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道林、王健、张倩、段文技等,著
中国大地出版社2022年版
内容简介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进入快速工业化阶段,大气、水、土地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自然资源过度消耗,可更新资源的自然更新速度远远慢于人类采伐索取的速度,化石能源快速增长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构成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灾难。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如何考察与量化环境与自然资源损耗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与影响,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了《21世纪议程》。在这一系列背景下,1993年联合国发布《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成为第一本国际环境会计手册,随后许多国家开始或采用、或借鉴SEEA体系探讨适合本国需求的资源环境经济核算框架,如菲律宾的环境与自然资源核算计划(ENARP)、荷兰统计局的包含环境账户的国民核算矩阵(NAMEA)、欧盟统计局的欧洲环境经济信息收集体系(SERIEE)等。
我国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这些为全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核算体系和核算方法,博采众长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准确、全面、客观地认识与比较国际上不同核算体系的特征及技术体系非常重要。
《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国际比较与借鉴》主要从国际上主流的自然资源核算体系、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入手,梳理比较联合国SEEA及各国在核算主体与范围、核算方法与路径等方面具体做法,归纳与比较异同,并将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与国家发展阶段、核算需求以及核算的实际应用情况与核算延续时间等结合起来考虑、讨论,为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框架提供借鉴。
《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国际比较与借鉴》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系统梳理与介绍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的著作,第一部全面展示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账户设置的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对国际上各种核算体系进行比较归纳分析,下篇重点选择国际上主要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介绍其具体做法,包括联合国的SEEA、挪威的NOREEA、荷兰的NAMEA、加拿大的CSERA、美国的IEESA、澳大利亚的AEEA等,采用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清晰直观地展示了核算账户及指标体系。
该书由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朱道林、王健、张倩、段文技等著,是以朱道林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19JZD013)的阶段性成果。在当前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科学有效地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希望该书能够为国内同行了解与借鉴国际经验提供一些参考或线索。
目录
审核 | 王健、吴昭军
编辑 | 邢琦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土地学人):新书推荐 | 朱道林等著《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国际比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