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溪古村平面示意
小溪古村落坐落于湖北省恩施市西南边陲盛家坝乡二官寨村,东北距恩施州城45km。小溪河蜿蜒贯穿于整个村落,小溪古村落由此得名。该村落建筑形式为吊脚楼,全村约有75栋吊脚楼,居住着150余户人家,600余人。其中胡姓人家100余户, 400余人,另外还有周、邹、罗、田等姓人家。
小溪古村落是胡氏移民村落,所以小溪古村落俗称胡家大院。据记载,清康熙雍正年间胡文隆为避苗乱移居恩施屯堡鸭松溪,后来其子胡枝砚落户小溪,经过近300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小溪古村落。小溪古村落是川盐古道上的古村落,川盐古道是一条源于四川东部及南部、贯穿整个中国腹地的千年运盐古道,对四川、湖北、湖南、贵州交汇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小溪古村落临近利川、咸丰,有一条入川盐道经过小溪古村落,村落中的落脚朝门建筑群便是这条川盐古道上的一个驿站。伴随盐业的兴盛,川盐古道促进了小溪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 落脚朝门
小溪古村落原有的村寨风貌保存较为完好。木楼青瓦的土家族民居或错落相依于竹林间,或翘脊飞檐于山腰上,或抱团簇集于开阔处。小溪河属于马鹿河流域的一条季节性河流,全长近20km,流经小溪古村落并最终汇入马鹿河。小溪古村落以小溪河为纽带,依山临水而建,形成上坝、中坝、下坝三个大院吊脚楼群和河沙坝、梁子上、下河、茶园堡、三丘田等小院吊脚楼群及零星散布的单体吊脚楼,各院由几栋到十几栋不等的吊脚楼聚集而成。村间小路迂回萦绕,分别在上坝、中坝、下坝三处横跨小溪河,是连接各院坝的要径。整个村落布局呈现出大群居、小散居的形态。
▲ 中坝大院建筑群
小溪古村落的吊脚楼类型以单吊式和双吊式为主,结构形式为典型的木质穿斗式结构,由落地柱和骑柱直接承檩,与穿枋一起构成主要的承重框架。各构件之间采用榫卯连接,不用一钉一铆,却牢固、耐用。小溪古村落的吊脚楼一般为2~3层,底层用于蓄养牲口或堆放杂物,二层住人,三层用以存放粮食及农具等杂物。吊脚楼比较古朴,没有多余的装饰,构件连接处多直接相碰,构件的加工和装配略显粗拙,呈现典型的土家族建筑特色。
▲ 中坝大院民居
中坝大院位于小溪古村落的中心位置,与进村道路相连,在三个大院中规模最大,住有近30户人家,由15栋吊脚楼组成。15栋建筑栋栋相连,沿小溪河岸依山顺势向上布置,背山面水,和谐统一。
▲ 中坝大院街巷
中坝大院原有三进,经过百年变迁,大院主体建筑只剩下朝门和堂屋部分残存,但三进门楼的轮廓及石块铺设的三处天井仍依稀可见,堂屋经过重新装修,目前是大院的公共活动空间。
▲ 中坝大院堂屋
中坝大院的落脚朝门建筑群是小溪古村落的核心建筑,据记载由秀才胡永连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约800平方米m2。落脚朝门建筑呈“八字形”,左侧与一座平地起吊式吊脚楼相连,右侧与一座单吊式吊脚楼相连,中间通过十多级青石板铺成的石梯与村间小路相连。据居住于此的胡姓居民介绍,落脚朝门门体上方原有匾额,门体左右原对称地雕有一对木凤凰和一对木鱼。历经百年,现在只保存有门体左侧的木鱼。木鱼雕刻精致、栩栩如生,衬托着前伸的挑枋,以承接瓦檐。
▲ 落脚朝门装饰构件-木鱼
中坝大院落脚朝门的对面还有一处吊脚楼群,规模比落脚朝门建筑群小很多,住有6户人家,其建筑布局呈撮箕口形式,一正两厢围合成院:厢房面阔五间,高两层,平地起吊;脚楼转签子之间用木梯上下连接,独具特色。
▲ 中坝大院内院
▲ 脚楼转签子之间的木梯
上坝大院
上坝大院位于中坝大院上游的河流冲积区,规模比中坝大院小,住有20来户人家。上坝大院建筑以集中成排布置为主,仅有两处成撮箕口形式布置。平面布局以“一”字形为主,一字形吊脚楼,又称扁担屋,它是吊脚楼的最基本形状,开间按一字形排开,通常有三、五、七、九间,进深一般为三柱四骑、三柱六骑、七柱六骑等。上坝大院共有7栋成排布置的民居建筑, 其中一栋规模很大,高两层,长70m,面阔九间,进深15m,七柱六骑,街檐下设有围栏,形成楼廊,称为龛子,小溪村民称之为签子。签子采用悬挑构造手法,吊脚楼的签子向外突出的部分由挑柱和挑枋承载,挑柱不落地,将屋檐的力经挑枋传递给柱子。挑柱下部被雕刻成金瓜形状,整体上给人以轻灵飘逸、宁静古朴的感觉。
▲ 上坝大院建筑群
▲ 上坝大院民居
▲ 上坝大院一字型民居
下坝大院
下坝大院位于中坝大院下游的河流冲积区,规模也比中坝大院小,住有10来户人家。下坝大院的11栋建筑栋栋相连,布局紧凑。吊脚楼形态以撮箕口形式为主,这种形态的吊脚楼是在一字形正房的两侧加建两座厢房而成,两座厢房对称布置,呈三面围合、一面看天开敞的形式。撮箕口形的吊脚楼最大的特点在于正房与厢房的连接上:正房与厢房用磨角相连,在二者屋脊相交点立伞把柱承托正、厢两屋的梁枋。伞把柱是土家族吊脚楼的特色,其他地方的民居未曾出现过这种结构。
▲ 下坝大院建筑群
小溪古村落充分展示了恩施土家、苗、侗等少数民族的建造技艺。吊脚楼不仅功能实用、形式优美,而且巧妙地处理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小溪古村落是胡姓外族迁居恩施后形成的血缘型古村落,同时也是川盐古道上的古村落,对研究相互融会又恪守传统的土家、苗、侗等南方少数民族干栏式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注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湖北施恩小溪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