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已于2023年3月31日公布。本次共评出获奖项目465项,其中一等奖48项,二等奖140项,三等奖277项,表扬奖120项。清华同衡规划院共计获奖39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2项,表扬奖3项。现将我院获奖项目汇编发布,与行业专家、同仁分享规划实践成果,探索规划创新应用。敬请持续关注!
昆明池水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化方案
项目完成单位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主要完成人员
辛玮光,李王锋,杨浩,曾思育,吴淼,石兆杰,李娜,王建富,刘鸿渐,张超,楚雅静,李颖,惠介龙, 毛磊,吕春英
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理念
打造关中地区河湖科学治理新样板
— —昆明池水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化方案项目简介
◾ 项目地点:陕西省西咸新区
◾ 项目规模:湖泊水域面积10km2
◾ 完成时间:2020年10月
◾ 其他获奖情况:清华同衡院优项目、2021年度北京市优秀规划二等奖、2021年度全国优秀规划二等奖
◾ 承担部门:生态环境研究所
◾ 协作部门:西北分院
◾ 合作单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一、项目背景
昆明池位于西咸新区沣河右岸,距西安市中心20km,是在汉昆明池遗址上新建的综合型水库。昆明池承担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工程水资源调配功能,是西安市城市生态水系的核心枢纽,是衔接秦岭生态屏障与渭河生态走廊的重要节点,是关中平原“山—水—林—田—湖—草”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最大程度地发挥昆明池的生态环境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确保昆明池建成蓄水后能够维持良好的水质状况并营造健康稳定的水生态系统,是工程建设前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也是昆明池发挥多重功能的重要前提。

昆明池区域位置示意图
二、项目构思
本项目从流域系统化综合治理角度出发,针对昆明池体量大、标准高、风险突出的特点,提出解决西部缺水地区湖泊水资源保障压力大、河流与湖泊水环境目标要求高、高温和枯水季水华爆发风险突出等问题的系统化方案。
本项目结合流域水文特征和污染源详细调查结果,耦合流域水文模型、水动力学模型、水质模型,模拟不同运行工况下昆明池环境容量与入湖污染负荷,综合评估昆明池建成蓄水后潜在的环境风险与生态环境问题。基于湖泊环境容量与污染负荷的动态平衡关系,制定了以构建具有良好自净机能的草型湖泊生态系统为核心,湖泊生态建设、入流净化、旁路循环与流域治理相结合的水环境保障系统解决方案。

昆明池水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化方案技术框架
三、主要内容
流域层面,依托水十条与河长制,推动昆明池上游沣河流域各相关区县协同治理,逐步提升流域集镇、村庄污水收集处理率,提高处理标准,综合采取推广生态农业、强化畜禽养殖管理、上游水源涵养、河道生态修复等措施,不断改善沣河水质,从根本上实现沣河-昆明池水系统的良性循环。
湖泊层面,包括湖泊水生态建设、入流净化系统、旁路循环系统三大水质保障措施。
1)湖泊水生态建设方面。以多样化的沉水植物为核心,“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相结合,构建健康稳定的草型湖泊生态系统,提升湖泊生物多样性和自净机能。
2)入流净化系统。针对沣河来水泥沙含量高、营养污染物超标问题,在湖泊进水渠附近设置前置库与表流湿地。入流河水均需通过前置库与表流湿地净化后方可入湖,实现泥沙的快速沉淀与氮、磷等营养污染物的高效去除。
3)旁路循环系统。针对昆明池建设后,存在的局部性循环流动不佳和藻类富集问题,分别设计了四路旁路循环系统。旁路循环系统与沿岸景观水系、人工湿地相连通。通过水体的强化循环,提高局部水流死区的流动性,并在循环流动过程中实现水的自然净化。

湖泊水生态建设总体布局

进出水口调控与旁路循环

入流净化前置库与表流湿地
四、项目特色
1、全流域环境系统治理,实现沣河-昆明池水系统的良性循环
坚持全流域系统治理理念,将昆明池10平方公里研究范围扩大至1386平方公里沣河全流域,先后组织5轮流域调研,调研轨迹累计超过300公里,调研投入人员超50人次,采集了290份水样,精准识别流域水文特征和污染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流域协同治理策略。

研究范围与前期调研工作情况
2、强化湖泊水生态建设,维持健康稳定的清水草型湖泊稳态
按照浊水藻型湖泊与清水草型湖泊稳态转化理论,以多样化的沉水植物为核心,“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相结合,构建健康稳定的草型湖泊生态系统,提升湖泊自净机能。


沉水植物种植后浊水-清水稳态转化分析

沉水植物群落优化配置分析
3、先进科研与技术支撑,保障环境容量与污染负荷动态平衡
综合运用国际前沿的流域水文模型、水动力学模型、水质模型与生态演替模型,基于环境容量与污染负荷动态平衡关系,指导流域综合整治、入流净化措施、湖泊生态建设、循环调度系统四大工程体系的科学设计。

昆明池水动力学模型-水质模型耦合模拟分析
五、实施情况
昆明池北池目前已初步完成水生植物种植和部分鱼类、底栖动物投放等生态系统构建工作。工程建成后,形成了茂密的水下森林生态系统,整体运行效果良好,湖泊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吸引了大量白骨顶鸡、斑嘴鸭、鸬鹚、鸳鸯、小鸊鷉、白鹭等水鸟,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生物多样性大幅提升,成为了西安市乃至关中地区湖泊环境保护的样板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项目。

昆明池茂密的水下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所是我院生态环境与水系统规划设计专业团队,依托清华大学多学科优势,长期致力于河湖治理、海绵城市、规划环评与三线一单等领域设计和咨询服务,为滇池、巢湖、高邮湖、白洋淀、北京奥森、南宁那考河、西安昆明池等大量重大生态环境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关链接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保护规划
市县“双评价”技术方法及支撑体系研究
福州市西湖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编辑/排版|王淑芸
供稿|清华同衡 生态环境研究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 | 昆明池水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