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作为联合国人居署最佳实践倡议案例,苏格兰芬虹生态村(Findhorn Ecovillage)一直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技术应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积累,芬虹生态村在绿色建筑、生态种植、能源系统、可持续教育、社区共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展示了人们对可持续人类居住地的思考,其发展模式也为当前苏格兰“20分钟邻里”理念的推广和实践提供了参考。
本文字数:5293字
阅读时间:16分钟

芬虹生态村鸟瞰图
来源:www.ecovillagefindhorn.org
1991年,罗伯特·吉尔曼(Robert Gilman)和黛安·吉尔曼(Diane Gilman)为丹麦的盖亚信托(Gaia Trust)撰写了名为《生态村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小区》的研究报告,其中首次提出了生态村的定义:生态村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了让社会、环境、生态能够永续发展并持续到遥远未来的理念型居住聚落。到90年代中期,全球许多社区开始有意识地自称为“生态村”,从那时起,生态村运动蓬勃发展并蔓延开来。1995年国际性NPO组织全球生态村联盟(Global Ecovillage Network, GEN)成立,旨在推广生态村设计,使得分布在世界各地有相同理念的成百上千个小型生态村项目能够彼此建立联系,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GEN进一步明确生态村的核心是生活方式的转变,保证所有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功能区都在步行可达范围之内。此外,还总结了生态村的一些特征,使它们有别于其他农村的生态再生计划:
1.重新发现与社区生活的健康可持续关系;
2.居民有深度的社区归属感,能感觉到彼此之间的支持和协助,相互的责任、尊重以及支持多元化与差异;
3.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建立分散的能源系统、本地化粮食系统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获得对水―食物―能源―生态系统关系的控制;
4.通过景观建筑、零碳建筑的建设和现有建筑的改造,对现代建筑理论和实践做出贡献;
5.通过在生物区域边界内重新设计生产方法和消费模式,使经济本地化。
芬虹生态村位于苏格兰东北角,位于莫瑞斐斯海岸边。20世纪60年代,三名失业青年来到芬虹海边村庄的拖车屋栖身,他们开始在荒凉的沙地上开辟菜园,透过冥想聆听遵循大自然的引导,帮助植物茁壮成长,在海边的盐碱沙地神奇地种出了卷心菜、草药和鲜花。随后,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并定居下来,成为芬虹生态村发展的开端。20世纪80年代,芬虹生态村项目启动大规模建设,以相互支持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低环境影响的生活方式为目标,开创了一种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将精神、社会、生态和经济四个方面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可持续性的外部环境,如生态住宅、污水处理和可再生能源等技术,解决了人类的内在生活,让人们体验到作为一个相互支持的生命网络的一部分,形成一个共识社区。项目案例于1998年、2018年两次入选联合国人居署最佳实践倡议,证明20年后的芬虹生态村在可持续人居建设方面仍是世界领先的开拓者,并为苏格兰城乡社区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模式。

芬虹生态村区位图
来源:www.findhorn.org
生态种植
低碳环保理念贯彻于整个生态村的发展,各项生态技术的运用让芬虹村的碳足迹仅略高于英国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与自然生态和农业生产系统的共生共赢,是芬虹生态村生活的核心。1994年,生态村建立了一个名为“地球共享(Earthshare)”的英国第一个社区支持农业(CSA)计划,该计划以有机和生物动力农业方法为基础,增加当地有机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随后该计划从5英亩扩大到25英亩,新增了多个基地,目前满足了社区70%以上的新鲜食品需求。其中主要种植地与芬虹基金会合作建立的市场花园,为基金会的厨房提供大部分蔬菜水果,多余蔬菜一般留给本地家庭购买。此外,公共住宅旁有共享花园,许多居民会在自己的家园周围种植食物。近年来还出现了“根、芽和叶”等新农业项目,他们从当地分散的种植者那里采购水果和蔬菜,在网上商店实行每周订单制销售,减少了食物浪费,丰富了农业供应渠道。
为保证可持续发展,芬虹生态村的蔬果种植延用了环保生态的方法,让贫瘠的沙地变为富饶的腐殖土。本地原来的土质,由于保水性差、蓄水力弱,土温变化较快,且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导致土壤保肥性差、营养贫乏,并不适宜植物种植;而采用植物和厨余垃圾等有机肥料经过长时间腐烂发酵后形成腐殖土,保留了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潜在肥效高,尽量减少人工化肥农药的使用,让蔬果生长得更有营养更健康。朴门永续理念经营花园菜园,让芬虹村处处充满生机。通过本地农产品的自给自足、自然环保的种植方式、农产品有计划地生产消费,有效减少了芬虹村的“食物里程”1。
生态建筑
建设零碳建筑和改造现有建筑,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环保目标提供了最具成本效益和最直接的策略。不论是建材选择还是建造方式,芬虹生态村全部秉承“绿色环保健康”的理念,做到无污染、无毒害、无放射性,充分保护了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目前这里建立起125座生态建筑,通过制定尊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建设方案,形成了环保、节能的独特建筑体系。英国生态房屋建设的首个技术指导性文献《绿色建筑指南》,大量参考了芬虹生态村的研究和建设经验,帮助生态村成为当地、全国和国际环境教育的主要案例。
例如,在房屋建材的选择上,芬虹村坚持使用最为普通的石料、木头、稻草等天然物品作为建筑材料,建材可循环回收再利用,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废弃物。建筑使用被动式太阳能设计,通过三层隔热玻璃窗、低辐射窗户涂层提高房屋能源效率,其隔热性能是苏格兰建筑法规要求的 2.5 倍。开发“呼吸墙”结构,控制空气和蒸汽的交换,使得建筑的结构与人有益地相互作用,以调节湿度和空气质量。通过不断试验新的建筑结构和技术,继续为建筑环境提供创新的生态解决方案。为优化建筑资源配置,芬虹生态村于2019年启动资产更新计划,用更高规格的、符合使用新需求的生态建筑替换早期的旧建筑。
生态能源及水处理系统
芬虹生态村在坚持倾听自己、感受自然等精神途径的同时,也十分重视节能减碳、循环利用等技术运用。目前生态村已建造4座风力发电机,总容量为750千瓦,2019年时生产电力可满足全村95%的能源需求,剩余需求通过光伏发电和可再生能源进口得到满足,这意味着生态村当年用电量实现了零碳排放。现在芬虹村正在探索研究氢燃料电池的生产和使用,目标是继续扩大可再生能源的来源与使用范围。
芬虹生态村建成了欧洲首个 “生态机器(Living Machine)”污水处理设施,通过一套完整有序的天然生态系统,对生态村所有住宅和公共设施产生的污水进行清洁。污水透过在地下的过滤系统高温加热杀菌,来到生态净化区,通过植物将废水层层净化变成可用来冲马桶或浇花的干净水源,终极目标是流到鱼池,形成另一个小型“池塘生态圈”。这项技术不仅能够满足新的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而且不使用化学品,成本相对低廉,是高能耗、化学密集型处理向生态化处理的转变,为在世界各地推广生态水处理技术提供了研究和教育样本。
凝聚共识的芬虹生态村
社区生活也是芬虹生态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多元中看见一致性”是生态村的特色之一。从最初3位创始人到如今700多位居民,生态村凭借其独特的生态魅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居民在此和谐共处。他们拥有不同的国籍和不同的宗教背景,通过认同生态村理念,遵守社区共识,发现彼此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殊途同归。善待自己、他人和环境的共同目标,其实都要回归到自己和自己相处、人和人相处,以及人和自然相处的练习上。为了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感,成立新芬虹社区协会(NFA)作为社区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决策平台,将居民个体和社区组织联结起来。每周出版《彩虹桥》刊物,及时公布社区内的会议纪要和决定、社区建设活动安排和各项服务。另外,照顾儿童、老人和病人是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形成了关注这些重要任务的社区团体。

芬虹生态村住宅屋顶的光伏发电板
来源:参考文献4

芬虹生态村污水处理系统
来源:www.findhorn.org
生态建筑小案例:“稻草屋”

稻草屋
来源:ecovillagefindhorn.org
“稻草屋”是会呼吸的建筑。秸秆压缩成捆的草砖代替钢筋水泥作为墙面,这是一种生态化的建筑材料,其节能性优越,生产工艺和施工方法简单。房屋白天吸热、日落后释放热能,具有调节室内温度的效果。草砖墙作为隔热材料,冬季比普通砖瓦房节省取暖费60%以上,成本低廉且有益健康。
生态建筑小案例:“酒桶屋”

酒桶屋
来源:ecovillagefindhorn.org
“酒桶屋”是使用巨型威士忌酒桶造出的房子。芬虹河盛产麦芽威士忌,清澈纯净的弗里斯淡水域为威士忌的酿造提供了优质水源。废弃的威士忌大酒桶被巧妙地回收,用来建造霍比特小屋,十分突显当地特色。房屋的构造既有单间酒桶小屋,也有精心设计的两层独栋。
芬虹生态村在规划建设时考虑通过设施与住宅布局,让居民在参与社区活动、共享设施时传递可持续价值。芬虹生态村内建设了社区中心、儿童游乐场、集合公寓、艺术中心、运动场、环球大厅、自然保护区等空间,为丰富的社区生活提供了场所。作为核心的社区中心为居民和访客提供厨房、餐厅、休息室、会议和社交空间,居民可以在这里共享三餐。集合公寓设有共享活动室、洗衣房、自行车棚和公共花园区域,底层专为长者及行动不便人士设计,布局强调连接重要的公共空间。生态村以树林、果园和浆果灌木作为自然走廊分隔各个区域,为本地生物提供聚集地的同时,也为周边学校和当地社区提供活动场地。

芬虹生态村建设布局图
来源:www.findhorn.org
半个多世纪以来,芬虹生态村将相互支持的社会文化环境与低环境影响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成为一个鼓舞人心的可持续发展的样本。为了让社区生活更有活力,芬虹生态村通过打造时尚的自然生活空间与丰富的活动,吸引外界人们亲近自然,使更多年轻游客不断涌入。生态村邀请了很多学校、家庭、团队来此进行不同形式的生活体验,有静心体验周、社区生活探索、志愿者、短期度假等短期类活动,也有长期学习定居等。


芬虹生态村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价图
来源:ecovillage.org
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生态定居点,吸引着个人和专业发展的创新者,芬虹生态村成立芬虹基金会大学,开发了一套全面的可持续教育课程项目。课程基于生态村社区的经验,与其他领先的培训机构合作,提供一系列以人为本的专业发展指导,内容包括社区体验、商业和专业技能、可持续生活和艺术等。项目被许多大学和学校团体以及专业组织用作教学资源。另外,还成立了联合国训练研究所附属培训中心,目前已举办了100多场研讨会,讨论与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生物多样性、低碳住房、可持续发展目标、循环经济、绿色就业、地方和生物区域粮食系统、氢能相关的政策制定和技术问题等许多主题。
芬虹基金会本身是一个教育慈善机构,生态村内大部分的研讨班、会议和活动都由其主办,来自生态种植或外部经营等方面的收入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活动在社区内循环利用,并带动了一系列多元化的具有生态和社会意识的企业和项目产生,包括盖亚教育(提供可持续社区开发课程设计)、生态村研究院(设计和实施乡村可持续发展方案)、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和建设自然污水处理系统)、Ekopia信托基金(从事社区公益投资)、马里艺术中心(从事本地视觉艺术研究)等。另外,生态村还启动了名为“EKo”的地方货币方案,鼓励社区企业之间的贸易,降低银行费用和利息成本,为风力发电、经济适用房等社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本地化,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经济样本。
芬虹生态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区模式,是低碳未来的实验基地,一直在探索为保护环境和建设高质量人居生活提供解决方案。GEN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和生态村合作,创建了生态村影响评估工具,通过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合作来衡量生态村的各项贡献,进一步激发优化发展的行动。对照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内容,芬虹生态村在“消除饥饿”“健康福祉”“优质教育”“气候行动”“陆地生态”“清洁能源”等目标上取得较好成效反馈。目前正在制定建设虚拟社区、在线社区服务平台和提供在线指导项目的政策,为世界可持续社区发展和教育提供更多样板。
“20分钟邻里(20-minute Neighbourhood)”作为当前国际热门趋势,苏格兰政府已将此举作为新区域规划框架中的优先事项,2020年苏格兰政府计划提出与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在城乡居住区推进“20分钟邻里”建设,通过完备的社区基础建设让人们可以在一定步行范围内实现大部分日常需求,旨在限制社区碳排放,促进居民健康福祉。GEN对生态村的核心要求之一是所有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功能区都在步行可达范围之内,同时芬虹生态村坚持环保低碳、本地归属的价值凝聚和实践,在大幅降低碳足迹的同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这与“20分钟邻里”的目标一致。半个多世纪的经验证明这种由社区主导的社区可持续发展举措行之有效,也为今后苏格兰城乡社区向“20分钟邻里”过渡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寻求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是当下城乡社区建设的主旋律。在“十四五”期间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乡村建设应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积极探索。当前以“20分钟邻里”为代表的社区发展转型正在世界多地展开,芬虹生态村作为国际生态乡村社区的著名案例,在绿色建筑、循环利用系统、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多年实践探索成效显著,展现了由社区主导的可持续邻里建设的有效模式,可以为上海大都市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活圈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和经验。
1 食物里程:食品或者食品原料从产地运输到消费者餐桌总共需要运输的距离,作为影响碳排放的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①Ecovillages-prototypes of 20-minute Neighbourhoods, 2021.
② Findhorn Foundation Annual Report, 2020.
③Building an Island of Sustainability in a Sea of Unsustainability: A Study of TwoEcovillages, 2020.
④Current Thinking on sustainable Human Habitat: the Findhorn Ecovillage Case, 2018.
⑤ ecovillage.org
⑥ www.ecovillagefindhorn.org
⑦ www.findhorn.org
作者 | 田 菲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土分院
本文来源:规划上海SUPDRI

征
集
公
告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地方实践】浙江嘉兴发布全域未来乡村生活圈建设导则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创新!浙江省印发《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上海发布全国首个《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打造村民乐享、游客倾心的美好家园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城市规划):城市瞭望 | 苏格兰芬虹生态村:面向未来的可持续乡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