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四万余株古树名木当中,海棠树并不多见,但从2019年至今,在文物部门和园林部门的持续推动下,万寿寺内13株海棠树被认定为二级古树,并有望于今年安装古树铭牌。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万寿寺,是大运河文化带北京段保存最完整的明清皇家寺院,海棠古树的认定保护,为万寿寺增添了一处“活文物”。

位于西三环北路18号的万寿寺,素有“京西小故宫”之称,现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正处于闭馆修缮期。近日,北青报记者探访万寿寺,西路行宫院内生长着13株婀娜多姿的海棠树,与古建筑相互映衬,不时有鸟类在树梢上停留,古朴的庭院内一片生机盎然。

海棠系蔷薇科植物,相比院内的一株刺槐,海棠树虽明显低矮,却更显俊秀,平均树高在5米上下,主干高出地面约60厘米处开始分枝,大枝向周围延展撑起树冠。“每年4月中下旬海棠花开,行宫院内满园春色,这是万寿寺一道独特的生态景观。”北京艺术博物馆后勤管理负责人陈超说。
古海棠需达到怎样标准?记者查阅《北京市古树胸径分级对照表》,海棠树胸径≥80厘米,为一级古树;胸径≥35厘米,为二级古树。胸径,即树木主干带皮直径。记者选取其中一株海棠进行测量,胸围达到150厘米,换算其胸径约48厘米,达到二级古树标准。
陈超介绍说,行宫院内的13株海棠树,均已达到北京市二级古树标准,古树编号已经确定,古树铭牌将在今年由市园林绿化局统一制发。在此之前,万寿寺登记古树为34株,包括国槐、银杏、侧柏、桧柏、楸树。此次认定保护海棠树,让万寿寺登记古树增至47株。
海棠树在北京比较常见,而达到古树标准的却是凤毛麟角。除万寿寺海棠古树,在西城区的纪晓岚故居,曾生长有两株海棠树,其中一株毁于上世纪60年代,幸存下来的一株现为北京市一级古树。

为保护好珍贵的“活文物”,近日,北京艺术博物馆邀请北京绿化基金会组织专家,为万寿寺海棠古树会诊。专家组在北京林业大学沈瑞祥教授带领下,由颐和园海棠专家王爽、绿地养护专家赵晓燕共同检查了每一株古海棠,并给出四项养护建议:
首先,大多数古海棠截口保护不当,造成树体腐朽,专家建议彻底清除腐朽组织,再进行防腐处理,树干底部树洞腐朽范围较大、树体倾斜严重的,建议增加支撑保护。
其次,一些古海棠存在腐烂病、木腐菌、蛀干害虫侵染危害,专家建议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开展有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

海棠花开并非多多益善。专家注意到,目前部分古海棠枝干过密,开花量过大,建议适当疏花疏果,减少养分消耗,同时修剪部分过密枝、细弱枝,减少树冠负重,以防风雪灾害造成折损。
考虑到万寿寺未来将对公众开放,专家建议改善古海棠的生长环境,清除杂树,适时改良土壤,同时增加护栏,防止人员踩踏造成古树周边土壤板结。
2018年万寿寺
全面启动修缮工程
万寿寺,原称聚瑟寺,其辉煌始于明朝万历年间,为皇家敕建寺院。清代康熙至光绪年间,万寿寺经历过四次大规模重修与扩建,遂具现规模,占地面积约31800平方米,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于一体的皇家佛教圣地。
万寿寺坐北朝南,建筑格局分为三路,中路为主体建筑、西路为行宫、东路为方丈院。西路是在乾隆年间改为行宫院,行宫前部有御膳房、御茶房、大殿和明廊,后部有假山、小亭和爬山廊,环境极为幽静。慈禧太后往来于紫禁城和颐和园时,会在万寿寺拈香礼佛,在西院行宫享用茶点。
1979年,万寿寺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后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以收藏展示明清时期的艺术品为其特色。2006年,万寿寺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15日,万寿寺修缮工程全面启动,修缮总建筑面积10689平方米,这是继1893年慈禧太后六旬庆典修缮之后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整体保护修缮工程。(部分内容引自《海淀历史文化研究》)
内容来源:北京青年报,部分有删减
相关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中轴线申遗推动老城保护与复兴,千年古都舒展新画卷
历史上北京地区哪儿的牡丹最负盛名?
北京曾经有过多少个名字?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公众宣传平台,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光明网提供运营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和专业全媒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万寿寺又添“活文物”,13株古海棠获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