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申报所部:综合研究所
▲ 协作所部:风景园林中心
▲ 项目地点:山西省吕梁市兴县黑茶山
▲ 项目规模:总建筑面积5055.21㎡
▲ 完成时间:2020年12月竣工验收通过
山西兴县黑茶山四八烈士纪念馆副馆
英雄精神再启航,坚守信仰续前行
01 项目背景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作为革命老区,曾经是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延安联系各抗日根据地的交通枢纽。兴县也是王若飞、叶挺等我党我军重要人物牺牲的地方,在兴县黑茶山发生的四·八空难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损失。

图片源于网络
历史事件细节: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国共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因谈判的多个决议遭到国民党严重阻挠,1946年4月8日,王若飞等携带同国民党谈判的最后方案,乘飞机离开重庆返回延安,准备向中共中央请示汇报;由于天空阴雨,飞机迷失方向,超越延安,下午2时,飞机在山西吕梁市兴县黑茶山南麓浓雾中撞山坠毁,同机17人全部遇难。
自2004年兴县的“四八”烈士纪念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成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以来,兴县县委、县政府在上级党政部门的支持下为深入持久开展红色旅游做了大量工作。2014年初受馆方委托,由清华同衡风景园林中心负责纪念园的规划方案及景观提升,建筑分院负责四·八烈士纪念馆副馆方案深化及施工图设计。

副馆建设前四八纪念馆主馆

四八纪念馆副馆建设后(图右)
副馆总建筑面积为5055.21㎡的中型博物馆,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做为兴县黑茶山纪念园的开篇形象,强调给游客最直接的视觉感受。展馆主要功能分为两个展区,地上一、二层为“四·八”事件中的C-47运输机展厅及相关展示教学主展区;半地下室预留生态标本展区。

新建副馆效果图及C-47飞机资料
● 副馆的建设即要体现历史事件真实性,展示历史人物的功绩,又要重点复原历史物件。承载着缅怀,追思,传承红色精神的意义。
● 副馆定位为纪念园区的红色精神化标志物,成为纪念园总体规划布局中的“封面“。
02 建筑亮点
如何通过建筑设计和独特视角,来展现红色教育主题?
1、打破传统布局思路,力求主题创新

总平面规划方案对比
将副馆选址于主馆侧前方,而非其附属位置,与新旧主展馆交相呼应。落成后与纪念园主景观带形成较好的空间层次,同时奠定了其作为红色旅游景区的开篇形象的建筑地位,其地位不逊于主馆。

建成照片——景观轴线与副馆建筑
2、紧扣红色主题提取设计元素,造型设计体现红色记忆

方案设计图(风景园林中心提供)
五角星是一个醒目的、形状完美的几何图形,内外角中心对称呈辐射状,同时五角星中任意线段上的比例必定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正因为五角星这种形状,给人们权威、公正、公平、稳定的印象。五角星还具有“胜利”的含义,用到建筑上,可以强化和渲染红色纪念建筑的主题性,标志性。“五角星”同时与主馆“镰刀锤子”形象相呼应,贴合红色主题。



方案设计图(风景园林中心提供)
正五边形展厅占地面积小,展廊变化最丰富,与五角星屋顶最契合,且利于飞机展品的运输。同时,内接五角星尖端指向延安方向,象征着失事飞机找到航线,重新启航。鼓舞后辈坚持党的信仰,不断传承红色精神。



建成照片——飞机跑道指向延安方向
3、 “光、影、空间”的塑造与“人、事、物”的情感升华
(1)红色纪念馆建筑附带展示属性。纪念馆不在是单一的存放照片和遗物的房子,是通过建筑外部形体美、内部光与影的时空变化,成为展品重要的一部分。是用来寄托烈士们精神信仰的载体,是提供后辈缅怀英雄和憧憬未来的红色圣地;

效果图——缅怀之心,理想之光
展厅顶部大跨度钢结构五角星天窗,将阳光洒下展厅,象征着革命之光永不熄灭。

效果图——时光的定格
展厅主立面的超白玻璃幕墙,是飞机的展示窗口。它让时光在这里凝固,C-47运输机带着五星光芒下的理想和革命家们伟大的精神,也定格在回到延安的梦想之路上。

建成照片——屋顶五角星采光天窗
(2)红色纪念馆展陈注重情感动线。为了避免参观流线单一,设计师通过对大小、高低、内外展陈空间和主线的交织渗透,让参观者随着展览主题的递进,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互动。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展示物通过展览流线设计,层层递进,最后达到情感升华,增强红色教育感染力。

各层参观动线示意图




建成照片——室内展陈
03 社会影响

宣传片

图片转自山西吕梁旅游相关网站
● 新馆成立后“四.八”烈士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 “四.八”烈士纪念馆园区成为山西省重点文保单位;
● 项目成为山西省吕梁市及各县政府网站红色主题宣传内容;
● 试运营期间五一节假日接待游客3万人;包括政府机关、部队、中小学校及散客。
04 项目总结
本工程是建筑设计与红色主题的完美契合
利用建筑的视角表现红色教育主题。充分研究分析展示主体,通过合理的平面组织、空间构成、图形符号来展现真实的历史事件,挖掘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精神内涵。通过建筑的视觉表现和细部设计,传达对革命英烈的追思和红色基因的传承;
利用建筑设计推动红色教育基地的发展。本项目的建设意义除了回顾革命历史,教育和警醒后辈,同时也是本地区进一步发展特色红色文化旅游、扩大社会效益的奠基石。
工作团队
综合研究所:程燕立 刘世栋 吴召辉 王云龙 冯汗鹏
机电工程设计所: 尹大鹏 赵洋 张玥 田英 张旭 李晔
结构工程设计所: 徐珂 王雪慧 董桥丽
风景园林中心:付倞 胡子威 杨展展
编辑/排版|孙青
供稿|清华同衡 综合研究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英雄精神再启航,坚守信仰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