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规划引领,防范灾害风险;增强韧性,护航高质量发展

规划引领,防范灾害风险;增强韧性,护航高质量发展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2023 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安全韧性高质量发展的意义重大。


01

坚持以防为主,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求“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来到河北唐山市进行调研考察。习总书记强调,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规划引领,防范灾害风险;增强韧性,护航高质量发展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在唐山市规划展览馆参观唐山抗震40周年成就展(来源:新华网)


2016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做好了顶层设计。

规划引领,防范灾害风险;增强韧性,护航高质量发展

201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意见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图解(来源:新华社)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到,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2018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02

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开展了一系列重要工作。


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治理模式。

二是夯实应急法治基础,培育良法善治的全新生态。

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织密灾害事故的防控网络。

四是加强应急力量建设,提高急难险重任务的处置能力。

五是强化灾害应对准备,凝聚同舟共济的保障合力。

六是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增进创新驱动的发展动能。

七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2022年6月,国家减灾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国减发〔2022〕1号),提出要将安全和韧性、灾害风险评估等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提出“十四五”时期实现在重点地区灾害性地震发生后10秒内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将于2023年底竣工验收,届时中国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地震预警系统。

规划引领,防范灾害风险;增强韧性,护航高质量发展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图(来源: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2020年5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作为自然灾害防治的基础性工作,被列为“九项重点工程”第一项工程。现今全国普查调查工作获取了数十亿条灾害风险要素数据,形成了全国自然灾害致灾因子、承灾体、历史灾害、综合减灾能力、重点隐患等专题数据集。

规划引领,防范灾害风险;增强韧性,护航高质量发展

普查调查获取的相关数据统计(来源:国务院普查办)


03

落实规划引领,护航安全韧性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是近年来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领域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编制从综合防灾到安全韧性、从城区到社区的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安全韧性规划是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水平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1)灾害情景构建,科学分析安全韧性建设目标

韧性城市规划着眼于应对极端气候天气、地震、台风等持续影响的灾害,并重点考虑超标准灾害影响下城市的应对能力,通过统筹协调城市系统中各个组成部门的工作,最终减轻灾害危险性,提高城市在面对灾害时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

规划引领,防范灾害风险;增强韧性,护航高质量发展

灾害情景韧性构建图(来源: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2)安全韧性规划,系统打造综合防灾减灾救灾骨架

从灾害风险评估着手,建立常态防灾与非常态救灾总体架构,为国土空间总体布局提供支撑,增强空间韧性。在常态防灾方面,为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系统的防灾减灾能力充分对接各专项规划,协调主要内容,将防灾减灾的要求纳入到专项规划中,在非常态救灾方面,通过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及应急保障设施建设,提升灾后应急救援水平。

规划引领,防范灾害风险;增强韧性,护航高质量发展

城市安全韧性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技术路线图(来源: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3)新区安全韧性规划,源头建设本质安全城市

城市新区是与老城区共同驱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承载老城区城市功能疏解,吸引人口、创新要素集聚的主要地区。新区安全韧性规划编制,将韧性城市的理念嵌入到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强调从规划源头管控风险,构建绿色、健康、安全的城市空间。

规划引领,防范灾害风险;增强韧性,护航高质量发展

福州滨海新城健康韧性城市专项规划(来源: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4)安全韧性社区规划,夯实基层安全韧性治理水平

社区作为一种社会地域共同体,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位,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是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成50个韧性社区、韧性街区或韧性项目,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韧性城市建设典型经验。

规划引领,防范灾害风险;增强韧性,护航高质量发展
规划引领,防范灾害风险;增强韧性,护航高质量发展
规划引领,防范灾害风险;增强韧性,护航高质量发展

石景山安全韧性社区专项规划(来源: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04

结语

同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党和国家发出加强全社会灾害防范教育、完善应急机制的号召,每一位公民都应当自觉培养安全防范意识,全面提升安全应急综合素质,让规划引领防范灾害风险,增强韧性护航高质量发展。


清华同衡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所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所是清华同衡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领域的核心业务部门,长期致力于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核心任务是以国土空间为平台,统筹构建服务城乡的安全格局与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为各级政府提供规划设计与咨询服务。


自2005年成立以来,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所紧跟国家和社会需求,先后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风险评估,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承担了杭州、福州、昆明、济南等一百多座城市安全韧性、综合防灾、抗震、消防、人防与地下空间等防灾类专项规划编制,涵盖了风险评估、防灾专项规划编制、应急预案与应急手册编制等内容,形成了全灾害领域、全业务链条的综合服务能力。


相关链接

书写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灾后重建及复兴答卷——汶川5.12地震和东日本3.11地震灾后重建回顾及启示

同衡学术 | 以底线约束和安全韧性为前提,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构筑生命安全防线,建设安全韧性城市

汶川地震十周年,防灾减灾再出发

地震 |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做好防灾减灾规划?

防灾减灾日,我们在行动 | 唐山灾后重建40年,同衡倾力谋规划



编辑/排版|李刚

封面图/图片|图虫网/供稿部门

供稿|清华同衡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安全所

规划引领,防范灾害风险;增强韧性,护航高质量发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规划引领,防范灾害风险;增强韧性,护航高质量发展

赞(0)