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团队:北京规划院信息中心决策模型研发团队
UPSS(城乡规划决策支持平台)自面世以来,以其强大的功能受到了多方关注和好评。与此同时,模型的研究及开发工作也在持续同步开展,目前已有一批新模型加入到UPSS的大家庭。“UPSS新成员”系列软文是对城乡规划决策支持平台(UPSS)的新加内容及模型算法的介绍,城市决策公众号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对其进行持续更新。
区域发展评估模型组
区域发展评估模型组是城乡规划决策支持平台(UPSS)综合模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乡规划决策支持框架在区域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算法支持和典型示范。近年来,区域发展成为了国家的政策热点,一系列促进区域发展政策的颁布昭示着区域研究对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性。UPSS区域发展评估模型组兼顾了传统学科问题,并聚焦当前研究热点,在经典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完成了数据、算法、软件和模型的整合,揭示出区域问题研究中存在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城乡规划决策支持平台区域发展评估模型组涵盖了城市空间扩展综合测度和城市群空间关系分析两个模块,目前完成模型算法并成熟开发的共包括7个独立模型(见下图),模型内容所在课题获得了2017年“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通过了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的验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于国内外期刊杂志及会议。
以下是对城市空间扩展综合测度相关的四个模型简介、应用目的及场景的详细说明。
空间扩展集约度分析模型
模型简介:空间扩展集约度分析模型依据衡量城市空间范围扩展现象的构成,将空间范围扩展速度、扩展强度、空间紧凑度和分形维数四个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出城市空间范围扩展集约度指数,该指数可以从外在空间范围判断城市外延式增长变迁。通过模型计算,得到全国各城市空间范围扩展程度,以总结各城市扩展特点和规律。
应用目的及场景:该模型主要用于反映城市空间扩展的整体规模、强度、速度和趋势;反映城市空间内部紧凑离散程度和判断城市空间内部填充能力与整体形态的复杂程度。模型可应用于区域发展规划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城市发展质量评估等。
城镇化水平评价模型
模型简介: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发展变化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发展根本性转变的原因,体现了产业的转变支撑、城乡社会结构的调整转型、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和资源环境的承载支撑。该模型从构建综合测算指标的角度,通过全面、完整的城镇化水平测算过程,判定我国城市城镇化水平指数。
应用目的及场景:该模型主要用于反映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反映非农经济结构的非农化转变过程;反映地域景观的变化过程以及反映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过程。模型可应用于城市化水平评估、城市发展质量研究等。
空间扩展集约度与城镇化水平耦合模型
模型简介:模型通过构建城市空间扩展集约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分析两个系统要素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程度,通过对其耦合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指数的判读,来反映某地区空间范围扩展集约度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同步性,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水平。在耦合协调度和发展度指数的基础上,为了判断系统之间或者系统组成要素之间良性的相互关系,需构建耦合协调发展度指数。该值越大,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越佳,系统越有序;反之,系统越失调。
应用目的及场景:该模型主要用于评价城市空间范围扩展与城市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可应用于区域发展规划制定、城市化水平评估、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城市发展质量评估等。
城市内部用地结构信息熵评价模型
模型简介:信息熵是一个物理概念,它常在信息论中用于度量系统信息量和不确定性程度。而用地结构是人类对土地利用系统施加的影响,不同尺度干扰对土地利用系统产生不同的反应,这种有序程度可以用信息熵来表达。所以将它应用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评价,来反映用地结构的合理性和有序程度。
应用目的及场景:该模型通过分析城市土地利用性质构成,来反映城市内部用地结构的合理性和有序程度。模型可应用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用地综合效益评价、城市规划实施评估、用地类型对比分析研究等。
下周同一时间
更新城市群空间关系分析的三个模型
敬请关注!
关注“城市决策”微信公众号
及时了解更多城乡规划决策支持模型动态!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city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