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国乡村发展开启了新时代,也对乡村规划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面向全国发起了“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活动”,至今已经连续举办6届。竞赛设置了3个竞赛单元和指定、自选两类基地,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均要求以真实村庄为对象。

前5届竞赛累计吸引了2万余师生参与,参与高校达247所,超过9成开设城乡规划专业的高校院所均参加过该竞赛,竞赛对于推动乡村规划教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竞赛规划设计对象的村庄达912个,遍及全国除港澳台的所有31个省级行政区的217个地级市及自治州,共589个区县,产生了非常广泛的社会影响。

回顾这一赛事的发展和组织方式,以及组织赛事的初衷,不仅对于通过竞赛推动乡村规划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依托学会这类学术平台来积极推动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发展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

 表1 | 不同竞赛单元成果要求及参与情况

【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

 图1 | 2017-2021年大学生竞赛参与情况


1

有序的组织方式,为促进乡村规划教学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紧密结合教学过程和师生共同组队的组织方式,激励了高校对教学活动的积极支持。在时间安排上,指定基地的调研及学术活动放于暑期便于结合各校实习安排,成果制作则放于秋季以便与大多数高校的乡村规划教学安排对接。在报名上,限定参赛团队学生不超过6位、指导教师不超过3位,相比大多高校规划设计教学师生比明显较高,报名表格必须加盖院系公章提高了高校组织的参与程度,这些举措对高校积极加强参赛组织并配置更好资源发挥了促进作用。

权威、开放、公平的竞赛秩序和适度倾斜扶持,激励了教学相长的积极性。其一,规划学会组织并颁发证书为竞赛的权威性和公平性提供了重要保障。其二,主办方采取多方面举措,兼顾承办单位诉求的基础上重点强化了评审的公平性和权威性。其三,主办方特别强调对偏远地方和新办专业高校的支持,明确在参赛名额上给予保障,加之由承办方提供部分差旅资助等,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偏远地方高校和新办专业高校团队积极报名。至今,获奖团队涉及128个院校,占全部参赛院校总量的半数以上,传统著名高校(老八校)获奖仅占比三成,充分展现了竞争的激烈性,鼓励了更多高校积极参与。

【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

 表2 | 2017-2021年竞赛方案获奖及获奖院校情况

搭建平台汇聚多元力量,共同助推全国乡村规划教学交流及发展。其一,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学或教育研讨会,推动高校教学交流的同时,积极呼吁各界共同参与乡村规划建设人才培养。其二,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担任评审组长并总结评委意见进行公开点评。其三,每年的获奖作品及专家点评意见都集结出版,不仅很好地保存传播了重要学术资料,也对一些新开办专业及师资明显较为薄弱的高校提供了很好的教辅材料。

【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

【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

【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

【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
 图2 | 2017年全国首次乡村规划教育论坛及《共同推进乡村规划建设人才培养行动倡议》

【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

 图3 | 2020年8月:线上讲座海报

【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

2019年上海

【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

【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2019年广东韶关

【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

【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

2021年陕西西安
【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 图4 | 专家点评
【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 图5 | 出版成果


2

积极优化任务要求,引导教学从对象内容到定位和方法的全面发展

规划对象和内容上,从聚焦村落建设实体向关注村域全地类全要素转变。2018年国家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将村庄规划纳入详细规划后,客观上也对乡村全域全地类统筹规划提出了直接要求。总体来看,短短几年时间里,大学生竞赛获奖作品已经在响应国家战略导向上有了长足进步。附图选取的2021年获奖作品,已经展现出参赛团队在村域全地类层面上的统筹布局思考。 

【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
 图6 | 2021年作品《湘子遗韵·五资共济》部分成果
资料来源:重庆大学团队参赛作品。
规划方法培养上,从注重美好目标描绘向注重规律研究和沟通能力培养拓展。从获奖案例中可以看出,图画展现美好目标的技能仍然较好地传承,并且通常内含了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的关怀,各团队普遍为此投入了较大精力且占据了较大篇幅。除此外,真实的调研基地,以及为此走出校园深入村庄开展调查的过程,也为师生直面真实的村庄及其背景环境提供了重要条件,沟通能力也必然得到了很大锻炼,多维度的沟通及分析研究能力因此明显提高。

【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

 图7 | 2020年作品《吴韵之渚,诗意晏境》部分成果 

资料来源:苏州科技大学团队参赛作品。

基础素养培育上,从注重作品创意向发现和解决关键问题上拓展。回顾这些年来的大学生竞赛,尽管提交作品中仍然常常出现“大而全”的倾向,但问题导向已经成为获奖不可或缺的门槛。2017年的《人地共生·破圩之围》作品,聚焦研究了江南水乡的衰败及其复兴战略,提出了韧性水乡综合体概念,2019年的《楼上望乡》作品,聚焦于宗族文化和血缘关系并将其作为推动乡村新发展的关键要素,这些作品获得一等奖可以说与它们找到了关键问题并且研究提出了还算切合实际的措施有着紧密关系。

【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

 图8 | 2017年作品《人地共生·破圩之围》部分成果

资料来源:西交利物浦大学团队参赛作品。

3

推动教学方式创新,探索多元力量共助与反哺乡村发展的紧密结合

理论知识传授,从传统的校园课堂走向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干中学”。即使疫情情况下,大学生竞赛也坚持以真实村庄为对象,也由此坚持了乡村规划教学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念,边干边学不仅有利于师生在实践中更好的学习技能,还利于始终将教学聚焦于了解中国乡村实情并探索发展中国乡村所需要的规划建设理论知识。

人才培养方式,从主要由高校承担走向发动地方及企业共同参与。举办大学生竞赛5年来,14个分布在8个省级行政区13个地级市及自治州的指定基地,全部采用地方政府和村级组织、相关企事业单位与作为牵头负责的地方高校共同承办的模式,不仅有力保障了活动的顺利举办,还为地方性的长期合作奠定了基础。

【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

 表3 | 2017-2021年竞赛的多元行动主体参与情况

注:社会组织包括研究中心、学会、协会、联盟等。2017年竞赛除指定和自选基地外,另有2个协同参与基地,包括安徽合肥黄山和浙江永康传统村落。2021年第五届竞赛原本选定了3个指定基地,然而由于集中调研活动前夕全国多地突发疫情,指定基地全部取消。

专业实践教学,从服务教学走向兼顾服务地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其一,相当部分高校的乡村规划教学,采用了与当地政府或乡村集体合作的方式,将地方实际需要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其二,结合大学生竞赛,在指定基地所在地开展系列学术活动和培训工作,也是较为常见的合作方式,学术交流和培训不仅面向教学教育,大多还直接面向当地的人才培养和干部培训等需要;其三,更深层次的持续性服务工作,包括由规划学会乡村委、地方高校与当地政府共建的乡村规划建设专业实践基地,由签约高校为主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乡村振兴工作通常3-5年,规划学会乡村委则给予积极支持,至今已推动了6个基地的建设,其中5个与大学生竞赛直接相关。这样的合作,不仅回馈了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也让大学生竞赛直接成为服务地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活动,受到多方肯定。

本文撰稿栾峰  殷清眉  孙逸洲  高邦妍



原文介绍

《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一文已在知网首发

栾  峰,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殷清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孙逸洲,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高邦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9YFD1100802)。

【全文下载】文章已在知网发布复制并搜索下方网址,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下载阅读全文。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APJ&dbname=CAPJLAST&filename=CSGH20220815001&uniplatform=NZKPT&v=dJ_x9KLE5VWRUyXUmgM9Gsv5BBNFUfagVKMSd2bBkEJrK773yrzqYtKS_Kw060HW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文章导读】竞赛推动下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探索——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回顾及展望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