与黑天鹅层出不穷,出人意料地加速了整个转型过程。本以为需要数十年时间的漫长过程,现在看来很可能把关键环节压缩在已经开始的十年周期里。如此巨大的变革,短期内的阵痛在所难免,但却是国家和所有行业长期健康的必要过程。


具体到城市领域,这个话题可能更加复杂。城市发展其实是无数个行业的集合,可以说代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整体趋势。我国经历了城市化与信息化同步高速发展的二十年,人口和产业的增量给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带来了海量流量和场景。然而人口增长、城镇化率、流量的增速同时开始下降,标志着我们从实体经济到数字经济已经全面进入存量发展阶段。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而反而是巨大的新机遇,因为之前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完成的只是浅层的人、物和流程的连接,或者说基本的数字化改造;而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发展阶段,即将对社会空间和物理空间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耦与重组,创造新的产业逻辑和空间价值。毕竟,基于计算与连接的存量资源供需精确匹配,才是数字技术的核心价值。无论叫元宇宙还是全真互联网,NFT和VR都仅是表象,其本质并不是简单的交互方式、交易方式与娱乐方式变化。这种技术趋势代表了人与空间的全新关系和新的数字原生、虚实相生的产业和社会组织形态。


这种数字原生和虚实相生的状态,在各个行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不同于以往简单的信息化过程,而需要在新基建的赋能下,全面改造传统行业的软硬件体系和工作流程。以自动驾驶为例,它不能简单视为对汽车控制系统的改造,而是根本上改变了城市空间的组织方式。车辆与道路不再仅仅是一个负责连接的消极空间,而是可以基于数据与算法动态承载各种功能的移动空间载体。空间的自由组合和分时复用,使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功能在时空多维上相互渗透,加上附着在物理空间之上无穷多的数字衍生空间,可以说自动驾驶就是打开新的城市时空形态和组织方式的钥匙。


再如能源互联网,将真正把原来电、热、冷、气、煤、油、氢等不同的物质形态和能流方式以电力为介质,转化为统一的城市能源系统。无论是从碳中和还是从能源安全的角度理解,风、光等可再生能源都会是未来能源的主体。而其需求的时空异质性和供给的时空波动性,决定了需要基于数据和算法进行时空维度的存储、转移和削峰填谷,引出了源网荷储的一系列连锁变革。而城市里的建筑、车辆甚至每个市民,也从传统的纯粹负荷,变成了可以发电和储能的终端。在微网和算法的管理下,城市也仿佛变成了一个可以呼吸和光合作用并自主运行的生命体。


从城市的变革就不得不提起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这个行业曾经赖以生存发展的城市空间增量的陆续消失,意味着一般意义上的衰退不是一个可暂时忍受的周期性问题,而是注定无法逆转的未来。一个尴尬的问题是,我们在高歌猛进的时候并没有为未来做好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以至于无法预知、统筹和响应未来城市数据驱动的时空逻辑和各个子系统的数字化变革。当然,这个时空资源统筹的角色一定需要,也会有新的继承者,但并不天然会从现在的规划院和规划专业中产生。


庞大基数下依然可观的增量、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更新、城市体检、乡村振兴,看起来还有很多事情可做,还有很长的时间可以原有的方式继续内卷。然而,城市已经不是那个我们熟悉的城市,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也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五年一次的低频空间统筹问题。


时隔二十年,又一次回到熟悉的课堂,听了一遍曾经听过两年的人居环境科学概论课,变的和不变的,都越发清晰。城市各个子系统的方法论和技术体系都已经全面升级,并都有了越来越清晰的数据逻辑和工具。人居环境科学和工程领域,在空间设计工具之外有了数据和算法工具,只是我们还没有新的方法论来融合这两类工具。但我相信,凭我们丰富的实践场景,这个融合也不需要太久了。


总而言之,我们的城市的确在变,但不增长不代表变得不好,而是在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积蓄力量。


文章内容来源:wepon智慧城市与城市智慧

注:本文为国匠城编辑、排版,转载请在明显位置标明来源




所有产业涅槃重生的过程,历经磨难也许会复活,侥幸苟活基本就是必死


1、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

2、在各大应用商店可下载知识星球APP

3、在知识星球APP中搜索规划相关内容

4、进入知识星球填写置顶帖加入交流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所有产业涅槃重生的过程,历经磨难也许会复活,侥幸苟活基本就是必死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