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美丽乡村建设之浙江安吉做法

美丽乡村建设之浙江安吉做法
▲ 安吉县 溪龙乡 黄杜村

“像浙江安吉等地,美丽经济已成靓丽名片,与欧洲的乡村比毫不逊色”,习总书记曾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这样评价安吉县。

安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
习总书记2020年3月再次视察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时,高度肯定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形成了示范”,并鼓励“既然这条路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

村强、民富、景美、人和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安吉做法 
十二年来践行践试的体会
每天都有络驿不绝从全国各地来安吉的参观考察团队,人们常常会问同样的问题:“安吉每个村庄都建设得这么好,花了多少钱?”
大部分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干部则自己下了结论:“我们学不了安吉,我们没有那么多钱”。
来自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干部则纳闷:“相比之下,我们不缺钱,我们怎么干不好?”“我们上面有钱下不来,下面没钱干不了事,安吉是怎么上下贯通的?”
来自本省某县的三十几个村支书则感慨:“安吉村村优美,很均衡。我们县那里就是几个样板村,样板村里的基础设施做了又做,树种了又种,他们年年做,我们却轮不到。”
的确,乡村建设,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人、钱、地”普遍被认为是乡村振兴三要素,尤其是当下,钱似乎是重中之重。
有钱固然好办事;但有钱却不一定能办好事,这方面的案例不胜枚举。
比如:政府大包大揽,以市政工程理念做乡村,没有把村民组织起来,不仅建设成本高,管理难度大,老百姓还不理解,不满意。比如:大拆大建,甚至连富有保留价值的古建筑古村落都一拆了之。再比如:大量使用昂贵的非乡土材料做大而无当的工程,把乡村搞得不伦不类,利用率低管理困难。

美丽乡村建设之浙江安吉做法
▲ 美丽宜居示范村 — 安吉县 灵峰街道 大竹园村新村
早在2008年,安吉县提出了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彼时,安吉尚属浙江省欠发达县(七山一水二分田),地方财政收入不过6.5亿,应付日常开销都捉襟见肘,仍下定决心每年挤出一亿资金做美丽乡村。这一亿资金(至今仍是一年一亿,包括全县农村垃圾分类等日常管理)对于187行政村(社区)来说真是僧多粥少。
按当时的创建标准,极少数村能享受最高的奖补资金200万,少的村只有20-30万;与现在有的地方动辄一个村花几千万、上亿的建设资金比,安吉投入的资金很有限。
因为 “手里的钱少,要办的事多”,催生出来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安吉模式”:突出“人”的作用,而非“钱”的万能。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极尽人事,确保乡村建设少花钱、办实事、办成事。
美丽乡村建设之浙江安吉做法
▲ 安吉县 山川乡 高家堂村
梳理核心做法,分享如下: 
做法之一:顶层设计平台 
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揽全县三农工作乃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总载体,这是安吉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原因。

出台规划:研究制定《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县187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使全县农村污水设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城乡公交、劳动就业、卫生医疗、居家养老、文教体育、农村信息化运用……等13项公共服务全覆盖。

组建机构: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为副组长,副书记专职抓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三十几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农办,赋予牵头协调督察推进等职能。

明确保障:县财政一年安排一亿资金,干部力量重点配备等。

县域就是一个“大乡村”;“抓乡村振兴”即“抓县域发展”。从中央到地方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地方上县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如果安吉的历届县委书记没有把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统筹一切力量持续地推进此项工作;那么安吉的乡村绝对不会有今天的优美气象。

美丽乡村建设之浙江安吉做法
▲ 安吉县 上墅乡 刘家塘村
做法之二:制订一套制度 
方向明确后,为使工作落到实处,需要路径安排、措施保障,需要打组合拳。

明确主体:创建工作以村为主体,“村事村办”,充分赋权村支部、村委,责权利捆绑下沉;规划、建设、项目落地、资金管理等均以村为责任单位;“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村民是村庄建设的主人。村民有付出就会珍惜,有参与就会理解。

考核制度:围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创建目标,制订《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考核办法》,四大目标下各设10项左右的考核指标,系统思维标准化管理。

帮扶制度:县四套班子领导每人联系一个村;每个县级机关各联系一个村,且捆绑考核;县规上企业均联系一个村;“村”决不是孤独地在奋斗。

资源整合:鼓励县级部门向上级部门争取各种项目、资金,以支持村庄建设;鼓励村支书大胆向上反映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求及时解决。

循序渐进:乡村问题和困难多多,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人居环境问题,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事;用获得感先赢民心来做事,再靠民心做成事。

树立典型:让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基础条件好、资源禀赋优的村庄先干起来,鼓励其它村庄学着干、跟着干,逐渐以点带面,扩面成片。

资金给付:以奖代补,明确创建工作优胜制管理,只有通过考核合格后,才能享受奖励资金,而不是事先拔款,干好干坏一个样。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目标内容体系化,指标要求数字化,工作目标可量化,县乡村三级协同推进,一年接着一年干,迈小步不停步,成就了今天的安吉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之浙江安吉做法
▲ 安吉县 孝丰镇 溪南村
美丽乡村建设之浙江安吉做法
▲ 安吉县 孝丰镇 潴口溪村
美丽乡村建设之浙江安吉做法
▲ 安吉县 孝源街道 皈山场村
做法之三:培养一支队伍 
党建促乡建,乡建带党建,是很多地方共同的经验做法,我们把重点放在村级干部培养,上面有再好再多的政策或资金、下面千家万户的群众工作,终究都要靠最基层的干部。把村支书培养成美丽乡村建设的行家里手:尽可能把乡村优秀人才选到村支书岗位上,或千方百计地把在外经商办企业的各类能人请回村里当书记。
事实证明,经历美丽乡村创建的村支书们,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高,村支书强则村强,反之亦然。
12年来,安吉陆续有8位村支书被选进乡镇领导班子,30几位村支书获省、市、县“金牛奖”、“美丽乡村建设带头人”、“领头雁”、“优秀共产党员”、“安吉骄傲”……等荣誉与表彰。他们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之一,更是宝贵财富。
浙江省农办领导曾感慨:各县都有几个明星村支书,但安吉则拥有一批优秀的村支书,培养路径清晰,经验可圈可点,值得关注!
美丽乡村建设之浙江安吉做法
▲ 安吉县 灵峰街道 横山坞村“帘青乡村民宿”
美丽乡村建设之浙江安吉做法
▲ 安吉县 灵峰街道 横山坞村“小瘾 · 半日村”民宿
安吉的乡建历程,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势制宜,始终坚持在建设中治理,在治理中建设。
不只是改善人居环境,也加强了乡村治理,不仅带动了乡风文明,也推进了产业变革:民宿、农家乐、农产品、村庄经营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已成安吉主导产业,村民在家门口上班,安居乐业。
花香蝶自来,据统计,美丽乡村的效应累积吸引了有近200个工商资本项目落户安吉乡村,协议投资达260亿。
2020年安吉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地方收入60亿),城镇居民收入59518元,农民人均35699元(浙江31930元)城乡收入比1.67:1(浙江1.96:1、全国2.56:1)。
若拿单个的村庄比较,全国各地有太多的村庄建设比安吉好,值得安吉学习;但若以县域论,安吉全县美、全面美,尤其公共财政的普惠性和公平性践行到位,建设资金转化成经营资本势头喜人。
美丽乡村建设之浙江安吉做法
▲ 安吉县 天子湖镇 晓云村
美丽乡村建设之浙江安吉做法
▲ 安吉县 递铺街道 九舍 · 豆豆的花园
下一步目标:美丽中国的县域窗口,共同富裕的县域示范。
十几年的持续努力,安吉先后获: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第一名;浙江省大花园建设唯一优秀县;全国乡村治理示范县;2012年又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中国目前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县)。
美丽乡村建设之浙江安吉做法
▲ 安吉高铁沿线
如今,安吉县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也成为了国家标准。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是世界观、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诚实践。
和中国其它所有地方一样, 安吉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十二年来,每个阶段都有问题,过程中甚至一时也找不到解决办法,只是践行践试,勇于创新,一直在路上。比较好地诠释了“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来源:鬼鬼匠.


  安吉经验

美丽乡村建设之浙江安吉做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之浙江安吉做法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