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已于2023年3月31日公布。本次共评出获奖项目465项,其中一等奖48项,二等奖140项,三等奖277项,表扬奖120项。清华同衡规划院共计获奖39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2项,表扬奖3项。现将我院获奖项目汇编发布,与行业专家、同仁分享规划实践成果,探索规划创新应用。敬请持续关注!
大型体育赛事交通保障探索——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运会(西安赛区)交通保障专项方案
项目完成单位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西安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主要完成人员
黄伟,王江燕,万勇山,陈素平,宋瑞涛,朱凯,李都厚,董秀萍,胡婷,邢家龙,修高群,江思源,王思颖,边梦依,王晓伟
◾ 项目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 完成时间:2021年11月
◾ 其他获奖情况:2021年度陕西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 承担部门: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
◾ 合作单位:西安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供稿部门: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
本项目是面向大型体育赛事的实施类项目。交通运输保障工作围绕赛会展开,在道路规划设计、交通流线组织、交通需求预测、人员及车辆管理等环节提供全过程服务,并形成多个专项成果。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全运会及残特运会两项体育盛会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一、规划背景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于2021年9月15日至9月27日在陕西举办,陕西成为第八个举办全国运动会的省份,也是全运会走向中西部的第一个承办省份。随后,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运会于10月22日至10月29日举办。本届全运会与残特运会首次同地同年举办,筹备工作实行“同步部署、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
全运会及残特运会交通运输保障工作围绕赛会展开,在道路规划设计、交通流线组织、交通需求预测、人员及车辆管理等环节提供全过程服务,并形成包括交通运输保障总体方案、不同客户群体抵离交通保障方案、重点竞赛场馆交通保障方案、开闭幕式及双先会交通保障方案、交通保障演练场景设计及模拟方案、交通运行压力测试、交通政策研究、注册人员交通出行指南、观众交通出行指南等多项成果,全方位、多角度保障全运会及残特运会期间各类服务对象的交通出行。
二、主要工作内容
1. 对需求——多方对接,明确需求
在工作中展开多方对接,与省组委会、各单项竞委会、市执委会等相关机构进行多轮沟通,明确全运会及残特运会系列活动需求,为开展方案编制工作奠定基础。

多方对接明确需求
2. 明标准——分级分类,落实标准
对服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落实深化省级服务要求,详细制定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等各类服务对象的服务标准。

各类对象的服务标准分类
3. 定方案——高起点谋划,编制“总体方案+专项方案”全系列成果
(1)开幕式交通保障方案
设计不同群体开幕式当天在安保区内外的车行及步行流线,根据各类群体的特点,实施分时管控、分流管理,保障了开幕式交通安全、畅通、高效。

开幕式方案构架图
(2)重点竞赛场馆交通保障专项方案
对重点场馆的车行、人行进出口及通道等设施进行规划,并制定不同服务对象的车行流线及入退场流线,确保各场馆交通设施及交通组织协调统一,各类群体有序进出场馆。

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交通设施布局图
(3)赛事交通保障演练及应急演练方案
规划交通保障演练线路,模拟运动员突发疾病、暴雨天气、交通保障车辆故障等场景,结合赛事演练方案进行全流程交通保障演练。为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场站设施准备、车辆与驾驶员的运力储备、交通保障人员的管理方式上进行多次推演,确保赛会期间交通运行万无一失。

交通保障演练线路图
(4)运动队、技术官员、媒体出行手册
编制面向运动队、技术官员、媒体三类人群的出行手册及观众出行指南,详细介绍班车时刻表、预约用车方式、公共交通乘车指引等,为参会人员及观众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交通服务。

运动队、技术官员、媒体出行手册
4. 导演练——设计场景,精细谋划
在演练环节精心设计场景,精细谋划,参与方案编制、现场踏勘、桌面推演、脚本编写、应急预案、实战跟进等多个环节,全程指导交通保障演练。

演练环节流程
5. 跟全程——全过程交通运输技术保障
赛前完成方案编制、赛前准备、多轮次演练等多项工作,同时在现场跟踪火炬传递,通过先期决赛项目为正式比赛进行预演。赛会期间,全程参与双先表彰活动、抵离、开闭幕式、训练、比赛、采访等环节,提供了全过程交通运输技术保障和现场指导。

项目时间线
三、项目亮点
1. 亮点一:创新服务方式,多模式多学科技术支撑
清华同衡作为牵头单位,采用“基地驻场+远程数字办公”的工作模式,由内部专家审核以及行业权威辅导作为专业支撑,在交通、公共安全、城市治理等多专业领域开展服务,提供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全覆盖的规划思路。

专家技术研讨会工作照
2. 亮点二:顶层协同谋划,全赛区场馆赛事统筹
规划“17+25”条迎宾涉赛线路,为迎宾涉赛道路的科学施划、全运专用道的科学使用以及为各个驻地与场馆之间的交通运力统筹安排奠定良好基础。

“17+25”涉赛迎宾线路图
3. 亮点三:疏散集聚客流,高精度交通组织控制
采用“弹性规划、分层管理、动静结合”等方法与手段,采取时空分离的首要策略组织客流,高效完成保障工作。首次解决了疫情下国内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开闭幕式的交通保障难题,开创了大型活动交通保障新领域。
4. 亮点四:增强安保对接,多层圈交通安保联动
增强交通运输保障方案和安保方案的对接,与三层安保圈的划定密切互动、积极协同,合理化交通运输保障方案,确定方案的安全性,实现交通与安保相互配合、高效联动。
5. 亮点五:建立路网模型,多情景交通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是通过交通模型测试道路通行时间、速度和饱和度等指标,进而为各类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撑。围绕四种不同情景,对比叠加全运会交通量前后的道路晚高峰通行情况,对涉赛交通及城市交通进行压力测试。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对交通管控措施提出以下建议:优先采用两位尾号限行情景方案,在使用时需要重点加强交通管控;部分路段、节点交通压力较大,建议将部分重点路段纳入交通管控区内,加强疏导。
四、实施效果
交通运输保障团队先后投入保障车辆2610辆,运送人员41.6万人次,运行里程350万公里,圆满完成交通运输保障任务,实现了开闭幕式“零差错”、赛时运行“零延误”、安全防控“零事故”、保障服务“零投诉”、部门联动“零纠纷”的“五个零”的工作目标。
赛会期间,城市交通整体运行畅通有序。赛会积极响应节约办全运的倡导,在满足赛会交通需求的前提下最大化节约了城市资源,把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本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冬奥会、亚运会及国内其他大型体育赛事交通组织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关链接
公告 | 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获奖项目名单出炉
编辑/排版|李刚
供稿|清华同衡 交通中心 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2021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 | 大型体育赛事交通保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