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发展耕地保护思想 建设耕地资源强国

作者郧文聚1,2、汤怀志2、桑玲玲1、张超2、李少帅1
单位1.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2.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摘   要:耕地资源的根本性质和人地矛盾突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这就要求耕地保护工作者要在深刻理解新阶段耕地保护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精神内核基础上,准确把握耕地保护思想的根本指向和关键节点,贯彻耕地质量建设、耕地保育和耕地科技创新思想,压实各方责任,维护耕地保护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加强耕地保护科普宣传,以科学思想推动我国建设成为耕地资源利用强国。
关键词:耕地保护;资源利用;思想观念;粮食安全

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由耕地资源的根本性质和人地矛盾突出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是凝结了党和人民统一意志的基本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耕地红线保护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我国耕地保护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这些重要思想富含辩证思想、政治智慧、人民观点和实践精神,是在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阶段大背景下,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和破解我国耕地保护难题的“金钥匙”。
1 坚持守正创新,构筑新阶段耕地保护思想
1.1 深刻理解新阶段耕地保护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精神内核

耕地资源的基本性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这些重要论断是对耕地资源基本性质及其重大意义的深刻揭示。耕地作为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不是“之一”,而是“唯一”。不把耕地问题摆在“唯一”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来认识,就必然出现思想和行动上的偏差。必须将耕地保护放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深刻认识,基于耕地保护的科学内涵和法理逻辑统一社会共识。

1.2 准确把握新阶段耕地保护思想的根本指向和关键节点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多亿人吃饭问题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5 000 年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发展史,特别是鸦片战争的屈辱史告诫我们,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我国人均粮食占有水平越过温饱线、跨过安全线。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总产站稳 1.3 万亿吨台阶,人均粮食占有水平稳定在国际公认的“400 公斤”粮食安全线以上,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但耕地资源长期持续高强度利用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耕地退化,制度创新不足导致了耕地撂荒、粗放利用和“非粮化”。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耕地资源开发边际化、耕地利用逆生态化、耕地格局细碎化等问题,严重侵蚀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所获得的成果,必须予以纠正。

1.3 以科学思想引领耕地保护制度创新

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必须注重实效,不应当是“空制度”、“稻草人”。我国耕地资源类型多样,各地人地矛盾的基本情况差异巨大,不能搞耕地保护政策“一刀切”。耕地保护制度创新,既要管控占用、滥用耕地的冲动,也要调动保护、建设、保育耕地的积极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用途管制,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制度创新需要在各地实践中探索破题,不同地区要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的耕地保护模式,尽快形成成熟的管理模式。

2 坚持系统观念,明确新阶段耕地保护思想内涵
2.1 贯彻耕地质量建设思想,建设好高标准农田、利用好雨养农田

耕地是农业文明的成就。耕地的前身是草原、森林、湿地、荒漠。耕地作为农业生产活动的空间载体,是食物供给的主要来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农业文明的出现,使人类摆脱了狩猎游牧、刀耕火种的原始生存状态,获得了自由和解放。耕地资源要素的保障能力,从根本上说是由工程建设决定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智慧农业决定未来。这些论断均表明,粮食生产的现代性是由工程技术的新成就及其广泛使用决定的。世界粮食强国,无不是抗灾强国、农业机械化强国、智慧农业强国。耕地红线的成色,既是区域自然本底条件决定的,也是工程技术配套程度决定的。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要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要坚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新修订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GB/T30600-2022)对统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提升农田建设质量,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相比于日本农田工程建设设计寿命 40 年的标准,我国高标准农田工程设计寿命 15年的标准仍有很大差距。

2.2 贯彻耕地保育思想,坚持用养结合、实现地力常新

深刻认识理解新阶段的耕地保育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农业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耕地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要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一百多年前,美国农业部土壤局局长、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土壤专家富兰克林 · 金访问中国、日本和南北朝鲜,他所著作的《四千年农夫》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开展保护性耕作的启示录,揭示破解了一个重大科学问题:为什么东亚农业可以历四千年而不衰,而且越种越肥,供养了远比新旧大陆密集的人口?答案就是用养结合、农牧结合,保护性耕作。而美国的机械农业、化石农业是不可持续的。目前各地遏制并扭转耕地退化都有攻坚任务,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长江中下游耕地土壤污染形势亦非常严峻。我国开展的黑土地保护利用重大战略行动也要举一反三,在重视黑土地退化的同时,也要关注耕地盐碱地、荒漠化、石漠化、酸化和耕地污染、地下水漏斗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贯彻耕地科技创新思想,不断开拓耕地科技新动能

我国是世界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绝大多数区域,耕地开发已经越过了耕地资源可开发利用的经济边际线。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良田、良种、良法等先进工程技术要素的应用,耕地单位生产能力获得了飞跃式进步。以小麦单产为例,1949 年,全国小麦单产 89 斤;而 2021 年,小麦单产是 870 斤,高产试验田更是达到了 1 800 多斤。可以看出,充分利用耕地资源要素的科技储备还有很大潜力,而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挖掘耕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更大。稳产增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这也为耕地资源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深刻把握新阶段的耕地科技创新思想,打造耕地科技新动能,加快良田、良种、良法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强依托科技小院和专业合作社的耕地资源科技推广,前景十分广阔。在耕地保护领域,加快做实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机构建设,集中全国技术力量,提升保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科技创新能力十分迫切、必要可行。

3 坚持提升保护能效,构建耕地保护新机制
3.1 贯彻耕地保护责任制思想,层层压实责任、确保传导到位

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的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求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问责,确保 18 亿亩耕地名至实归。全面实施“田长制”,五级书记抓耕地保护已经全面推开。十九大全面开启了我国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法制建设,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目标责任制度体系正在快速构建的过程中,党政同责、终身问责,用最严密的法治和最先进的手段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全面监督,将实现耕地保护的透明化,守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这根“高压线”。

3.2 努力扩大耕地保护同心圆,使耕地保护相关利益者拥有更多获得感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钱挣。要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要打好农产品贸易这张牌,但关键要控风险、可替代、有备手,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走出去,提高关键物流节点掌控能力,增强供应链韧性。”“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耕地保护问题,最终要通过农民愿意并科学合理地利用耕地种粮来落实。中央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地方发展经济推进社会进步的责任,必须也只有和广大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期待相契合才能得到落实。农民需要有尊严、体面的生活,市民需要吃得更好、生活得更安逸。在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同时,着眼民生需求,放眼世界、放眼自然资源全局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是一项新的战略任务。

3.3 加强耕地保护科普宣传

管控粮食需求的任务十分艰巨而迫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是“有度”,中国农业文明的精华是“有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安全的要害之一。历史告诉我们,保持对粮食战的清醒是必须的,是居安思危底线思维的应有之意。制止餐饮浪费必须长期抓下去,推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调研表明,在大学生、中小学生、幼儿园中倡导“光盘行动”很有必要。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安全的要害之一。做好新阶段的耕地保护工作需要从多维度发力:从价值层面解决好认识问题,从机制问题层面解决好动力问题,从体制问题层面解决好管理问题,从法治问题层面解决好责任范围边界问题,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树立大食物观,打赢黑土地保护战,以科学思想推动我国建设成为耕地资源利用强国。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2年第12期(总第234期)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发展耕地保护思想 建设耕地资源强国

发展耕地保护思想 建设耕地资源强国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土地学人):发展耕地保护思想 建设耕地资源强国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