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五位一体”高度,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越来越受到重视,着力推进解决结构性、根源性问题,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为此全国各地开始进行生态价值转化的路径探索,破除乡村弱化的内生治理体系对生态价值转化的限制。
近年来,广州市也积极探索盘活生态资源的有效模式,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和湿地价值转化、碳普惠以及林业碳汇交易等项目,但打通生态价值转化的路径迫切需要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发挥协同治理的作用。2018年,衢州市柯城区推出“一村万树”绿色期权共建新模式,为生态价值有效转化和农村环境协同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绿色期权产品发布
图片来源:网络
1.
“一村万树”绿色期权
实践介绍

2018年,衢州市柯城区启动“一村万树”行动,充分利用边角地、废弃地、荒山地、拆违地、庭院地这“五块地”种植乡土树种、彩色树种及经济树种,目的是改造乡村风貌和优化乡村生态环境。
2019年,为进一步实现生态价值长期变现,在“一村万树”行动改善乡村面貌的基础上开始实践绿色期权模式,即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家庭和个人等对“一村万树”进行天使投资,在柯城区有关村集体出资认购一定数量的珍贵、彩色树木资产包或期权单位,并享受约定时限期满后的资产处置权。通过打通资源、资产、资金通道,激发了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最终形成社会力量购买林木未来收益、村集体小周期变现增收、乡村振兴赢得绿色资本金的共享模式。
不同个体认购方式
图片来源:自绘
2.
“一村万树”绿色期权的
四种实现模式

为充分实现良性运营生态,衢州市柯城区采用多模式对“一村万树”绿色期权进行运营,包括“民办公助、股份合作、村企联合、公司+农户”这四种模式。
(1)“民办公助”
由林业部门或村集体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农户可在闲置地上自种、自养、自销,未来收益归农户所有;或者将闲置地统一流转给村集体,由村集体代种、代养、代销,未来收益农户与村集体按约定比例分成。
(2)“股份合作”
农户以闲置地、抛荒地入股,由村集体或村旅游开发公司组织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营销,未来收益按照入股土地面积或种植数量进行分红。
(3)“村企联合”
针对靠近园区、厂区的村庄,由农户或村集体提供闲置地,由园林公司或企业后勤服务公司提供“种养销一条龙”服务,未来收益农户(或村集体)与企业按8∶2的比例进行分成。
(4)“公司+农户”
由公司负责提供苗木、种植技术,农户提供种植所需的土地以及负责后期的养护,苗木成熟后返销给企业。
四种实现模式
图片来源:自绘
3.
“一村万树”绿色期权
实践经验

(1)多制度保障,注重顶层设计引导
一是衢州市柯城区给“一村万树”行动提供顶层设计保障,编制了《柯城区“一村万树”全域绿化规划》、《柯城区“一村万树”建设总体规划》,并出台《柯城区“一村万树”绿色期权实施意见(试行)》,制定绿色期权管理的系列规章制度。
二是柯城区政府将“一村万树”行动列入政府重点工作任务,为企业或村集体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营销提供技术指导,解决农民独自大规模种植的资金与技术方面难题。
三是财政统一支出保险费用,给予农民、村集体、企业等行动主体充分保障。
(2)多主体参与,构筑多元协同动力
行动由政府、村集体、企业、农民等多主体参与共建。
一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为行动提供政策与顶层设计支持,并协同其他行动主体达成行动共识,协调各方有序参与行动。
二是村集体在自身资源禀赋的基础上,配合政府引导企业和农民参与行动,并激发企业和农民的参与积极性。
三是企业作为市场与政策的纽带,积极落实政策,履行社会责任。
四是绿色发展基金保障资金正常运转,实现认购资金的存储与增值。多行动主体参与,组织架构明确,各行动主体均可获得利益激励,对行动保持着高度积极性。
(3)多期权模式,放大生态绿色效应
一是组织期权论证,联合各林业部门就期权价格和资产包形式,针对树木价值、管护成本、市场推广等方面充分开展市场调研,合理制定认购标准。
二是开展期权认购,举办“一村万树”绿色期权发布会,推出绿色期权产品和“先锋卡”,同时积极组织邀请优势企业、商会、社会团体等走访结对村。
三是做好期权交割,5年后,绿色期权认购方将获得每份资产包中的50%珍贵树种的所有权。获得所有权后有两种期权交割方式:一种是直接对所得珍贵树木进行移植;另一种是再委托结对村继续养护管理,并由林业部门颁发珍贵树种林木权证。
三种期权模式
图片来源:自绘
(4)多效益价值,激发行动内生动力
“一村万树”绿色期权注重“景观+生态+产业+文化”的多效益价值。
一是景观价值,利用“五块地”种植珍贵树木,从乡村生态环境整治切入,推进乡村景观提升。
二是生态价值,五年间行动的绿化空间已达1.8万亩,获得林业资源优势,提高了地区碳储量。
三是产业价值,将生态保护与发展旅游业、民宿业、餐饮业紧密融合,并借助专家团队力量,制定推出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构建购买生态产品的生态产业化路径。
四是文化价值,坚持“一村一品”理念,打造特色村庄文化品牌,将文化特色与生态资源相融合。
“一村一品”:斗目垄村—樱花
图片来源:网络
“一村一品”:中央方村—浙江楠
图片来源:网络
结 语

柯城区的绿色期权实践充分考虑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利益分配,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百姓参与的乡村协同治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促进乡村形成自我造血、自我生长的长效机制,持续推动生态效益的价值实现。这种立足本地绿色发展资源的模式是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探索,进一步拓展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和应用场景。如今,“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乡村生态文化新格局的柯城经验,已在浙江全面推广。
对于广州等正在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的城市而言,除搭建林业碳汇交易等生态交易中心之外,更要加强生态产品交易市场的培育,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和应用场景,让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
供稿|上海研发中心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看“绿色期权”如何盘活乡村生态资源——衢州市柯城区“一村万树”的实践经验|城市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