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沧州渤海新区全域旅游智慧服务中心
——
● 参与部所:建筑分院综合研究所
● 协作所部:建筑分院设计六所、建筑分院结构优化研究所、建筑分院机电工程设计所、风景园林二所、林波荣工作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昕工作室
● 项目地点: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
● 项目规模:建筑面积8724.1㎡
● 建筑高度:61.5m(完成面最大高度)
● 完成时间:2021年12月(主体验收)
一
项目背景
沧州渤海新区港城区属渤海湾重度盐碱地区。由于含盐量高加之建设取土的需要,形成众多寸草不生、沟壑纵横的废弃坑塘,特别是靠近城区的贝壳湖区域一度成为烂泥坑,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质量。
针对这一特殊条件,渤海新区按照“宜水则水、宜绿则绿、水绿结合”思路,在废弃坑塘上建成了集休闲健身、排水蓄洪等功能于一体的免费开放式公园——贝壳湖公园。
贝壳湖景区的开放,点燃了沧州渤海新区创建旅游示范区的“火炬”,在“国际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下,全域旅游规划逐步落地,为加强沟通交流、满足成果展示、旅游管理、规划决策、高端论坛、新闻发布等功能需求,渤海新区全域旅游智慧服务中心项目就此启动。
二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贝壳湖公园湖心岛上,周边环境优美,地势开阔,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项目区位
项目占地面积约3.765公顷,建筑面积8724.1平方米,建筑由南翼、北翼及中央大厅三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为静态和动态展示区、学术报告厅、新闻发布厅等。
建筑设计充分挖掘港口文化、海洋文化,以蓝白色为立面总基调,以“风帆”为造型,采用空间曲面设计,体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美好寓意。

整体效果图
建成效果
三
设计亮点
1、采用开放共享的方式打造灵活高效空间
采用“两翼一中庭”设计划分空间,通过中央大厅及上空二层连桥把南翼、北翼两个大跨度空间联系起来,后期各部分可独立管理运营,亦可作为整体使用,合理解决了空间利用与后期管理运营的问题,有效地提升了各空间的使用效能。

空间组合多变,后期管理运营灵活
建筑位于湖心岛,视野开阔,景观效果良好。为保证设计与周边环境的相互融合,设计在建筑中部设置带状辅助空间,四周采用通透的玻璃幕墙,最大化地实现内部空间与外部景观环境的相互渗透,加强室内外空间互动与交流。

内部空间与外部景观环境相互渗透
通过室外屋顶花园、休憩台地、景观设施等室外空间设计,建筑功能与周边环境进一步融合,通过营造不同维度环境空间,增强体验者参与性与互动性。

建筑室外节点设计
2、全面贯彻绿色生态技术
该项目以国内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及美国LEED金级标准的双认证为标准,根据地域特色,结合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等要求,在方案设计时制定绿色建筑策略及技术体系,并在施工图设计中全专业深化完善绿色设计,施工中配合实施落地,切实打造绿色生态建筑。
绿色 技术 |
建 筑 |
结 构 |
暖 通 |
给排水 |
电 气 |
景 观 |
合计 |
数量 |
16 |
7 |
19 |
6 |
10 |
10 |
68 |
各专业使用共68项。其中暖通专业采用地源热泵设计,要比电锅炉加热节省2/3以上的电能,比燃料锅炉节省l/3以上的能量;由于地源热泵的热源温度全年较为稳定,一般为10℃一25℃,其制冷、制热系数可达3.5一4.4,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相比,要高出40%左右,其运行费用为普通中央空调的50%一60%;此外,设计采用热回收新风机组,有效节约能耗;电气专业光伏发电量满足项目用电需求3%;景观专业在北翼设置了屋顶绿化并且穿插光导照明,既增加空间趣味性又节约能源消耗。
目前,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已取得。

绿色生态技术应用

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
3、多专业全过程数字化设计——发挥数字化设计引领作用,最大化地呈现设计效果
设计由方案招投标开始,涵盖方案深化、施工图设计、景观设计、照明设计等内容,同时参与地源热泵、展陈、钢结构深化、幕墙深化、装饰屋面深化等相关设计。
设计团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全程参与及把控各个设计阶段。在建筑设计、钢结构深化、幕墙深化、金属屋面深化等重要阶段,利用精确的三维模型指导施工,严格控制设计效果,最终使设计愿景完美落地,最大化地呈现设计效果。

同角度、不同设计阶段效果展示
工程图纸设计过程中,设计充分发挥BIM平台设计的引领作用,形成了以传统施工图设计为基础、BIM设计为核心、精确的三维模型为辅助的设计体系,确保设计与施工深度衔接、有效传导,通过精准化设计,大幅度提升设计质量。

数字化设计与施工的深度配合
4、先进技术应用及创新
-
配合施工单位解决鱼鳞幕墙构造难题,并获得专利
在对幕墙常见问题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与幕墙深化团队深入配合,针对地域特色,同时考虑幕墙技术难度、加工难度可控等角度出发,经过试验、加工、开模等,设计出一种可灵活调节、单块自由拆卸更换的挂接式幕墙——鱼鳞式幕墙。并协助深化团队对幕墙形式、构造、施工工艺等进行专利申请。

幕墙设计、调试、开模过程

幕墙完成效果
-
竹节桩新技术应用
在盐碱性淤泥质地基的情况下,结构基础采用竹节桩新技术,使承载力提高30%,摩擦力提高10-30%,与普通灌注桩相比,有造价低、施工速度快,耐久性能好等特点。

四
经验总结
1、设计、施工过程全程参与,为后续类似项目积累宝贵经验。
发挥责任建筑师的作用,配合各阶段深化、专项设计,在解决施工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施工例会、施工决策、施工研讨会、进度安排等施工环节,为后续多专业、全过程项目设计积累了宝贵经验。
2、以工匠精神,精雕细琢,最大化地呈现设计效果。
设计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认真打磨,反复推敲,考究细节…设计师要有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敢于创新,才能使设计效果最大化的呈现。
3、利用平台优势,凝聚团队力量,铸就精品设计。
面对多专业,多环节的设计内容,需要多团队的共同配合。设计要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取长补短,协作共进,才能铸就精品。
设计团队
建筑—建筑分院综合研究所:吴博、程燕立、吴召辉、刘世栋、王云龙
建筑分院设计六所:杨宇昕、王男、孙山
机电—建筑分院机电工程设计所:李高楼、解英、王司空、张玥、孙玉武、王鹏、杨莉、赵洋、尹大鹏、晋存田、田英
结构—建筑分院结构优化研究所:陈春材、张凌、武立柱、徐梅娜、牟艳君
景观—风景园林二所:侯芳、张筱林、孙媛媛
绿建—林波荣工作室:肖伟 郑天添 左慧嫄 白洋 胡博涵 黄丹 董思航
照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昕工作室:张昕、赵晓波、韩晓伟、周轩宇
专家点评
项目的设计比较前卫,开放空间灵活分割,室内外交融,适合于展示体验的功能落位;中性化的空间具有更大的潜力。项目的设计手法与工具现代化,值得肯定。与此同时,设计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绿建三星、幕墙专利、建筑科技含量较高都是加分项。项目过分开放的形体设计,会使人不确定的感受增加,在这点上,略有不足。
”
项目设计理念清晰,后期完成度高;设计深化、实施阶段非常见功力。在新材料、绿色技术的运用上比较出彩,最终的完成整体效果较好。
”
编辑/排版|王淑芸
封面图/头图|郑慧晴
供稿|清华同衡 建筑分院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沧州渤海新区全域旅游智慧服务中心 | 建筑设计和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