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北京非遗说 | 老北京木版年画:纸上的年味儿

北京非遗说 | 老北京木版年画:纸上的年味儿

北京非遗说丨传统技艺

早在先秦时期,北京就已建立独立的手工艺生产作坊。此外,宫廷手工艺术以及各地各民族风俗、技艺的融合等深刻影响着北京民舍坊间的民间手工技艺,这些传统手工技艺凝聚着历代匠人们的聪明智慧及卓越的艺术创造力,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小年”是“大年”的序曲。


随着明天“小年”的到来,春节的气氛将愈发浓重。


旧时节到了年根儿底下,老北京家家户户里就洋溢着浓浓的喜气。过完腊月二十三“小年”就是“扫房日”。扫房之后,就是买年画、贴年画的时候了。

北京非遗说 | 老北京木版年画:纸上的年味儿


01

不贴年画 不算过年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作为过去老百姓迎神祈福最常用的物件儿,年画各地都有,而且题材多样、地域特色鲜明。人们将年画贴于门上,用以祛邪鬼、卫家宅、保平安、降吉祥。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

北京非遗说 | 老北京木版年画:纸上的年味儿

三星在户


根据清乾隆、光绪年间的文献记载,贴门神和喜庆年画是北京年俗的主要特点。北京过年时,大街上临时搭建的画棚里便售卖木版年画和纸马。木版年画中既有因为受到宫廷的垂青而挺进北京市场的天津杨柳青年画,也有北京本地的木版年画。


北京的木版年画自成一派,出名的手艺人最早有崇文门外的“顺和王家”、东四北边的“纸马汪家”,都有数百年的历史。汪家居住的街道就被称为“汪纸马胡同”,后来改称汪芝麻胡同。

北京非遗说 | 老北京木版年画:纸上的年味儿


02

北京木版年画的特征


北京木版年画综合了辽金时期版画和古代宗教壁画的艺术气质,显得古朴厚重、威武雄壮,具有构图饱满匀称、造型生动传神、色彩浓郁厚重的特点。

北京非遗说 | 老北京木版年画:纸上的年味儿

镇宅福神


此外,北京木版年画大量采用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通过民众熟悉和喜爱的形象,运用谐音、比拟借喻等方式,表达吉祥美好的意义。例如《五谷丰登》中,童子手举凤头漆杖,杖头上挂一盏红烛花灯。借“凤”头与花“灯”之谐音“丰登”,其图像会意为“五谷丰登”之义。运用“讨口彩”的方式表达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的理想、愿望。

北京非遗说 | 老北京木版年画:纸上的年味儿

五谷丰登


03

北京木版年画中的门神


门神是北京木版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前夕张贴门神,具有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作用。


北京的门神、门画流传下来的有二十多个样式。造型古朴,刻绘细腻。传统配色一般以红绿蓝黄四色套印。《神荼郁垒》、《秦琼敬德》和《平安富贵门神》都是北京门神的代表作。


01 神荼郁垒

北京非遗说 | 老北京木版年画:纸上的年味儿


神荼郁垒属武门神,春节时张贴于院门上,起驱鬼辟邪,镇宅保平安的作用。神荼郁垒源于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荆楚岁时记》云:“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是镇邪驱鬼的神。此对门神,造型夸张,古朴,手持金锤,身披铠甲。色彩厚重,以红黄绿紫套印而成,颇具北京门神之典型风格。


02 秦琼敬德

北京非遗说 | 老北京木版年画:纸上的年味儿


秦琼敬德属武门神,春节时张贴于院门上,起驱鬼辟邪,镇宅保平安的作用。秦琼、敬德原为唐朝大将,后演变为门神。据《隋唐演义》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夜梦众鬼,不得安寝,当大将秦琼、敬德立于宫门值夜,鬼魂便不敢近前。李世民便命画师阎立本绘其形象,张贴于宫门上,鬼祟不敢再来。后民间也仿刻其形贴于街门,以驱鬼辟邪,保合家平安。此图秦琼敬德,手持兵器,背插靠旗,腰挂箭壶。人物造型生动、夸张。色彩厚重,以红黄绿紫套印而成。


03 平安富贵门神

北京非遗说 | 老北京木版年画:纸上的年味儿


平安富贵门神属文门神,春节时张贴于屋门上,起祈福迎祥、招财进宝之作用。图中天官细眉凤眼,形象文雅清秀,手捧笏板相向而立,天官的两旁有手捧进贤冠及铜爵和背负花瓶的童子二人。冠、爵顶端幻化出书函画轴,花瓶中插着荷花和牡丹,寓意加官进爵、平安富贵。此图线条遒劲,造型质朴,色彩典雅,是京城颇为流行的样式。


现如今,年画已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它成为反映民俗社会文化生活的百科全书。


本文根据《北京年画的艺术特征》(刊登于《民艺》杂志2018年创刊号)、角楼图书馆、武英造办博物馆综合整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文化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天桥南大街:老北京的天桥记忆

众智营城 | 颐和园博物馆“三山五园展”:千年前京西北就有了风景旅游区

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将开放,沉浸式欣赏中国明代壁画之最


您与京城,一之隔!

北京非遗说 | 老北京木版年画:纸上的年味儿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北京非遗说 | 老北京木版年画:纸上的年味儿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北京非遗说 | 老北京木版年画:纸上的年味儿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