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全国首个《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发布

全国首个《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发布


小编:近期《上海市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发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乡村社区共同体。


全国首个《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发布


乡村社区生活圈:是指以满足村民和新村民的日常需求为核心,慢行可达的范围内涵盖生产、生活、生态、治理各要素的基本空间单元,是乡村地区宜居、宜业、 宜游、宜养、宜学的社区共同体。


其工作目标是:


明确乡村社区生活圈的配套标准。聚焦村民和新村民的日常“衣、 食、住、行”和社交、自我实现的全面需求,形成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 和建设标准,提高乡村生活的幸福指数。 


指导乡村社区生活圈的建设行动。从行动计划的拟定、行动主体的构成和职责、行动推进的流程等方面,指导社区规划的实施,切实落实乡村社区生活圈目标。


促进多方共治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乡村基层自治组织民主协商作用,探索村民和村集体、乡贤能人、乡村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乡村治理,依托乡村熟人社会的邻里关系,营造乡村社区场所感和认同感,提高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全国首个《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发布

乡村社区生活圈目标愿景

全国首个《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发布

自然村和行政村层级设施布局示意

作为上海构建覆盖城乡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上海乡村社区生活圈以“突出品质与关怀、兼顾公平与差异、加强更新与利用、倡导复合与集约”为原则,以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为中心,构建了“行政村-自然村”两个层面的分级配置设施,以“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和邻里驿站(党群服务点)”作为核心设施做实党建引领的“一站式”家门口综合服务体,打造融党建群建、事务办理、老人就餐、日间照料、看病配药、医疗保健、文化休闲、亲子活动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厅”,保障多方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落到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充分考虑上海乡村空间、功能和未来面临进一步优化的趋势,创新提出了睦邻友好、健康养老、自然生态、创新生产、未来创业、艺术文创、旅游休闲、智慧治理八大乡村社区场景引导策略,引导村庄服务设施进行针对性、差异化配置,以村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为衡量标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乡村生活共同体。

导则略缩图如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上海市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全文PDF。


全国首个《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发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PDF全文


全国首个《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发布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全国首个《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发布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