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我是规划师丨老旧小区“变形记”

我是规划师丨老旧小区“变形记”



我是规划师丨老旧小区“变形记”
我是规划师丨老旧小区“变形记”
我是规划师丨老旧小区“变形记”


我是规划师丨老旧小区“变形记”
我是规划师丨老旧小区“变形记”

《我是规划师》第二季·《银发人的梦》

1月10日    北京卫视21:07

                 新闻频道23:00


我是规划师


50年代的北京,自行车清脆的铃声穿巷而过,灰瓦青砖形成了长久的视觉记忆。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人在平房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这个城市的居住史,也将迎来一个新起点。


我是规划师丨老旧小区“变形记”


1954年,北京东三环建外大街,几栋红砖板楼拔地而起,鲜艳,耀眼,起名光华里社区。楼房落成的这一年,也是居民于先生的生辰年。那些年,能住进这里,一定会引来无数艳羡。


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

晴时有风,阴有时雨。

争不过朝夕,又念着往昔。

——《岁月神偷》


我是规划师丨老旧小区“变形记”


北京从50年代初开始兴建居民楼,从早期北京复兴门外的“邻里式住宅楼”,到后来福绥境的“人民公社楼”,再到前三门、木樨地、团结湖、劲松等地的居住小区,以及后来居住组团的出现,北京以日新月异的速度续写着自己的居住史。


我是规划师丨老旧小区“变形记”


68年过去了,那些曾经洋气的住宅楼,在岁月的磨洗中变成了老旧小区。


我是规划师丨老旧小区“变形记”


2020年7月1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的意见》(178号文件)。这是北京市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保障居民居住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是规划师


政策落地到执行层面,依然有无数技术性的难题。


我是规划师丨老旧小区“变形记”

如今依然居住在“筒子楼”里的端木奶奶为自己房子犯愁。 

我是规划师


对于规划师来说,挑战才刚刚开始。


我是规划师丨老旧小区“变形记”
我是规划师丨老旧小区“变形记”
我是规划师丨老旧小区“变形记”


敬请关注《我是规划师》第2季第9集《银发人的梦》,看老楼如何续写新故事?



想了解更多关于身边规划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我是规划师》第二季

《共创都市》

播出时间:2021年11月15日起

每周一 北京卫视 21:00

          新闻频道 23:00



内容来源:BRTV我是规划师


相关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一月展讯 |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规划解读丨城市绿心基础设施综合规划,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示范工程

规划科普丨关于城市绿心的二三事


您与京城,一之隔!

我是规划师丨老旧小区“变形记”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我是规划师丨老旧小区“变形记”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我是规划师丨老旧小区“变形记”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