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
跨文化艺术史
《跨文化美术史年鉴》集刊(Annals of Transcultural History of Art)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文艺复兴艺术史研究学者和跨文化艺术史家李军教授主编,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已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该书目前已连续出版三辑:《跨文化美术史年鉴 1: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2019)、《跨文化美术史年鉴 2:“欧罗巴”的诞生》(2020)、《跨文化美术史年鉴 3:古史的形象》(2022)。预计2022年底出版第四辑。

1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跨文化美术史年鉴》新书发布暨学者座谈
三年以来,又一个春天降临。尽管疫情仍在肆虐,形势并不乐观,然而,春天依然如约而至,生活和学术仍在进行。不知不觉中,《跨文化美术史年鉴》集刊已经出版了三辑;来自海内外的无数学者和读者,都以自己的方式,为方兴未艾的跨文化美术史事业做出了贡献。正在发行和传播之中那些厚厚的书册证明,人类文化和艺术的交往和传播,较之疫情和病毒更为坚韧、持久和有力量。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相聚在云上;让书页翻动,让思想飞翔;让我们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到故乡。
主持:李公明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
召集:李军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 教授
时间:2022年4月23日(星期六)14时
主办:山东美术出版社

与谈嘉宾
按姓氏笔画排列
”
王云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王玉冬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院长 教授
尹吉男 广州美术学院图像与历史高等研究院院长 教授
龙迪勇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教授
李雪涛 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院院长 教授
李清泉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
朱渊清 上海大学思想与知识史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刘朝晖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系主任 教授
苏荣誉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教授
陈明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吴雪杉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系主任 教授
陆扬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荣新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赵丰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 教授
贺西林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耿幼壮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黄小峰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 教授
董少新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研究员
穆宏燕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伊朗中心主任 教授
2
四季学堂·春季讲座
跨文化艺术史
”
故事为什么要有不同的讲法?——跨文化艺术史漫谈
主持:王玉冬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院长 教授
主讲:李军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 教授
时间:2022年4月23日(星期六)19时
李军,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第八届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巴黎第一大学、法国国家遗产学院、哈佛大学艺术史系高访学者,哈佛大学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客座教授。
3
四季学堂·春季论坛
跨文化艺术史
什么是跨文化艺术史?
主持:郑伊看(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刘爽(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1. 宗教与道德:14世纪蒙古人形象的塑造与转化
2022年4月24日(星期日)19时
神圣血脉:一幅14世纪意大利祭坛画中的“东方三王”形象塑造
郑伊看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图绘恶行:一部14世纪意大利抄本插图中的蒙古人形象及其转换
潘桑柔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2. 生成与转译:漂洋过海的城景图与漆屏风
2022年4月25日(星期一)19时
飞跃欧亚的城景图:从里斯本东方艺术博物馆藏“十三行潘趣酒碗”看“长卷式”城市视野的形成
刘爽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飘洋过海的漆屏风:从维也纳美泉宫“东亚漆阁”看十八世纪欧洲漆器热的转译与跨越
刘夏凌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3. 装饰与图式:大航海时代的汇聚与还流
2022年4月26日(星期二)19时
杂糅与逻辑:从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葡萄牙青花执壶装饰看大航海时代欧亚文化交互
李璠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讲师
汇聚与还流:从《谟区查抄本》民族志图像管窥菲律宾“艺术中转站”的角色与功能
李晓璐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4. 艺术与观念 & 东方与西方
2022年4月27日(星期三)19时
跨文化视野下看“绘画的装饰性”:庞薰琹与波提切利的相遇
杨肖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跨文化视野下看“思与象的变奏”:文人画与西方艺术理论的相遇
董丽慧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
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艺术从来都是一种双向选择和回授的关系,既有纵向流传,更有横向交流——贸易往来、宗教传播、民族迁徙、工艺传承,都会左右文化的变迁和艺术的走向。
长期以来,艺术史主流叙事或为西方中心论所把持,热衷于复述西方从古典、中世纪到现代的所谓发展主线,愈益不能阐释世界各民族丰富多彩的艺术传统和文化实践;或为满足于陈旧的国别史书写方式,致使超越地域与文化的美术史中的交融互鉴现象未能彰显。
“跨文化美术史”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了观念上的创新,更在于用充分的案例,具体演示了跨文化美术史研究的展开路径。它以方法论视野、装饰与物质文化研究、书评、译文和访谈等多种形式,探寻东西方之间艺术的文化语境、图案的生成机制以及不同文化艺术间的交互影响,追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建构过程,并提供讲述故事的另类思路。
扫码关注公众号,收看直播!


欢迎热心读者留言,文末留言点赞数量前三位的朋友将获赠作者签名本《跨文化美术史年鉴 3:古史的形象》(李军主编,山东美术出版社,2022年)一册!
相关链接:

美术遗产
”
Art & Heritage
美术 考古 建筑 遗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美术遗产):活动预告丨《跨文化美术史年鉴》新书发布暨系列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