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近期,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专项规划》)意见的公告。本规划是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专项规划,向上衔接《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落实战略目标、国土空间格局、规划分区、重大基础设施等,提出城市更新的目标、规模、分区、分类、分步骤策略等,向下传导城市发展战略意图,引导城市更新工作有序开展。
从2月6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得知,《专项规划》明确项目正负面清单,优先推进涉及“十四五”规划近期发展重点、历史文化保护、战略发展区域、重点功能片区、枢纽门户、交通干道等的城市更新项目。规划至2025年,累计推进城市更新约100平方公里,至2030年累计推进约200平方公里,至2035年推进约300平方公里。

全市城市更新规模分解示意图
谋划3个一级区、5个二级区
分区分类落实城市战略
为实现对城市发展蓝图的有效传导,《专项规划》立足广州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定位,衔接“南建面海新城、北筑产业极点、东立综合门户、西联广佛同城、统筹山城湾海、贯通功能走廊、壮大合作腹地、强化湾区核心”的发展策略,明确城市更新重点区域,实施差异化更新策略。
基于广州市域总体空间格局,《专项规划》划分了中心城区核心区、中心城区及周边城区、外围地区三片更新区域,提出总体更新导向,持续优化城市结构,维育山、城、湾、海、江、田的区域山水大格局。立足区域历史本底、现状建设、功能定位等差异细分二级分区,分别明确提质增效、民生改善、环境提升等不同更新导向,整体推动区域高品质发展。
面向项目具体实施,《专项规划》结合规划重点管控要素,针对历史文化传承活化型、重点平台型、重大基础设施型、人居环境提升型、新城新产业区型、乡村整治提升型等不同类型更新项目,围绕促进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提质、人居环境提升、社会协同治理等不同导向,因地制宜明确更新模式与实施路径,满足城市个性化特色化发展需求。

增存联动分步推进
明确项目正负面清单
为解决城市增量预留空间日益稀缺的问题,《专项规划》统筹新增用地与存量用地资源配置,规划至2025年,累计推进城市更新约100平方公里;至2030年,累计推进城市更新约200平方公里;至2035年推进城市更新约300平方公里。通过微改造、混合改造、全面改造多种更新方式并举,推动低效存量土地的盘活再利用,支撑高质量产业空间与公服设施供给,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专项规划》明确了项目正负面清单,优先推进涉及“十四五”规划近期发展重点、历史文化保护、战略发展区域、重点功能片区、枢纽门户、交通干道等的城市更新项目。
其中,对不符合“三区三线”、历史文化保护、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或是大范围涉及生态廊道且预判改造难以平衡、建设用地规模缺口较大、可能导致“田中城”等情况的城市更新项目,原则上不列为全面改造项目。按2025、2030、2035年度,明确更新项目时序安排,定时间表、路线图,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让群众看到变化。
《专项规划》提出,至2035年,拟推进旧村庄旧城镇全面改造与混合改造项目297个。其中:旧村庄改造项目281个,包括全面改造项目259个;混合改造项目22个,主要为涉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旧村,在落实相关保护要求的前提下,以核心保护区微改造及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活化利用、其余范围可全面改造的混合方式推进。旧城混合改造项目16个,综合运用各项政策以“留改拆”混合改造方式推进。鼓励推进老旧城区微改造项目、外围地区乡村整治提升项目。
优化布局支撑“制造业立市”
至2025年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项目246个
《专项规划》结合工业产业区块管理优化存量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存量工业用地集聚化、园区化发展。鼓励低效产业用地、老旧厂房、村镇工业集聚区等存量资源更新改造,释放存量资源形成新空间供给,为新动能新产业留足空间,实现产业和空间“双转型”。
村镇工业集聚区作为全市存量用地的重要类型,其更新改造对于保障全市产业空间供给、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专项规划》提出,至2025年拟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项目246个、总用地面积约1538公顷。其中,采取政府收储约363公顷,单独改造约454公顷,纳入旧村改造约273公顷,微改造约443公顷,淘汰关停约5公顷。




重点推进、精准施策
提升城市核心功能类项目占比高达88%
《专项规划》全面落实城市发展战略,以高质量精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助力实现广州“美丽宜居花城 活力全球城市”愿景。
这其中,聚焦中心城区核心区、中心城区及周边城区,拟推进旧村庄旧城镇全面改造与混合改造更新项目260个、占比约88%,提升城市核心功能。
聚焦南沙新区,拟推进项目27个、占比约9%,助力湾区合作发展。聚焦活力创新走廊,拟推进项目96个、占比约32%,强化科技转化能力。
聚焦东部综合门户,拟推进项目33个、占比约11%,支撑穗莞惠联动。聚焦北部增长极,拟推进项目33个、占比约11%,促进北部门户建设。
聚焦市区重点功能片区,拟推进项目199个、占比约67%,协同存量土地活化与产业层级跃升。聚焦广佛同城,拟推进项目36个、占比约12%,实现广佛高质量融合。
聚焦区域交通设施和综合枢纽周边2公里范围,拟推进项目35个、占比约12%;轨道站点周边800米范围,拟推进项目148个、占比约50%,支撑白云机场、广州南站等枢纽扩容升级,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协同促进历史生态保护
因地制宜拆违建绿、留白增绿
《专项规划》坚持历史文化保护优先,积极保护广州历史城区,延续城市传统中轴线和传统街巷风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以“绣花功夫”促进活化利用。
同时,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保持建筑、村落以及周边环境的整体空间形态和内在关系,在风格、色彩、体量、高度和空间环境等方面实现新旧融合。保护古树名木及其后续资源、大树,不破坏地形地貌,不伐移老树和有乡土特点的现有树木。
《专项规划》也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提出城市更新要顺应市域山水格局,保护山体、水系等自然生态环境。推进国土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有序退出位于城市山体森林、水系湿地和耕地资源周边保护地区内的低效存量用地,因地制宜采用拆违建绿、留白增绿等方式,实现绿色生态发展,推动宜居生态环境改善。
安全韧性,宜居生活
强化公共基础设施供给
《专项规划》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聚焦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急难愁盼”等问题,通过城市更新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环卫等公共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有温度的城市。
同时,统筹考虑周边业态、居住人口、职住平衡、租金承受能力等情况,规范保障性住房和人才公寓等政策性住房和中小户型租赁住房配置,丰富房源户型、增加套数供应,助力完善住房保障。
《专项规划》还要求,围绕海绵城市建设,开展洪涝安全评估,结合城市更新利用绿地、公园、道路、运动场、广场等设置雨水调蓄设施、滞渗设施和雨洪行泄通道等。
并且,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合理规划供水设施,有序推进供水加压泵站的新建扩建和改造、输配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和输配分离;同步开展电网规划,适度超前新增变电站布点,预留站址、走廊,构建坚强、可靠、合理的电网结构;合理规划天然气基础设施,推进各类燃气管道建设和改造。
《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及附图PDF下载方式: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至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下载
以上内容来自: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END
【国匠城-规划师成长学社】相关专题推荐:城市更新试点实践专题PPT——相关文献、更新条例及实施方案、专项规划、实践案例
更多内容,欢迎加入国匠城
规划师成长学社——关注规划师成长的知识星球
点击查看详细介绍
3.3k+帖子 1680+文件 180+专题
5400+ 规划师已加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明确项目正负面清单,分区分类落实城市战略,《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